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科技工作者之家官网
梁鹤年 ▏“国家友谊奖”获得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高级顾问和专家组成员。
柏拉图宇宙观的精华如下:宇宙中有些东西是“永远存在,永不改变”,称之为“形”;有些东西是“永在改变,永不存在”,称之为“物”。“形”是永恒、不变,是“物”的真正本质。可以说,“物”是大千世界的现象,“形”是这些现象底下的永恒真理,是天道。
柏拉图的政治观与他的宇宙观是前呼后应的,交汇点在“伦理”。他认为,政治伦理(人道)与宇宙伦理(天道)应该是一而二、二而一,是“义”。“义”的原则是按个别能力分工,按整体利益管治;“义”的具体内涵是各适其位、各尽其才。 “合乎尺度”就是“合乎天道”。
这里,不禁想起咱们的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歌》)。文天祥的宇宙观简直就是柏拉图的中文翻版。虽然没有柏拉图的系统性和分析力,但韵味十足。更使人惊讶的,或应说绝不惊讶的,是文天祥这套宇宙观与他的政治观的呼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遗书《衣带赞》)。文天祥的仁、义,出自《中庸》第二十章。“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shài),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柏拉图的“义”与我们孔、孟的“义”都聚焦于“秩序” 。 “义者,宜也”是指上下、尊卑合适的秩序,尤其是”五伦”的秩序。
现在的中国城市,恐怕谁也难说是和谐——人车争路、城乡争地、官民争利。这就是失序。
每个城市都应该按它的实情与理想去建立其空间部署的秩序与平衡。但空间只是功能的载体,因此,空间部署的秩序与平衡也只是反映功能的秩序与平衡。为此,城市规划首先要决定的是城市功能的排序,也就是排列功能的轻重、先后。要排列功能的轻重、先后,一定要有可以用来衡量功能相对重要性和相对迫切性的标准。我认为最合理的标准是“整体利益” :对整体利益越重要的功能应加强其权重,对整体利益越迫切的功能应予以优先考虑。
怎样去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利益下定义?这就关糸到这个城市是什么类型和想做什么类型的城市,也即城市类型定义整体利益。定义了整体利益才可知道什么是应有的秩序,什么是合度的平衡。例如,经济类型可以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当然可以也应该细分。如第三产业可细分为金融、旅游、文化、教育各类型,反映这个城市的实情与理想。) “合义”的空间部署就是按该城市的整体利益去处理城市内部各类空间分配的轻重、先后(各类空间的“五伦序”)。例如第三产业的城市就应把第三产业的空间优先部署,其他产业的空间分配与使用次之。如此类推。也就是,先定义城市类型,然后按城市类型去制定明确的内部空间秩序,并以此去处理各类空间使用者之间的纷争。柏拉图和孔孟的“义”演绎到城市规划上,就是“顺五伦之序”。
关于栏目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大家之言】梁鹤年讲规划(6):古哲的启发——柏拉图与城市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