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包括广东省、广州市在内的超过20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要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积极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增城区依托深厚的制造业产业基础和城乡融合的多场景应用需求,积极融入大湾区一体化建设,借助东部中心建设的契机,前瞻布局、主动谋划,融入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新赛道,构建城乡融合的“云上增城”。
01
增城区发展低空经济的
优势基础
(1)区位优势: 地处湾区核心、建设“黄金内湾”产业高地的区位条件
而深圳市2023年低空经济产值已超过9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深圳将开通220条以上市内无人机航线,低空经济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在广深两市低空经济集聚发展辐射带动下,增城区有机会也有必要在低空经济领域快速跟进并谋求发展。
(2)产业优势: 具备培育低空经济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基础
同时,增城区拥有汽车零部件、汽车销售、物流、研发检测等全产业链,汽车产业与飞行汽车和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等新型交通工具的研发与应用有密切关系,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轻量化材料、电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飞行汽车的关键技术支持。利用增城区成熟的汽车产业供应链基础,未来将形成飞行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产业集群。
(3)资源优势: 充裕的空域资源,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空间优势
同时,增城区拥有连片产业空间储备,东部中心、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多园”等高质量产业载体,可快速保障新质生产力空间需求。
(4)人才优势: 科技研发与产业人才储备丰富
未来,随着工业和工信部电子五所、湖大研究院等重点科创平台的在地效应转化,将进一步提升增城区科创平台的高端技术产品研发能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大规模人才储备,有助于低空经济企业的落地和产品技术升级。

广州科教城
图源:自摄
我院作为高科技企业,在低空经济领域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系列成果,包括协助市政府开展低空经济顶层设计研究、研发适配低空的“5G+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系统、建设低空飞行实景三维数据底座、为黄埔率先规划设计低空地面起降设施和航路航线、辅助政府部门政务无人机场景应用等工作,也将有助于统筹推进低空经济资源和产业落户增城。

图源:自绘
02
增城区发展低空经济的
思考与建议
(1) 以应用场景引领需求,发展“低空+农业”、“低空+文旅”
建设基于无人智慧农业的“低空+农业”。依托增城区1.9万亩的农业用地资源,可将物联设备、农业无人机、机器人、数据服务等接入农场管理,利用智慧农业系统为农户、农场与农企提供科学的生产管理解决方案。

朱村万亩丝苗米稻田
图源:自摄
发展农文旅一体化的低空载人飞行场景。增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近郊周末游的目的地,已形成了“周末到增城”的品牌。依托增城良好的空域条件,规划建设数条精品低空旅游观光线路,开展低空观光、低空摄影、低空婚庆、低空科普等多种特色场景应用,将增城建设成为“低空旅游”的标杆。
(2) 以“技术+数据”为重点,建设低空资源平台
建设低空创新资源要素技术中心。围绕电子五所、赛宝工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形成低空智能航空器的权威检测认证服务和技术支持中心,积极引入港科大、中大、华工等从事低空载具系统研究的高水平科研机构,推动增城区低空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发展。
加强空地一体地理信息数据平台建设。结合我院的信息化技术,集成遥感AI专业模型和智能分析技术,形成数据处理、智能解译、体检评估、产品输出等一体化能力,面向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数据支持和产品服务,实现空地数据汇聚、分发、共享使用和运营。
(3) 以“智慧治理”为目标,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我院增城分院将持续跟进和深入挖掘增城区低空产业发展基础数据,不断拓展增城区低空经济发展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深度,推动增城区建设成为城乡融合的“云上增城”。
供稿|增城分院、交通规划设计所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低空经济④ | 建设城乡融合的“云上增城”,增城区培育发展低空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