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分享】辨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学术分享】辨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林坚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空间规划改革和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是为“多规合一”而“合一”,其初衷是为统一用途管制职责而“合一”。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就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明确要求:建立空间规划体系……落实用途管制。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后续中央有关文件以及2018年自然资源部组建、2019年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等决策,都遵循上述初心。在上述背景下,辨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对理解“多规合一”、推进相关工作至关重要。关键在于:

第一,认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就是领土,从空间尺度和单元角度出发,可以分为“一片片”(区域型国土空间和“一块块”(要素型国土空间,前者如主体功能区规划涉及的县级单元,后者如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涉及的地块,由于不同部门主导的规划想法不同,导致现实中的“区域”失序、“要素”失控,所以“多规合一”就是要把“区域”和“要素”两类空间统筹起来,即“区域—要素”统筹。其核心手段或落脚点就是统一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为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指政府为保证国土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编制国土空间规划,规定各类农业生产空间、自然生态空间、城镇、村庄等的主要管制边界、直至具体土地、海域的国土空间用途和使用条件,作为各类自然资源开发和建设活动的行政许可、监督管理依据,要求并监督各类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所确定的用途和使用条件来利用国土空间的活动。实践中,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具有高度的对应性,二者都需要经历规划(或方案编制、实施、监督3个环节。
第二,理解国土空间空间用途管制的任务,包括土地利用计划等计划管理、国土空间准入和转用审批、建设用地和工程规划许可、实施监督。此外,还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工具,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保护的占补平衡与进出平衡、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节地评价等。

第三,思考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关键支撑。一是充分把握用途管制与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监管、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价值实现等的几组协调关系。二是守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重要底线,包括“三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重要海洋控制线、城市“四线”及公益林、基本草原、重要湿地、洪涝风险、通风廊道等控制线。三是理解统一用途管制的理论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本质要求和思想内核,区域发展空间均衡理论、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土地发展权和土地集约利用、“区域—要素”统筹、政府管制与现代公共治理等理论分别指导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谋划,非建设空间、建设空间、全域各类型空间的用途管制及具体的实施保障。

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

2024年第1期 年会学术对话栏目



   延展阅读(点击标题阅读)   

【学术分享】辨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空间规划基础理论大讨论:用途管制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学术分享】辨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学术分享】辨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让我体验一下吧~【学术分享】辨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术分享】辨析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