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该活动日的宗旨是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企业是重要的参与方,也是实现碳中和愿景的主体,对于保护地球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关键作用。
今年2月,沪深北交易所出台新规,超过450家上市公司被要求强制披露ESG(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报告。其中碳排放核算作为企业环境(E)方面的重要一环,成为披露要求之一。那么如何进行企业碳排放核算,规划设计企业碳排放有哪些特征,企业自身又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降碳减排呢?
院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以我院科研办公大楼——珠江规划大厦为对象,参考国际国内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计算院内年度碳排放水平,为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下好低碳发展的“先手棋”。

院科研办公楼——珠江规划大厦
核算主心骨,范围搞清楚
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
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开发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将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分为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以便企业能更清晰地辨识自己在采购、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阶段所产生的碳排放,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更高效的碳减排方案。
范围一 | 直接排放
指企业直接控制的燃料燃烧活动和物理化学生产过程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如食堂使用的天然气、柴油发电机使用的柴油、院运营控制的车辆使用的燃油等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
范围二 | 间接排放
指企业外购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电力、热力、蒸汽和冷气等。根据调研访谈情况,确定我院的范围二主要排放活动为外购电力产生的碳排放,不包括外购热力与外购冷气等。
范围三 | 其它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范围三是非强制要求核算内容,覆盖广泛的活动类型,排放量往往难以核查,仅在数据质量可靠的情况下才会被认可。根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各企业有权决定选择哪类信息进行报告,并应重点关注核算与其业务和目标相关的活动。对规划设计院而言,产生的其他碳排放围绕人的活动和智力产品的生产发生,如商务差旅、员工通勤、办公用品采购与使用和运营废物等。

范围一、二、三所涵盖的企业活动
图片来源:自绘
评估排放量
由于存在计算方法简便、所需数据量较少等优点,排放因子法是目前多数标准主要采用的碳排放计算方法,主要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活动数据与排放因子等系数的乘积计算得到。
简要来看,如果需要核算某个企业的碳排放情况,主要需要明确其自身的范围一、二、三的内容,搜集相关活动数据,结合地域与自身情况选取合适的排放因子,通过计算加总即可以得出一定年度范围内自身的排放水平。
低碳第二步,算好碳账簿
GZPI的碳账本
参考相关标准规范,我们对2022年(基准年)我院科研办公大楼——珠江规划大厦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全面盘查测算。

珠江规划大厦2022年温室气体
排放总量及构成
图片来源:自绘
2022年,珠江规划大厦总共碳排放为2796.9吨二氧化碳当量,人均碳排放量约为1.86吨/人·年,地均碳排放量约为0.6吨/m2·年。其中:

珠江规划大厦2022年的不同范围排放占比
图片来源:自绘
通过测算可看出,我院范围二的外购用电碳排放占绝对优势,达到院内碳排放的一半以上,是未来降碳减排的核心。
内外齐发力,减碳最给力
企业碳减排的典型路径
低碳发展需依靠“绿色发展模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为明确不同行业企业的碳减排路径,我们选取了多个国内大型低碳转型标杆企业,分析其展望谋划的绿色发展路径,总结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层面,即内部运营降碳与价值链合作降碳。
内部运营降碳重点关注企业在自身运营过程中减少碳排放,采用绿色能源和节能技术,实现低碳排放甚至零碳排放。包括优化运营能效、增加业务运营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打造绿色建筑、倡导绿色工作方式等方面。
价值链合作降碳则侧重企业发挥的社会责任,将绿色价值延伸至供应链,携手上下游共同参与,助推全社会的碳中和进程。包括采用节能环保的上游供应商、推动可持续产品设计、采用下游绿色物流服务、推出助力其它行业脱碳的产品及服务等。
“三零”锦囊盒,迈向碳中和
GZPI的减碳思考
面向“双碳”目标,我院需要积极从企业经营的全流程践行绿色发展的模式。此处我们提出“零碳运营”“零碳产品”“零碳责任”三个目标愿景,从节能管理、绿色运营、产品输出、社会责任等维度多维并进,打造个性化定制行动方案,加速绿色转型目标实现。
“零”碳运营
在我院目前及未来外购电力消耗占比较大的情境下,计划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日常运营工作过程中,从智能节能行动、绿色办公行动两大方面入手,制定详细的“零碳运营”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零”碳产品
零碳产品是作为规划设计企业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的一种服务,包括参与制定低碳发展的政策,提供低碳规划设计方案与策研产出等,以此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低碳战略路径——绿色评估咨询——低碳城市设计——智慧监测管理等宏中微全链条流程开展零碳产品的打造。

“零”碳责任
零碳责任代表我们作为规划设计企业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还需要关注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定期评估自身的碳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积极参与城市的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活动,响应广州市碳普惠自愿减排号召,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购买广州市碳普惠自愿减排量等形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秉持“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使命愿景,未来,我院将继续依托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等部门在碳排放评估与低碳规划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积累,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探索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建设路径,为广州及国内其他城市迈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贡献智慧和力量。
供稿|低碳生态规划研究中心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一“碳”究竟:从院科研办公大楼的“碳帐本”看企业碳排放核算|世界地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