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江区
浦沿街道驻街规划师
张建栋团队
驻镇街规划师制度是社区参与式规划的重要制度保障,是深化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完善基层服务和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探索和举措。
2022年,我们团队通过“竞聘”,成为了滨江浦沿街道的驻街规划师。近两年来,我们在市、区两级规划资源部门的支持下,与镇街紧密联动、双向沟通,为打通规划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共同努力,并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土空间规划与镇街治理能力的双向促进作用,推进地区高质量发展。
浦沿街道位于钱塘江沿岸的“之江湾”,位置优越,生态良好。为读懂、读透浦沿街道及周边区域的山水格局特征,熟悉地区发展现状,在成为浦沿的驻街规划师后,我们团队成员多次赴浦沿沿江区域、冠山周边等地区进行现场踏勘与调研,了解熟悉街道的“山、水、城”格局以及现状用地建设情况,并利用专业技术模拟、分析区域“山、水、城”之间的关系。
相比西兴、长河其他两个开发相对成熟的街道,浦沿“坐拥”未来滨江发展难得的“增量”空间,是充满想象空间的“热土”。
一年多来,多个重要项目先后在浦沿“落子”。每一次,从项目前期谋划阶段,我们就会接到街道、智慧新天地指挥部、滨江城建等单位的咨询。
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我们团队成员对街道内的已批及在编控规、选址论证暨控规调项目等做到了“了如指掌”, 每一次咨询,我们都结合现状及规划情况,协助街道、平台在产业项目招商、选址过程中,从建筑高度、形态、风貌等方面提出专业的意见与建议,为街道及平台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
这些咨询中,有事关区域未来发展的“重头戏”,也有事关民生获得感的“小确幸”。
“重头戏”方面,驻街服务以来,我们重点辅助街道对浦沿街道内选址论证地块的项目(如:长河单元R21-B12、13地块选址论证,浦乐单元C2-10等地块选址暨控规局部调整论证报告)等内容进行规划审查,并提出相关规划意见与建议;助力智慧新天地理清工业用地“账本”,为街道引入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用地保障。
民生“小确幸”方面,我们为浦沿小学的扩建方案以及学校公共停车配建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提前解决学校扩建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聚焦“加快健全从托幼到小学、初中的优质教育配套,为区域内的居民与就业人员提供普惠制、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目标,与街道一次次研讨教育设施提升方案……
作为创新热土,发展无疑是滨江的第一要务。然而,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征程中,无论是辅助智慧新天地指挥部等平台统筹梳理智慧新天地地区规划工业用地、商业商务用地、绿化与广场用地等各类用地的“账本”,还是辅助区域重大项目落位提供高质量规划资源要素保障,我们团队始终谨记,要在为发展保驾护航过程中,以自己的专业与敬业,为浦沿守护好城市文脉。
比如,潘曹街是浦沿街道新兴产业平台智慧新天地范围内一条重要的配套道路,在辅助相关部门和平台完善潘曹街横跨海塘遗址位置的道路实施方案过程中,我们重点对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萧绍海塘——浦沿段的相关保护要求,团队成员加班加点,一点点仔细理出了海塘保护紫线和出让地块红线的范围。
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由衷体会到“慢即是快”——我们的严谨与认真,不仅助力了遗址保护,还为道路早日施工争取了时间。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规划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有“门槛”的,作为驻街规划师,我们最重要的职能就是为街道干部群众理解规划、知晓规划,降低甚至移除这个“门槛”。为此,一年多来,除了做好日常咨询和技术支撑,我们多次赴街道相关单位进行规划的专场宣讲活动,对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滨江区分区国土空间规划、滨江区总体城市设计等相关规划、政策、法规、技术规范进行解读,助力镇街干部群众提高对相关政策文件、上位规划、技术标准的认识,同时也为即将实施的规划做好落地前的“预热”与“铺垫”。
从规划师到责任规划师,再到驻街规划师,层层递进的内涵,意味着我们作为规划师既要为规划量体裁衣,又要当街道居民的“知心人”,以专业力量助力街区更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进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好政府和群众对话的桥梁纽带,面对面、心贴心服务居民、企业,实现规划零距离,为滨江区以及浦沿街道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来源:空规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杭州市驻镇街规划师服务手记(二十八)︱张建栋团队:稳稳护航街道发展的“重头戏”和“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