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科学技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显著价值,突出反映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保护和利用好历史建筑,对保护传统风貌、延续历史文脉、留存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品质意义重大。


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北京研究建立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一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优秀案例。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支持,北京建筑大学组织编制了《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本栏目精选部分优秀案例,旨在展现历史建筑之美,引导科学保护利用,持续推动新时代首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名北京航空学院,1988年更名)创办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1953年5月在西北郊海淀区柏彦庄选定校址后,6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0月建起两栋宿舍。计划中的基本建设任务于1957年基本完成。1958年扩建了附属工厂作为院内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实践基地。1962年全院建立了10个专门的研究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位于海淀区学院路37号,北邻北四环中路,南邻知春路,西连中国科学院大学,东接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建筑群为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教育科研建筑。本次确定的4栋历史建筑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区东北部教学科研区,以中轴线上体量最大的文物建筑——主楼为中心,在其南、北两侧对称分布:3号、4号教学楼坐北朝南并排而立,1号、2号教学楼坐南朝北。


建筑群整体布局主次分明,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庄严雄伟、整齐对称的平面布局方式。校园主入口设有开阔的绿化、交通广场,建筑群功能分区明确、相互联系方便。4座教学楼以“系”为单位,兼有教学和行政办公的功能。楼层以多层为主,楼中间和两侧均设有楼梯,便于疏散人流,并有不同规模的阶梯教室。


该建筑群内的建筑是20世纪50年代建筑师对中式传统风格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校园建筑的探索和实践,同时作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孵化地,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建筑空间结构的布局、材料的运用具备时代特征,展现了其科学价值,中国传统样式的屋顶、古典纹样的装饰运用、中式传统的艺术符号特征赋予了其艺术价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平面位置示意图


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号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号楼位于主楼东南侧,北为静园,建于20世纪50年代,建设初期用于教学科研并沿用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内部装饰


建筑平面呈“H”形布局,坐南朝北,东西对称,中间主体建筑4层、两翼伸出的建筑3层,与主楼和2号楼通过双层楼廊相连。建筑为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上部为仿古出檐平屋顶,混凝土仿椽下接混凝土斗栱,上饰黄、暗红色涂料,有仿角梁。立面现为喷砂涂料,窗下饰葵式线条装饰纹,上下层窗间镶板有云纹浮雕。楼体北侧为主入口,六柱式前廊,前廊饰简化仿古雀替、斗栱(补间2朵),混凝土仿椽,仿古出檐平顶,钢混柱,混凝土花格,直棂木质门窗,三层台阶,台阶两旁为长方形花池。南侧为辅出口,出口上方二、三层为玻璃幕墙,混凝土墙体饰有云纹花格。双层楼廊底层为双面空廊,两侧均为内角拱列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檐部装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一号楼标牌


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号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二号楼位于主楼西南侧,北为晨读园,建于20世纪50年代,建设初期用于教学科研并沿用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入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墙面装饰


建筑平面呈“H”形布局,坐南朝北,东西对称,中间主体建筑4层、两翼伸出建筑3层,与主楼和二号楼通过双层楼廊相连。建筑为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现为喷砂涂料,窗下饰葵式线条装饰纹,上下层窗间镶板有云纹浮雕。楼体北侧为主入口,六柱式前廊,平顶,钢混柱,直棂木质门窗,三层台阶,台阶两旁为长方形花池。南侧为辅出口,出口上方二、三层为玻璃幕墙,混凝土墙体饰有云纹花格。双层楼廊底层为双面空廊,两侧均为内角拱列柱。


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号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号楼位于主楼东北侧,南为静园。建于20世纪50年代,建设初期用于教学科研并沿用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全景


建筑平面呈“H”形布局,坐南朝北,东西对称,中间主体建筑4层、两翼伸出建筑3层,与主楼和四号楼通过双层楼廊相连。建筑为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上部为仿古出檐平屋顶,混凝土仿椽下接混凝土斗栱,上饰黄、暗红色涂料,有仿角梁。立面现为喷砂涂料,窗下饰葵式线条装饰纹,上下层窗间镶板有云纹浮雕。楼体北侧为主入口,六柱式前廊,前廊饰简化仿古雀替、斗栱(补间2朵),混凝土仿椽,仿古出檐平顶,钢混柱,混凝土花格,直棂木质门窗,三层台阶,台阶两旁为长方形花池。南侧为辅出口,出口上方二、三层为玻璃幕墙,混凝土墙体饰有云纹花格。双层楼廊底层为双面空廊,两侧均为内角拱列柱。楼内地面、楼梯为拼色水磨石地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内部场景


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号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号楼位于主楼西北侧,南为晨读园,建于20世纪50年代,建设初期用于教学科研并沿用至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内部场景


建筑平面呈“H”形布局,坐南朝北,东西对称,中间主体建筑4层、两翼伸出建筑3层,与主楼和三号楼通过双层楼廊相连。建筑为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立面现为喷砂涂料,窗下饰葵式线条装饰纹,上下层窗间镶板有云纹浮雕。楼体北侧为主入口,六柱式前廊, 层台阶,台阶两旁为长方形花池。南侧为辅出口,出口上方二、三层为玻璃幕墙,混凝土墙体饰有云纹花格。双层楼廊底层为双面空廊,两侧均为内角拱列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窗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外部楼梯


内容来源:《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图则》,仅供学习交流


相关阅读

中国政法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北京大学近现代教学楼历史建筑群:古典与现代交织

北京友谊宾馆历史建筑群:新民族风格的成功尝试

清华大学近现代教学楼历史建筑群:学校发展历程的见证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您与京城,一之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光明网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现代历史建筑群:中式传统与现代风格结合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