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双重背景下,长三角作为制造业优势地区,其小城镇依托科创空间进行产业转型的诉求较为迫切。基于长三角一体化背景区域合作与城镇能级的考虑,提出小城镇科创功能主导模式,并构建了小城镇以技术研发创新系统为核心、技术服务创新系统为辅助、城市环境系统为支撑的三级科创功能体系。本文以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镇为例,探索在技术主导型科创模式的引导下,以存量产业载体绘制科创空间资源“底图”支撑科创空间布局的技术方法,最后提出科创空间规划实施保障的相关建议。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从疫情彻底结束到这个五一小长假才算是完全放下心来,完全摆脱心理阴影。这一年半以来,文旅振兴大层面上向好发展,但具体到行业细分已经是进入微利时代,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区域、企业和个人却并不算友好,“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考验文旅的可持续经营能力。我们必须客观地承认当前文旅发展面对诸多变量,随时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结果,同时决策半径变得越来越短,对文旅的经营要求越来越高,过程千变万化,结果事事难料。
我们可以冠冕堂皇地喊一些假大空的口号来唱响文旅,但是事实是绝大部分并不响,比如北京网红爬桥、天津伯伯跳水等等就没能接住泼天地大流量。我们也可以唱衰但是2023年有淄博、榕江、哈尔滨出圈,2024年已有天水麻辣烫、开封王婆、班主任对旅游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点击可查阅)等让人喜出望外。文旅消费能够最低成本地刺激经济复苏,刺激消费流动。我们在大变局的前夜国民经济的冬天,文旅消费才是一层流动的水,这层流动的水泛起的涟漪目前已经把影响力逐步地扩散开来,能给人一种激励,能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深层。


文旅融合发展新征程
往往那些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旅游目的地和城市目的地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但是除此之外呢,大部分旅游目的地就是属于除此之外,结果便可想而知,又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不妨,我们可以把这种不确定性称为当前文旅发展的新阶段。
文旅融合从2018年正式提出也已经历了五年的时间,初步成果已经彰显。文旅融合并不是无中生有,实际上应该视2018年部委改革文旅融合的时机已经成熟,严格意义上应该把2018年之前的混沌阶段定义为文旅融合1.0阶段,2019年到2023年发展时期定义为2.0阶段,从2024年以后定义为3.0阶段。
文旅融合1.0阶段,其基本表现就是硬基建为载体,飞机高铁高速旅游公路等大骨架已经基本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郑州、武汉、西安、成都等大型或准一线城市的通达性为基本建设目标,这些节点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北京到各地的高铁通达时间缩短至八个小时以内。以这些目的地作为中转也可以快速融入全省两小时经济圈。
文旅融合2.0阶段,数字化为载体,互联网基建,数智化营销,数字化平台等内容生态的搭建已经基本完善,过去互联网营销是个新词热词,三十年的互联网基建已经让全民都懂了会用了,而且学会创新了,新的宣传媒体已经具备普遍性了,甚至连老年人都会上网玩转短视频了。
文旅融合3.0阶段,已经开辟以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化实现为载体,生态系统,在地文化,全生活化,全场景化为目标内容建设,从区域全系统解决问题,从新质生产力要方法,从产业创意产品创新寻找答案。


文旅融合影响变量
对文旅产业影响变量非常多,顶层设计的水平,政府的决策,政策的支撑,定位的精准度,业主的投资保障,金融支持和可持续投资的稳定性,消费的口碑,品牌和IP的建设度,文化建设的底层逻辑,市场的定位,产业的容量,土地的属性和储备,区位交通的优劣度,自然环境的优美度,是否具备充分的流动性,新媒体营销的能力,互联网的网感,产品迭代升级的能力,运营的可持续等等。
但是决定文旅产业的核心一定是内生动力,决定内生动力核心是全民参与、在地文化,顶层设计,产业容量,土地性质,运营的长期主义等。


文旅融合场景消费
从李佳琦薇娅小杨哥罗永浩董宇辉等人的流量与场景,变了的是什么,没变的是什么?除了感官消费还是感官消费,除了网络洗脑还是网络洗脑,当然可以美其名曰情绪价值,这只不过是在互联网上开了个大集,赶集的时候去赶赶集就好了,在集上涨点见识也不是没可能,但是孟母还要三迁呢,这终究不是学习的最佳场所。
有了互联网有了新消费场景好似所有人都变得有文化了,但是事实并没有,只是作为普通人打造自己的IP有了一定的机会,在某种层面上蹭热点的流量和算法是相对公平的,只是有的在专业机构的加持下运作更成熟,生产产品更能批量化高效化。素人如果准备好了被流量砸中一样可以出圈,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内循环为主双循环为辅”从2020年提出以来,到2023年出现淄博榕江哈尔滨胖东来等全国知名乃至世界知名的现象级文旅目的地也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但是他们之前的努力可能经历了十年乃至二十年。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哈尔滨是旅游全场景化的典型,榕江是新时代全民体育的典型,淄博是幸福生活的典型。
从发展角度,胖东来是新时代的供销合作社,淄博、榕江和哈尔滨是新时期的人民公社。当然,如果文旅场景革命是需要全维度的革命,当前只是掀起了全维度场景革命的一角,就足以想象文旅融合3.0新世界霓裳之下的精彩与华丽。


文旅融合的新机遇与挑战
随着文旅融合进入3.0阶段,一定会是要掀开新世界的霓裳的,我们已经看到了淄博榕江哈尔滨天水等的美好的一面,但这意味着我们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与挑战。机遇在于,随着生态系统的逐步完善,文旅产业有望形成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体系,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有可能通过更加智能化的方式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将为游客带来更加沉浸式的旅游体验。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日臻完善,从旅游服务业中诞生出第四产业、第五产业等等。
然而,挑战也同样明显。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文旅产业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这无疑对从业者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敏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文旅产业需要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这也需要我们在运营管理、服务标准等方面进行持续的提升。


文旅融合中的场景革命与内容实现
在文旅融合的新阶段,场景革命与内容实现成为了关键。场景革命意味着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旅游场景限制,创造出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场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例如,通过创新主体化产品、改变体验式游览等方式,让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内容实现则是指我们需要将文旅融合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中。这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在地文化,将其与旅游产品进行有机结合,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产品的迭代升级,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
以淄博、榕江和哈尔滨为例,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够成功出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成功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全场景,并将文旅融合的理念真正落实到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中。它们通过挖掘在地文化,打造出了独特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


文旅融合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文旅融合将继续向深度发展。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文旅产业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逐步恢复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文旅产业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化对文旅融合的理解和实践。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来推动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的提升,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的精神,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变革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总之,文旅融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我们才能够推动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

深化文旅融合的策略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明确的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确保各项政策、资金和项目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挖掘在地文化: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其融入旅游产品设计和开发中,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节庆等,提升地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确保游客享受到优质、贴心的服务。
强化科技支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文旅产业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实现旅游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高效管理。
推动产业协同创新:加强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如文化、农业、体育等,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鼓励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旅产品。
优化旅游环境: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维护良好的旅游秩序。同时,积极推动绿色旅游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旅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文旅产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平衡。
生态保护: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广绿色旅游方式,倡导游客文明旅游,共同维护美丽的自然环境。
文化传承:文旅融合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挖掘和整理地方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让游客在游览景区的同时,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同时,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社区参与: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文旅产业的发展。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培训等方式,让当地居民从中受益。同时,要充分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文旅产业的发展符合当地社区的利益和需求。


结语
在大市场消费观的引领下,全维度场景革命与内容实现成为了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这不仅是对当前文旅市场深刻变革的敏锐洞察,也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把握。
大市场消费观强调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在这一观念指导下,文旅产业必须摒弃传统的、刻板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模式,转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必须要做到激活存量,适度增量,重在运营。全维度场景革命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要求我们从传统的景点观光式旅游,向更加深入、全方位的体验式旅游转变。
全维度场景革命的核心在于创造丰富、立体的旅游场景。这不仅仅是对物理环境的改造和升级,更是对旅游体验内容的深度挖掘和创新。通过融入科技元素,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我们可以为消费者打造出更加逼真、沉浸式的旅游场景,让他们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同时,结合在地文化,我们可以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
内容实现是全维度场景革命的另一重要支撑。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内容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这意味着我们要深入挖掘在地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将其与旅游产品紧密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同时,我们还要关注产品的迭代升级,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市场消费下的全维度场景革命与内容实现,还需要我们坚持政府引领以市场为导向,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手段,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偏好和趋势,从而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全维度场景革命与内容实现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为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确保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大市场消费下的全维度场景革命与内容实现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深化文旅融合、加强顶层设计、挖掘在地文化、运用科技手段、坚持政府引领以市场为导向等方式,我们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旅游体验,推动文旅市场的持续繁荣和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能为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
八界
作者 | 曹洪仁
编辑排版
中规建业城市规划设计院 信息中心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转载请联系
xjxtd@126.co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新土地规划人):文旅融合新阶段:大市场消费下的全维度场景革命与内容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