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萌带你看世界
清源专栏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强调文化机构提供全面性的教育体验。亲子家庭是博物馆、文化遗产地最重要的参观群体之一。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本期跟随晓萌来到国内外五个遗产地,体验不同的面向儿童的遗产公众活动。
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建筑群
地点:德国艾森市
列入时间:2001年
官网:https://www.zollverein.de/erleben/denkmalpfad/zollverein-fuehrungen-fuer/

图/鲁尔工业遗产博物馆
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建筑群位于德国艾森的东北部地区,1834年由煤矿实业家弗朗茨·哈尼尔创立。生产开采了100多年,直到1986年关闭了所有的竖井及运输系统,只有焦化厂运营到了1993年。煤矿厂区在关闭后就获得了保护身份,对12号竖井及时进行了修缮。随后又成立了关税同盟社会发展有限公司,与关税同盟基金会、工业古迹和历史文化基金会一同投入到对遗址的保护、修缮和利用的工作中。在2001年,12 号和 1/2/8 号竖井以及关税同盟焦化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由此开始了遗址区的扩建改造。由OMA库哈斯事务所进行了厂区的整体规划设计,12号竖井的洗煤厂改建为工业文化之路的鲁尔游客中心和鲁尔博物馆,前锅炉房改建为著名的红点设计博物馆。
现在的工业遗址园区常年都有各种活动,人气非常高。他们特别推出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导览项目,对小朋友的教育导览还细分到了不同的年龄层,包括5-12岁小朋友的家庭游,12岁小朋友的知识游和4-8岁小朋友的玩乐游。我去年4月份参加了家庭游项目,是针对导览特别设计的游线,普通游客是看不到的!讲解员大叔就来自原来的煤炭工家庭,知道很多‘内幕’故事,简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一个多小时的游览过程中,配合模型和实物给小朋友们详细讲解煤矿的开采运输过程,并且一路有很多游戏站可以动手玩。到最后还有通关大Boss,选出一个小朋友做统筹组长,从参观团队中挑选队员,要大家一起配合在木质的煤矿开采流程模型上完成整个工业生产过程。大家一通手忙脚乱,气氛欢乐极了。在导览结束时大叔发了每个小朋友一小块煤炭做纪念品,真是太惊喜了,捧在手里感觉像钻石一样珍贵,真是无比美好的体验。

图/其中的一个游戏站,模仿运煤的小车

图/讲解过程中

图/最后的通力合作游戏
维尔茨堡主教宫
地点:德国维尔茨堡
列入时间:1981年

图/2024年维尔茨堡遗产日活动

图/穿华丽宫廷服饰的演员们
每年6月的第一个周日是德国的世界遗产日,各个遗产地都会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庆祝活动。我参加了2022年的开放日,那天在宫殿前的广场上可以先领一套主教宫建筑遗产相关的趣味题目,边参观边找答案,在参观结束之后可以根据答题情况换取奖品。入口大厅里专门摆放了一些宫廷玩具让小朋友玩。还有演员穿上传统宫廷服装,或奏乐或表演,整个宫殿和花园都是他们的舞台,还不时和游客有一些互动。当天的手工活动是向小朋友介绍‘贴金箔’这项修复工作,在简单讲解介绍之后,每个人都可以用类似金箔的替代品贴一个小天使并带走纪念。

图/金箔修复的工具和展示教具
庞贝古城遗址
地点:意大利庞贝
列入时间:1997
网站:pompeiisites.org/en/visiting-info/children-and-families-pompeii/

图/庞贝古城,来源:UNESCO
这座古罗马的繁华城市在公元79年的一天被湮没在维苏威火山喷发后的灰烬之下,历史也因此定格在了这一瞬间,为我们今天了解古罗马的城市生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庞贝当时生活着一万多居民,是个相当庞大的城市,它拥有众多精美的公共建筑,比如角斗场、歌剧院、公共浴室,也有着豪华的私人住所,装饰着精美的壁画和马赛克地面。庞贝古城在16世纪才被重新发现,直到18世纪才开始大规模的挖掘工作。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提供古罗马城市完整画面的考古遗址。
古城占地面积64-67万平方米(因为还没有全部挖掘出来),虽说比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略小一些,但是全部走下来小朋友也很难完成,所以他们专门设计了儿童游览路线。如果大朋友也觉得看不过来,那按照儿童路线参观就好,全部都是必看的精华,优中选优。为了推广古城遗址还专门设计了卡通代言人——一位老鼠记者,出版了系列书籍,被翻译成49种语言,还在youtube频道系列讲解考古挖掘和研究。
图/庞贝古城的儿童游览地图,来源:网络
另外,和庞贝同一时间被埋葬的古城赫库兰尼姆专门推出了儿童的语音导览,内容更加浅显易懂,语气生动有趣,并不是简单成人版本的删减版。

图/古城赫库兰尼姆的儿童语音导览,来源:网络
故宫
地点:中国北京
列入时间:1987
网站:https://young.dpm.org.cn/
大名鼎鼎的故宫就不用多做介绍了吧?但是你知道故宫做了一个丰富有趣的青少年网站吗?在参观故宫之前,或者暂时来故宫不方便的游客,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网上资源给孩子做一下知识储备、前期预热、气氛烘托。网站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配合了孩子喜欢的卡通人物形象。有科普动画、音频故事、大冒险剧场,针对不同的年龄层也有相对严肃的专家讲座。用好这个网站,再去故宫的时候理论和现场相结合,娃自己就是小专家啦。最近还专门推出了故宫教学专版,按小学和初中划分了内容,这下学校的板报作业也不用愁了。


图/故宫线上教育资源,来源:网络
黑森州露天博物馆
地点:德国 Neu-Anspach
官网:https://www.hessenpark.de/
最后,请允许我夹带一个私货,我心目中的遗产地好玩第一名。它并不是世界遗产,而是以德国黑森州为范围异地搬迁改建的木结构建筑露天博物馆。这种木结构称为Fachwerkhaus,严格翻译过来是半木结构,因为它的结构主体是密集的木结构系统,围护构造是在木构件的间隙填充编木柳条再糊上混合了稻草的泥块。这种结构产生于15世纪,后来被大量建造,直到今天德国范围内还有20多万座,人们也仍然生活在里面。半木建筑可以建造2-3层楼高,因此建筑类型很丰富,有普通的住宅,也有商店、手工作坊、教堂、学校、邮局、谷仓、风车,等等。这个露天博物馆一共收藏了222栋建筑,现在复建了109栋,包含了各种类型。每天在不同的建筑中都有专业演员或者手工艺人进行传统展示,在节假日还有各种为小朋友准备的传统手工坊。我们家每年都会至少来一次,就为了参加园区的各种手工活动,拧过麻绳,编过柳条风铃,扎过毛毡玩具,也用古配方烤过面包,每次娃都玩得非常开心。这些历史建筑并不是冰冷无趣的摆设,因为有了各种活动而生机勃勃。

图/黑森露天博物馆,有绿牌子的地方就是可以一起做手工的地方

图/小朋友在100多年的面包房里,用炭火烤制传统配方面包
另外,黑森露天博物馆还承载了传统修缮技术传承、新型修复材料研究的功能。这些历史建筑都是用传统手工艺修复的,是很多木工、石工修复技术学生的实习基地,这里也有自己的制砖作坊,自己烧砖自己用。并且还跟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探寻对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新型材料,研究成果会对半木结构建筑的业主进行推广。

图/新修缮完成的木匠之家,用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向游客展示原房主的生活和空间的使用方式
这个木匠家住着一个小虫子,掀开遍布全屋各处的蓝色木板就能触发感应,里面的虫子洞就会传来小虫子的声音,给小朋友讲述它的视角这个家中发生的故事,非常吸引人。


图/木匠之家的互动讲解
HAPPY

CHILDREN’S DAY
祝所有小朋友、大朋友儿童节快乐!



往期六一特辑


德国世界遗产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German Commission for UNESCO)与德国世界遗产地协会(German World Heritage Sites Association)于 2005 年共同设立。从那时起,每年 6 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德国各地都会举行庆祝活动。德国 52 处世界遗产中的许多都会参加活动。
今年德国的世界遗产日在6月2日,全德国的世界遗产地活动安排可以在此链接查询:
https://www.unesco-welterbetag.de/veranstaltungen
清源专栏作者:蔡晓萌

编者有话说
晓萌是遗产、建筑、文艺、旅行的完美结合。她横跨结构工程、文字编辑、建筑设计多个领域,最爱文化遗产保护,毕业于比利时鲁汶大学雷蒙·勒迈尔国际保护中心(RLICC)。十几年中足迹已踏及欧、美、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寻访了上百处世界遗产和历史古迹。旅行中关注文物建筑修缮背后的故事和技术细节,思考修缮和利用之间的关系,习惯对待每一次旅行如考察:前期资料、实地亲验、专业向导讲解,消化思考、扩展阅读,一样不少,并坚持给旅行、文化遗产媒体供稿。她在清源团队工作多年,现随家人旅居欧洲。
本次邀请晓萌开立专栏,希望跟大家分享她难得的视野,带大家一起走近世界各处的遗产地,学习、思考,态度中立,绝不浮夸。
——清源文化遗产媒体平台负责人李建芸
专栏往期链接:
萌眼看世界|这一次,以爱的名义——最浪漫的世界遗产地(欧洲篇)
*本期编辑:胡玥,排版:杨星月,审核:李建芸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六一特辑|儿童友好的世界遗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