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笔谈】顾浩 | 探索规划共绘、生态共保、设施共享、机制共建的一体化规划实施路径

主编按语


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一体化发展不仅关系到区域内部的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管理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更对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着行政壁垒、区域协同、绿色转型等诸多挑战。


为此,本刊编辑部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规划能做什么?”为主题,组织新一期学术笔谈,邀请13位专家发表来自第一线的观点。



探索规划共绘、生态共保、设施共享、机制共建的一体化规划实施路径

顾浩(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亚运会期间考察浙江时对浙江提出了几点新的要求:第一,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因此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和产业集群发展作为浙江的头等大事。第二,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深化千万工程,进一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长三角区域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非常好,也是全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总书记希望浙江能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进行更多探索。第三,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新篇,发挥各种开放平台的功能作用。第四,要建设中华文明,在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交流传播。

围绕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浙江省正积极谋划。国务院对浙江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批复中进一步明确了浙江要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并且要在区域行动上进一步探索新机制,推进省内四大都市区与上海都市圈的协同发展,强化区域创新协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示范先行探索,多板块联动。

针对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要积极探索建立规划共绘、生态共保、设施共享、机制共建的一体化规划实施路径,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思考。

第一,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作为一个落实国家战略的专项规划,首先要聚焦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落实,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落地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规划编制中,要把主体功能区战略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落实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同时进一步加强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主体功能区协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差异化的评价体系,按照不同的主体功能来落实差异化的评价和要素配置体系,实现主体功能区战略导向、布局结构优化方向和空间要素配置流向这三个向的协同。

第二,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应以空间保护为前提。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空间保护作为一个重要前提,特别是环太湖地区的空间保护协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围绕淀山湖,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要围绕太湖流域生态农业空间的保护,这是未来空间协同的重点。围绕太湖流域的保护问题,作为空间规划的重点方向,特别需要注重的是长三角地区如何共同进一步提高粮食的安全性、自给率,共同推进重点生态农业地区范围的划定,明确协同保护的目标和要求,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的空间形态和两山转化载体路径。

第三,要以营造跨区域高品质生活圈为目标,积极培育高效能创新圈。通过识别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地区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识别功能联系紧密的高质量城镇化地区和城镇圈,通过规划在空间上组织高品质的生活圈,通过高品质生活圈吸引创新要素,为培育创新圈提供内生动力。因此,创新实际上核心是生活品质提升和创新生态营造协同的问题。

第四,要高度重视省际跨界地区的实施协同。目前区域协调中最难的就是行政边界地区的协同发展问题,尤其是跨省的行政边界地区。对长三角地区来说,重点应放在廊道的统筹上,长三角所有地区被廊道分割得很破碎,不同部门的廊道,把一个完整的空间变成了一片、一条等。建议学习城市规划里共同沟的做法,实现复合廊道。

第五,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要更多关注政策研究。核心在于如何通过要素配置,向识别出的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倾斜,真正实现要素向优势地区集聚或向需要的地方精准配置。探索把一张图的效用从一个省份扩大到一个长三角整个地区,真正实现多规合一。

同主题阅读:
【学术笔谈】主编按语 |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规划能做什么?
【学术笔谈】唐子来 | 长三角区域规划应当聚焦跨界协同和基于网络研究
【学术笔谈】段进 | 规划设计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学术笔谈】王凯 | 充分发挥规划的平台价值,推进长三角区域共同体建设
【学术笔谈】杨东援 | 正确把握城市群区域轨道的目标与任务,促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
【学术笔谈】方创琳 |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规划“美”的蓝图,建设美丽长三角

【学术笔谈】陈雯 | 长三角生态环境协同共保,规划能做什么

【学术笔谈】顾浩 | 探索规划共绘、生态共保、设施共享、机制共建的一体化规划实施路径



【学术笔谈】顾浩 | 探索规划共绘、生态共保、设施共享、机制共建的一体化规划实施路径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官网链接:https://upforum.tongji.edu.cn/main.htm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学术笔谈】顾浩 | 探索规划共绘、生态共保、设施共享、机制共建的一体化规划实施路径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