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内容播报】2024年第 5 期目录

【内容播报】2024年第 5 期目录





规划信息


【内容播报】2024年第 5 期目录




城市更新


城镇更新区的识别与划定

阳建强  孙丽萍  朱雨溪

【摘要】城镇更新区的识别与划定作为城市更新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亟需行业规范标准给予指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制的团体标准《城镇更新区划定技术导则(T/UPSC 0014-2023》,提出了系统性的城镇更新区划定技术与方法。基于技术导则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核心问题,着重从更新区识别的影响要素、更新对象识别的要点与方法,以及更新区划定的工作流程与技术要点等方面,阐述了技术导则文件的编制目的、原则和关键内容,为保证城镇更新规划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和有效进行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撑。

城市更新时代的总体规划实施

王富海  曾祥坤  张宸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更新时代的新阶段,城市建设发展模式面临深刻变化。本文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探讨了总体规划实施的新使命和实施路径的创新。在城市更新时代,总规实施需要清晰认识其概念范畴,并肩负起指导城市科学推动渐进改善的重要使命。这意味着总规实施应当在专业、政府和社会3个主体层面并行展开,同时需处理好三者之间逐层渐进的关系,正确理解更新时代的总规实施所具有的宏观经济意义。为了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在城市中更好地实施,尝试提出从战略到空间再到具体项目的全方位总规实施传导路径和机制体系,并建议以城市更新行动操作系统为底座,实现项目生成统筹管理和反馈的动态闭环,切实提升规划对城市更新需求的动态响应能力。

城市更新的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

刘迪

【摘要】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更新理论对“更新起点决策”和“更新终点决策”两个更新基本问题研究处于空白,对更新实践的支撑力和解释力不足。从现有更新研究中的两个误区入手,指出现有研究对更新起点和更新终点的论断与现实情况存在落差,借助微观经济学和超边际理论的分析工具,从机会成本和边际成本角度构建了“更新起点决策”和“更新终点决策”两个理论模型,通过对两个模型的拟合,形成了“起点-终点全过程决策”框架,依据该框架提出了“城市更新精明决策”思路,指出改进起点决策的“更新专业化分工”和“更新起点信贷”策略,改进终点决策的“设施触媒”和“更新底线管控”策略。为更新决策的底层逻辑分析和决策改进提供了新研究视角。




规划研究

国土空间协同治理的关键要素识别与策略研究

裴新生  钱慧  杨韫萍

【摘要】空间关键要素的协同治理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对空间关键要素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并从规律、冲突、演变、价值、风险等维度提出了空间关键要素识别的思路。基于关键要素,以西宁和芜湖为案例,提出空间协同治理策略,首先基于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主要的空间冲突和矛盾,协调关键要素之间的组织关系;落实空间战略,突出关键要素在引领空间布局方面的结构性作用,优化空间结构。其次以价值提升为导向,在对空间关键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分类构建协同管控单元,制定差异化的管控策略。

地铁对沿线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及规划策略——基于武汉市三条地铁线路的实证研究

袁满  严明瑞  单卓然

【摘要】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期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然而,地铁能否实质上提升沿线空气质量还缺乏实证研究。以武汉地铁为例,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地铁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效应与机制,提出规划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地铁对沿线空气质量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受到沿线建成环境的配置与空间布局的影响。在低密度城区,交通替代效应大于交通创造效应,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高密度城区的交通创造效应超过交通替代效应,反而加剧了空气污染。因此,超大、特大城市的地铁建设应与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规划有机结合,可根据地铁沿线密度选择差异化的开发模式,合理引导中心城区降低人口密度,不宜片面追求沿线高密度开发模式。





城市设计

日常的温暖:“为人”的公共空间

庄宇  吴景炜  吴睎

【摘要】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建设中尤其需要重视“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实现环境品质的精细化提升。文章针对快速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重宏大叙事、轻日常使用的现象,通过问题和症结解析,强调公共空间营造需顺应时代发展下的新需求新动向,突出“为人”的初心,成就“日常温暖”的公共场所,并提出了“径、空、用、场”四项关键原则,即“步行力可及、空间好体验、日常多功用、场所有归属”。




继承与创新  [主持]王树声

因循革化:一种调适城市空间格局传承开新的规划思想

李欣鹏  王树声  李小龙  林兰香





 遗珠拾粹 [主持]阮仪三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蜀河古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李涛  李小转  杜昱琦





青年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选登

城市更新与社会空间重构——基于天津的量化实证(2000-2020年)

李晋轩

【摘要】城市更新的社会价值及社会空间效应常在实践中被忽视。近年来,“城市更新引发多元社群空间再分布”已逐渐成为国内学界的普遍共识,但其中的具体影响机制尚不清晰、相对缺乏定量化的实证解析。以天津市内六区61个街道单元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更新时空演变图斑”和“街道尺度人口普查资料”两大类基础数据,借助多元线性回归、地理加权回归、空间回归系列模型,分别从特异性关联、空间非均影响、空间溢出效应3方面考察城市更新行动引发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的基本逻辑和深层规律。结合天津实证并对比国际经验,总结提炼城市更新的社会空间影响路径及其本土特征,以期为存量转型期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理论支撑。

从“经济效益”到“空间品质”——构建适应未来中国发展的创新空间评价新体系

段一行

【摘要】在未来,创新空间的角色将向承担复合功能、承载多元活动的增长极转变,其作用将向驱动城市更新发展方向的扩展,重要性将不断提升。因此,探索什么是未来优质的创新空间,如何作出科学评价,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国内外创新空间与评价研究进展,研究以 “创新特质+城市特质”双重属性为基础,建立了创新空间品质的评价新体系,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关键要素和数据收集方法。以北京海淀区进行实践验证,并通过北京朝阳区科创专项体检评估,尝试进行中国特色的适应性修正。结果显示,评价新体系具有综合性强、尺度有效、明确识别、精细多维的优势,为未来城市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雨涝治理中的城市空间韧性传导——多尺度嵌套结构与交互关系

王倩雯

【摘要】雨涝灾害是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之一。将雨涝韧性建设融入国土空间规划治理体系、整合城市空间布局与雨涝韧性的逻辑和秩序、区分不同尺度空间秩序所对应的雨涝治理路径,是城市在不断变化的气候环境中维持可持续发展、确保人居环境安全的紧迫需求。本文首先搭建了耦合城市空间与雨涝韧性的多尺度传导理论架构,进而以厦门岛为实证案例,阐明城市空间雨涝韧性的基本单元类型、多尺度嵌套结构和跨尺度交互作用关系。以此为依据,提出“区隔类型、理顺结构、重塑关系”的多尺度传导优化路径。旨在拓展城市空间布局与雨涝韧性关系研究和层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为落实“多规融合”和规划传导、实现城市对雨涝灾害的动态适应提供科学依据。

平台经济下两类柔性生产空间的对比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

吴俊伯

【摘要】平台经济的兴起改变了柔性生产空间的机制与特征。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建立分析框架,通过对广州市康乐鹭江片区与南村镇的对比,发现平台经济作用下柔性生产空间分为平台嵌入型与平台重构型两类:前者通过零工经济、缩小空间规模以适应日常小单量生产的趋势,通过地理邻近与社会网络组织应对爆发式的大规模生产,达成柔性生产;后者以诱致性规则引导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基于算法对订单进行即时分配,达成柔性生产。二者的共同基础是灵活的空间供给制度;二者在虚拟空间对地理邻近与社会网络替代程度不同;在组织模式上分别表现为后福特主义强化与重返福特主义。城市规划需再审视城中村等边缘空间在新经济中的空间制度价值,也应关注数字平台所设规则对于城市的影响。

规划与规则的协同——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制度建构方略

陈璐

【摘要】城市规划起源于城市秩序失控问题,规划一直试图利用科学方法协调土地利用冲突、规范城市发展。通过分割还原来控制复杂性的经典科学方法已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人居环境需求与全域用途管制的制度需求。为回归科学领域探讨规划与秩序的关系,本文以复杂系统科学为视角,梳理规划思想的转变趋势,通过分析两种秩序的形成及空间使用行为的复杂性,深入比较规划与规则的治理逻辑差异,提出规划与规则的协同治理逻辑:基于关系原则将已存在的一般规律规则化,作为维持秩序的底线性工具,协调行为与行为的关系;基于群体互动的详细规划过程将行为类型规则空间化,协调行为类型与空间类型的关系。通过详细规划的规则化转型,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的自发秩序形成。





国外规划研究

中华文明影响下东亚古代都城规划研究——以朝鲜、日本与越南为例

曹康  林惠慧

【摘要】中国在数千年城市规划演进中形成了多种都城规划模式,并通过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地区这一途径传至东亚国家。以纵向贯通、横向比较的方式,系统分析不同时期朝鲜、日本、越南三个东亚国家受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影响的方式与内容。认为,第一,朝鲜、日本、越南诸国受影响的起止时间、方式有所差异,主要有汉人建设与管理、直接或间接向中国学习等方式。第二,诸国在都城选址、空间结构等方面几乎完全仿效中国,但由于仿效的中国都城不同,学习与创新的内容亦不尽相同。第三,东亚诸国在历代都城规划中延续或遵循了共同的理念,同时,结合本国自然条件与社会情况对中国模式进行了灵活运用或创新。总体而言,中华文明影响下,东亚古代都城规划是学习与创新并举、共性与差异共存的,形成了既有相似性又具有各国特色的都城规划模式。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微信改版后

好多人说不能很方便找到我了

其实把咱们“城市规划”置顶就可以啦

只需要5秒钟哟~

【内容播报】2024年第 5 期目录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内容播报】2024年第 5 期目录

关注、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内容播报】2024年第 5 期目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内容播报】2024年第 5 期目录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