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增强历史文化资源展示水平,讲好老城故事,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北京印迹”平台特别开展第五届“文化探访路”系列活动。
通过专家带领公众一起探访城市空间、探索历史文化,以沉浸式、体验式的活动方式,为公众提供历史寻迹、文化探访的特色体验,让公众在漫步城市的过程中了解历史文化及其价值意义,提高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5月19日下午,第五届“北京印迹·文化探访路”系列活动第三站“寻访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正式启程,一次规划与文化的探索之旅拉开了序幕。依托蜿蜒流淌的大运河,塑造古今同辉的城市空间,围绕一带一轴交汇处,精心建设市民活力中心,这里正徐徐展开一幅文化底蕴与现代风貌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本次探访中,我们将目光聚焦于通州城市副中心的三大文化建筑——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及大运河博物馆,一窥其独特风采与文化内涵。
此次活动邀请到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详细规划与实施分院院长、城市副中心分院副院长,城市绿心项目负责人、责任规划师于润东老师带队讲解,与大家一起认识理解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蓝图,近距离感知三座文化建筑的创新理念,共读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崭新篇章。

探访地图
运河沿岸三大文化建筑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规划格局交汇处的重要地标节点,2023年12月底正式对外开放,提供多元多维的艺术活动,成为亲民为民惠民的艺术殿堂,充分发挥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映射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创新规划理念。

城市绿心空间结构规划图
大家首先来到的是北京艺术中心,这是一座设计前卫、造型独特的建筑,其外观设计灵感源自古运河粮仓。在二层观景平台上,于润东向大家阐述了城市副中心的规划理念与三大建筑“化整为零”的空间布局。“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在通州副中心的整体规划中是一轴一带交汇处的东南象限,而三大建筑则形成了副中心规划的一个空间锚点,同时我们身后就是北运河,曾经千年流淌的大运河,就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穿过”,结合图片资料,于润东将时间与空间相融合的规划设计理念向大家娓娓道来。


步入艺术中心内部,于润东为大家介绍了戏剧厅、歌剧院和音乐厅的独立布局,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能耗,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同时也与地铁站和停车场形成联系,加强了建筑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使三大文化建筑成为有机的整体。北京艺术中心融合建筑美学的巧思与国际顶尖的专业设计,给在场的每一位参与者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后,大家随于润东一同移步至北京城市图书馆,置身于银杏树林之下,漫步在书籍山谷间,于润东为大家解释了建筑设计师蕴含在内的巧思,这座知识殿堂里别具匠心的空间设计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韵味,同时又不失人性化的现代感。巨大的玻璃幕墙引入自然光,与周边的绿色景观相得益彰,为读者营造了一个舒适、静谧的学习与阅读环境。于润东还结合讲解内容与青少年们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本次探访活动的最后一个点位是大运河博物馆,与传统的博物馆有所不同,大运河博物馆被一分为二,在博物馆的前厅和它的主体部分之间,运河故道曾在此流淌。博物馆建筑整体采用船帆造型,巧妙地融入了大运河沿岸的自然风光,并面向城市绿心的方向,通过层层退台的建筑表达形式与生态环境取得最大程度上的融合和统一。博物馆通过互动展览、珍贵文物展示及多媒体演绎的多元化手段,生动再现了大运河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遗产。大家行走其间,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的漕运文化进行了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深刻感受到这条“活着的世界遗产”的不朽魅力。


随着夕阳西下,本次“北京印迹·文化探访路”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漫步三大文化建筑间,大家感受到的不仅是一次对建筑美学的欣赏,更深入体会到了大运河文化带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创新。参与者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对城市副中心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无限期待。
这样高质量的文化探访,无疑是城市文化建设的一股清流。主讲人的专业与热情,让这次探访不再是一次简单的游览,而是一场文化的洗礼和思维的触动。
”
那些古老的文化印迹与现代城市规划的碰撞,激荡出新的文化浪花,让我对脚下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未来,有了更深的敬意与期待。
”
这次的活动让我结识了很多同样热爱北京的朋友,我们在讨论和分享中增进了友谊,也加深了对不同领域视角的理解,这种跨界的交流真是太宝贵了。
”

规划创新的经纬线条纵横交错,巧妙勾勒出通州未来的壮丽图景;而砖石累积的建筑艺术,则生动书写着时代演进的华美篇章。在这片古老韵味与现代风貌交织的土地上,我们共同探寻那条流淌千年运河的文化血脉。每一步行走在这些标志性的文化地标的旅程中,都是在体验一场穿梭时空的美学交流,让心灵在古今交融的美感中深受触动。
感谢场馆单位对本次活动的支持。
相关阅读
文化探访路丨运河故道感知规划魅力——寻访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
小印问答丨大运河与北京有哪些关联?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 今起向公众开放!
文化探访路 | 古河新生,北京与大运河的不解之缘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光明网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文化探访路丨漫步三大建筑,解锁城市副中心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