
精华版 
截至2023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6%,更新改造城市存量低效用地成为未来的主旋律。然而,在城市更新实际工作中,由于建成环境散乱、人群结构复杂、管理和参与主体多元以及传统统计调查手段存在的缺陷,较难摸清更新地块的问题以及居民、企业的诉求,且难以有效应对网络办公、线上消费等新生活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依托信息基础设施采集多源大数据,可精准挖掘主体的需求,并可通过智能设施和信息平台提供多元服务,提升管理效能。因此,城市更新需要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摸清问题、响应需求、提高效率”,实现城市的智慧化更新。
笔者从城市信息技术提供的数据、设施和平台能力出发,创新构建了“城市智慧更新”概念框架,包括智慧评估、智慧改造和智慧运维三大环节(图1)。智慧评估是利用多源大数据精准刻画企业生产状态和居民生活状态的优势,构建评估指标体系,诊断城市问题,找出更新潜力区域和工作重点;智慧改造是针对空间存在的问题,以满足不同群体需求为目标,从区位选址、空间改造和设施配套等方面,统筹布局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化应用场景;智慧运维是在多个智慧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建设智慧更新综合决策平台,并通过完善治理体系保障智慧场景的持续有效运行,最终促进产业的智慧迭代升级。
在总体框架的基础上,笔者选择南京市花园路片区为研究案例,进一步开展智慧更新的技术路径探索(图2)。该片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北部,被玄武湖、紫金山和玄武大道环绕,区内广泛分布着2000年左右建设的老旧小区,以及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皮研所等教育医疗单位,同时布局有产业园区、酒店、车站、军事管理区等。由于开发建设时间早,该区域的整体功能零散,景观风貌破旧,土地利用低效,需统筹更新改造。此外,区内锁金村街道已开展国家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
在智慧评估环节,笔者参考了城市更新和智慧城市领域的多个政策文件、行业规范,构建了包含7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的智慧评估指标体系。其中,通过建设效率或效益、实际使用及满意度等指标,评估城市发展与生产生活需求的匹配程度;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要求,设计智慧停车、智能安防、社区数据治理等信息化指标。数据方面,除统计数据外,笔者广泛使用了POI、安居客、手机信令等大数据,并开展了200余份问卷调查和30余次质性访谈(图3)。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案例区内存在用地效益不高,公共空间数量少,居住环境风貌欠佳,设施线上线下融合不足,交通设施供需紧张,老龄化程度高、人群需求差异大,社区数据采集手段单一等问题。此外,为保障更新工作的有序开展,结合控详规要求,笔者还利用空间聚类等方法识别了案例区内最具潜力的更新单元(图4)。


图4 案例区更新单元划定
在智慧改造环节,结合评估问题,面向案例区内不同人群的需求,笔者设计了共享办公、共享公寓、智慧社区、智慧商场、智慧休闲、智慧交通六大智慧场景。同时,借鉴国内外经验,从空间布局设计和设施配置两方面,提出了各场景的改造原则。最终,利用空间叠置和多方案比对方法,选择各场景的适宜建设地块,统筹制定了更新单元“一轴两区一圈”的总体布局方案(图5),并明确了各场景的具体改造技术路径(表1,图6,图7)。其中,“一轴”为花园路智慧交通轴,“两区”分别是智慧共享区和智慧商服区,“一圈”则是满足多元化、定制化需求的智慧生活圈。



图6 共享办公改造意向
图源:左图为作者绘制;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e6d27944c6a2af735dd29b0f(中图);https://new.qq.com/rain/a/20220803A05U6200(右图)
在智慧运维环节,笔者从智慧更新决策平台建设、智慧更新治理体系创新和产业智慧迭代三方面构建了技术路径。首先,布局感知设施,采集各场景运行数据、建设集成数据,融合共享、运行监测、仿真模拟和指挥联动等功能的智慧更新决策平台,统筹各场景运行(图8)。其次,设计完善的“责任规划师”制度,设立“更新单元长”“社区数据官”等职责岗位,以智慧手段赋能公众参与,进而保障相关规划设计任务的顺利开展。最后,提出建立“以数字服务为主体,以数字商贸为支撑”的更新区未来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重组,加快产业升级,支撑可持续更新。

通过南京市玄武区的实证可以看出,城市更新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关键作用,从数据、设施和平台着手,融合存量空间改造与智慧化发展的任务。但是,目前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均较少涉及两者融合落实的相关标准,缺乏具体的技术方案,因此还需要不断探索衔接和传导机制,开展工程性验证与优化。同时,笔者提出智慧场景改造的出发点是满足各类主体更高层次的线上线下需求,但这并不等同于所有更新项目都应是智慧化的,传统的城市公服、市政设施补短板任务仍然重要。城市智慧更新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