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蓝天下的百万扇窗户,
是一切仙境奇景的开始。
在一百遍的思考中,
我认为纽约是个灾难。
但其中有50次,我觉得它是个美丽的大灾难。

——勒·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美国纽约,一座永不睡去的巴别塔,凌晨4点,仿佛已经在赶在太阳升起之前准备好迎接白昼。“ 纽约的空气里有种东西, 使睡眠徒劳无益。”1947 年, 波伏娃在纽约旅行了数月后,写下了这句话。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曼哈顿街头,图片来源:Matthew Penrod / nyctourism.com
这里的高楼耸立,灯光摇曳,人潮拥挤…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初来纽约,会有不适应感各种元素对视觉的冲击会让大脑混沌,这种感觉就像是读《癫狂的纽约》试图用理性的词汇去诠释眼前的画面,都以失败告终。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癫狂的纽约》,库哈斯著
Flagrant Delit. 1975. Courtesy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曼哈顿(Manhattan),是纽约最繁华的地区,被形容为整个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著名的华尔街就在这里,还有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曼哈顿,地图左上,图片来源:知乎@Li Carly


这里是目前在世界上拥有最昂贵的房地产市场最稠密的人口的地方之一。约有165万的居民,面积为59.5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约有2.7万的人口。


曼哈顿也是全美最富有的地方,在2005年便有超过$100,000美元的人均GDP。2022年曼哈顿地区生产总值为8856.52亿美元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曼哈顿,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外界有许多关于曼哈顿的传言,拥挤、浮躁、纸醉金迷,(这些似乎都是拟人的形容词,可能这里的人真的太多了吧!)那么真实曼哈顿真的是这样不堪吗?


然而很多人还不知道“万城之城曼哈顿还有鲜为人知的“另一幅面孔”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走近曼哈顿,探寻真实的城市奥秘!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曼哈顿,图片来源:sincerelymaureen/Instagram


进入今天的正题之前,说一段小插曲~

最近,有经常在曼哈顿通勤的小伙伴发现帝国大厦“凭空消失”了,一位Tiktok用户发了一条视频,展示了曼哈顿中城一年前后的对比。

1年前,抬眼就能望到帝国大厦👇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图片来源:dr.tpanova,版权归原作者

1年后,大厦居然消失了…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图片来源:dr.tpanova,版权归原作者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图片来源:theguardian,版权归原作者


这座又高又长的楼位于第五大道262号,足足有60层,高1,011英尺

据说,这个建筑顶部还要再建一个拱形屋顶作观景台,供楼内用户和外来客人使用。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图片来源:slcearch.com,版权归原作者


网友纷纷评价👇

“这玩意让我想哭”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这玩意搞得我又抓狂又伤心”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我都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如此夸张且高密度的城区,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时代广场(Times Square)——“世界的十字路口”
图片来源:ins@nyc

从17世纪到现在仅300余年的时间,
这片土地从荒芜到高楼耸立,
一跃之间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
一切的一切都要回到那个草丛生的年代。



01

荒草丛生的年代

A time when the grass was wild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1798 年的规划图

曼哈顿从17世纪先后被荷兰人和英国占领,直到1783 独立战争结束,英国政府被赶跑,曼哈顿才逐渐开始进行城市规划

18世纪,纽约证券交易所开业,华尔街逐渐成为“财富”的代名词,纽约开始进入极速发展时代。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19世纪20年代,伊利运河的开通,串联了东西水系,发展了港口的贸易,人口爆炸式剧增,城市蔓延加快。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曼哈顿的Downtown因为发展得很早,开始并没有规划。19世纪,城市的过速发展让城市的管理者意识到必须做好Downtown以北的城市规划。

于是在1807年纽约州立法机关任命了一个委员会制定纽约(曼哈顿)的规划。规划于1811年正式发布。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Commissioners’ Plan of 1811

这就是著名的“1811委员会规划”(Commissioners’ Plan of 1811),这份规划直接奠定了曼哈顿现有的网格格局。

说到这里“曼哈顿为什么这么挤?”这个问题只回答了一半,接下来了解了曼哈顿的城市道路,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02

单行线城市

one-way city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图片来源:北美购房网

美国的曼哈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
上城(Uptown)、中城(Midtown)、下城(Downtown/Lower Manhattan)

值得一提的是Downtown的概念。在北美,Downtown一般就是市中心的意思,和英国City Centre意思相同,而Downtown这个词就来源于纽约。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图片来源:尔牧


巨大的网格由横向的“街”(street)和纵向的“大道”(avenue)进行切割。大道从东到西进行编号,从第一大道First Avenue一直到第十二大道Twelfth Avenue。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曼哈顿网格系统示意图,图片来源:尔牧

曼哈顿的街道既窄又多单行线为什么呢?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曼哈顿早高峰

简单来说就是,曼哈顿的规划早于汽车普及,而那个时候交通工具是马车。测量标准是按照马车的尺寸衡量的。

「1811 年的纽约城市总图是马车时代的产物,不适应城市的发展,但它对人口与城市规模的增长尚有一定的预见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世界大城市发展的速度。」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曼哈顿,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看过了曼哈顿的喧嚣熙攘,我们再来看看我们不曾见过的一面——喧嚣之外的“天地”。


03
绿洲
The Oasis
19世纪中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推动纽约成为世界经贸中心。人们享受纽约高度现代化的同时,也在忍受日益恶劣环境的煎熬,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也愈加强烈。
#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1857年秋天,纽约市开始筹建中央公园,希望在城市之中有一片可供市民休憩的绿洲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美国纽约中央公园
图片来源:《Frederick Law Olmsted:Plans and Views of Public Parks》

在设计竞赛中,景观设计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Law Olmsted)(1822—1903)与建筑师同伴卡尔弗特·沃克斯 (CalvertVaux)(1824—1895)凭借“绿草地 ”方案赢得首奖,为中央公园的筹建奠定了基本框架。由此而掀起的全国性的城市公园设计与建设运动成为美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前驱 。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上图:在中央公园北部的湖上划船。©️ Unsplash,Harry Gillen

中图:赫克歇尔球场 (Heckscher Ballfields) 

下图:纽约中央公园的湖岸沿线


内有总长度约93km的步行道;有近9000个座椅和 6000棵树木;有绿茵的草地、葱郁的树林和波光粼粼的湖面,以及露天剧场、网球场、溜冰场、美术馆和动物园等文化娱乐设施。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图片来源:Law Olmsted Frederick Law Olmsted National Historic Site

如今的中央公园成为纽约人的天堂,夏季在中央公园内举行露天音乐会,冬季人们在中央公园结了冰的湖面上溜冰。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紧挨中央公园的美国著名地标包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达科他公寓(The Dakota)和纽约历史学会等。
©KATHLEEN DOLMATCH,
NATIONAL GEOGRAPHIC YOUR SHOT


#高线公园The Oasis High Line Park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线公园©thehighline.org
高线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建在废弃的高架铁路上,是一段距离地面约9.1米高、跨越22个街区、总长约2.4公里的空中花园。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线公园©thehighline.org
关于高线公园的设计,相关管理部门创办了一场竞赛,收到了来自36个国家/地区的720个关于公园可能使用方式的想法,最后景观建筑公司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设计工作室Diller Scofidio+ Renfro和种植设计师Piet Oudolf被选为改造高线的团队。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线公园©thehighline.org
保存了历史的痕迹,植入大量的绿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中绿道,成为了城市的“文化之脉”一般的存在。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高线公园©thehighline.org
这里仿佛是城市中的秘境,人们可以在这里悠闲安静地看书、散步、放松心情,当然还可以欣赏建筑艺术品。在高线公园的周围,大师作品云集,正上演着建筑的美学狂想曲。


04
建筑的美学狂想曲
The Aesthetic Rhapsody of Architecture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伦佐· 皮亚诺的惠特尼博物馆、让· 努维尔(Jean Nouvel)的公寓大厦、坂茂事务所(Shigeru Ban)的杰作、威廉帝国大厦、BIG新作螺旋塔…各建筑大师沿途可见。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伦佐· 皮亚诺的惠特尼美术馆
图片来源:艺海藏家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让· 努维尔曼哈顿公寓楼,图片左侧
© 53W53 website via NY YIMBY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威廉·f·兰博的帝国大厦©212sid/Instagram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BIG的纽约曼哈顿螺旋塔©Laurian Ghinitoiu

日落时分, 建筑的轮廓在哈德逊河面反射,倒影交相辉映,如一曲动人的城市交响曲。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曼哈顿“悬日”,©️NY Times

美国纽约,曼哈顿,无法用单一的语汇去概括这里的多元文化与包罗万象。
如果有人问你,曼哈顿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你可以用一首歌词回复他:

Concrete jungle where dreams are made of
There’s nothin’ you can’t do 

——《Empire State of Mind》

(中文译意:人们在这里逐梦,这里没有什么是你不能做的。)





点击查看城市设计往期文章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静安寺对面的Apple“全球旗舰店”,为什么等了这么久?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当曼哈顿的最后一块土地被填满,纽约的天际线将走向何方?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疫情下,纽约竟悄悄修了1条步行栈道,750英里,全美第1长,从曼哈顿直通加拿大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街头变局︱拥堵收费与开放街道的权力游戏:纽约城市空间政治的新篇章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纽约:4大科创计划,制造更多「硅巷」



* * *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欢迎关注我们的原创内容号 “什么是城市”  Whatscity  


热爱设计 专心阅读

期待与你相遇

投稿 · 咨询 · 合作或者

加入社群请扫码

入群暗号   “你所在的城市名称”+城市聚落   

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了解更多城市设计的报道资料,请在后台回复“搜索”,调取城市设计号内搜索页面。了解城市设计提供的设计企业合作服务,点击 “设计企业服务”,点击文末链接联系我们

城市设计,以专业的立场,前沿的视角,洞察社会文化的建筑现象;用及时的评论,深度的解析,搜罗来自各个领域的设计原料。致力于成为泛行业的城市文化与设计知识杂志。后台回复关键词“媒体合作”联系我们。


   咨询合作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投稿咨询  转载合作  摄影服务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曼哈顿的两副面孔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