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动态】文化治理背景下工业遗产空间的社会生产:基于台北和香港案例的比较研究 | 2024年第2期

本刊“学术动态(Planning Reviews)”栏目,推介国内外学术书籍和文献报告、关注国际研究动态和前沿热点、分享规划案例研究。本期“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专栏,向大家推介1篇工业遗产空间研究的文献。


(专栏编辑:陈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文化治理背景下工业遗产空间的社会生产:基于台北和香港案例的比较研究

来源:YANG Q. 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spaces in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governance: a comparative study based on cases from Taipei and Hong Kong[J]. Buildings 2023, 13: 1579.

城市更新起源于上世纪后半叶美国和欧洲城市的衰落。城市衰落的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去工业化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即空气污染的加剧、城市河流的污染等。在此背景下,文化导向下的更新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新模式。它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空气污染,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推进城市文化旅游,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策略。在文化治理的全球背景下,东亚地区废弃的城市产业空间逐渐进入文化引导再生阶段。

台北和香港是东亚地区重要的文化极,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具有前瞻性。本研究以空间生产理论为理论基础,选择台北松山文化创意园(SCCP) 和香港南丰纱厂(The Mills)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项目,采用文本分析法、田野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详尽的案例分析,重点关注工业遗产空间再生产过程中的社会语境和脉络,对比分析其物质空间生产过程,了解过程背后的结构性力量,理清文化是如何作为东亚地区空间重组的重要手段的。

台北松山文创园是“创意台湾”旗帜下文化政策重塑的产业空间。在台湾去工业化的社会语境下,通过地方文化政策的支持,许多传统工业区逐渐转型为文化公园。松山文化创意园是台北市政府设立的第一个文化公园,是由松山烟厂改造而成。

香港南丰纱厂是社会生产从传统的纺纱磨坊走向文化和商业的空间。在香港纺织业逐渐走向衰落,香港经济逐渐向金融、旅游、贸易、服务业为主的方向转变的背景下,南丰集团也将纱厂空间进一步改造为文化空间。

在具体的物质空间生产过程对比方面,SCCP 和The Mills都对工业建筑进行了现代化改造,保留和修缮了部分建筑构件,营造了怀旧的氛围。相比较而言,台北SCCP的规模要大于The Mills。除烟厂改造外,松山基地内部还新建了一栋高层建筑TNHB,可容纳更多的文创功能、酒店、会议等相关功能,形成复杂的文化空间。同时,在SCCP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了新老建筑的整合和空间关系。而香港The Mills规模不大,利用玻璃连廊将三个原有工厂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建筑群。建筑内外使用的玻璃幕墙突出了改造后建筑的公共性和现代性,中庭和屋顶空间被充分利用,创造出一系列公共空间。总之,两种文化空间的具体空间生产过程是由各自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从台湾和香港文化政策的解读来看,台湾和香港的文化政策植根于各自的发展背景,呈现出异质性特征。具体有以下几点:①台北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台湾当局持续推行的文化政策,形成体系化的文化空间,构建了“创意台湾”的文化产业愿景。台湾当局将文化产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以期在区域竞争中占得先机。②相比较而言,香港的经济主要依靠金融、旅游、贸易和服务业。文化产业只是旅游支柱性产业的附属。为了发展旅游业,香港政府推动地标性文化空间的生产,并将其作为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工具。③台北文化空间的主要推动力是地方政府。而在香港,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标志性文化建筑的生产,因此,香港文化空间的生产更多地涉及民间资本。④台北与香港不同的文化治理策略导致文化政策的不同空间化。台北市在社区参与、产业发展、生态保育等方面建立了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模式。在香港,文化空间的生产涉及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如私人开发商、非营利组织等,反映了一个多路径、多参与者的历史建筑活化过程。

对比台北松山文创园和香港南丰纱厂的空间生产过程及其与文化政策的联系:台北松山文创园在建设之初,公众对松山烟厂是拆除还是保护展现出极强的社区参与性。最后,地方政府对其进行了保护和振兴,表现出对当地社会舆论的尊重。社区参与成为松山烟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此外,转型为文化空间后,引入了许多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将SCCP打造成台北重要的原创基地。在SCCP的空间生产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台湾文化政策所强调的社区参与和产业发展的影响。这也使得社区参与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SCCP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而香港南丰纱厂复兴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积极将工业建筑的活化与商业开发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建筑对当地社区的使用价值。与SCCP不同的是,南丰集团由政府主导,为私人所有,建筑的振兴主要基于私人开发商的参与。资本主导的空间生产过程中,文化空间再生产与商业开发并重。南丰集团主导了物质空间的生产过程,体现了香港多路径、多参与主体的历史建筑活化过程。私人资本已然成为南丰纱厂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综上所述,台北和香港都在经历着不同产业空间的再生产过程。随着地方经济结构的变化,出现了城市产业空间衰退、地方产业群落破碎化等一系列问题。在以文化为主导的城市更新浪潮中,文化似乎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但文化与地方社区的冲突却从未停止。香港南丰纱厂转型的背后是数以千计的纺织工人的失业。对于台北松山文创园,当地政府最终选择了尊重当地社会,振兴松山烟厂。在城市文化治理结构下,应实施更加尊重地方社区的精细化城市更新,以寻求均衡多元的有机城市空间。台北与香港两地文化空间生产的比较与探讨,源于两地文化空间生产的同时性与相似性,可以补充文化空间生产的全球图景,并为其他地区提供一种东亚的方法和参考。未来可将研究范围拓展至东亚其他主要城市,构建东方文化治理与城市更新战略的综合图景。

(供稿:许琪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学术动态】文化治理背景下工业遗产空间的社会生产:基于台北和香港案例的比较研究 | 2024年第2期



【学术动态】文化治理背景下工业遗产空间的社会生产:基于台北和香港案例的比较研究 | 2024年第2期

URBAN PLANNING FORUM     Since 1957

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收录期刊


官网链接:https://upforum.tongji.edu.cn/main.htm

投稿链接:http://cxgh.cbpt.cnki.net

Email: upforum@vip.126.com

电话:021-65983507

传真:021-65975019

微信号:upforum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upforum):【学术动态】文化治理背景下工业遗产空间的社会生产:基于台北和香港案例的比较研究 | 2024年第2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