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委书记:创新耕保机制 守护塞北粮仓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委书记:创新耕保机制 守护塞北粮仓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委书记:创新耕保机制 守护塞北粮仓




编者按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再次明确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要求。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是严守耕地红线的战略之举。耕地保护责任落地过程中,市县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中“一把手”是关键,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市县党政一把手谈耕保”专栏,邀请市县党政“一把手”讲经验、谈体会,推动耕地保护底气更足、措施更硬,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创新耕保机制 守护塞北粮仓

张志刚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聚焦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一使命,不断创新耕地保护机制,以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举措,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林西力量。

坚持党政同责,压实耕地保护政治责任
林西县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成效作为检验政治忠诚度、工作执行力的重要标尺,健全完善县、乡、村、组四级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并将相关单位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年度专项考核,细化明确考核规则和方案,形成“党政同责、刚性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全面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林西县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严把项目用地准入预审关,坚决落实好年度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等刚性任务,推动“米袋子”责任制落地见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巡视巡察反馈、考核交办等各类问题,完成1.28万个“疑似未耕种耕地”图斑整改销号,对具备复耕复种条件的撂荒耕地,全部完成复耕复种,补齐耕地保护短板弱项。

深入挖潜资源,不断加大补充耕地力度
林西县全力挖掘辖区耕地后备资源,狠抓土地自主开发整理项目、异地移民搬迁土地整理项目、盐碱地治理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及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等,增加耕地面积,为重点工程项目落地建设、促进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自然资源要素保障。2022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为128.23万亩,2023年新增耕地1.54万亩,耕地总量达到129.7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112万亩。
林西县进一步强化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工作,针对查干沐沦河沿岸1万余亩耕地因严重盐碱化而撂荒的实际,争取耕地储备库项目资金1亿元,实施万亩盐碱地改造及水稻种植开发项目。该项目通过“降碱、排盐、养地”措施,探索出方法过硬、技术成熟、效益更优,可复制、可推广的“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盐碱地改良技术。2023年,项目区种植水稻4000亩,亩产800斤~1000斤,实现当年建设、当年丰收、当年入库。

同时,林西县探索“一水两用”稻蟹共生立体生态养殖模式,试点建设生态稻田50亩,年产稻田蟹6800斤,稻蟹、稻米比一般养殖增产提质30%~40%,实现经济收益与生态环境双提升。

强化耕地保护,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林西县全要素全链条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推进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林西县2023年推广加厚地膜应用面积20万亩,并制定《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十条措施》,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残膜回收行为挂钩,强制手段和激励政策并用,推动废旧地膜全域回收。2023年完成秸秆综合回收利用26.6万吨,综合利用率91.52%,较2022年提高0.45个百分点。

林西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源头减量,采用新型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广应用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3.4%,全县粮食类作物粪肥替代化肥比例达10%、蔬菜类作物粪肥替代化肥比例达20%,实现农药、化肥用量负增长。林西县在中化集团定点帮扶下,建成中化 MAP智慧农业服务中心3处,为全县75%以上农户提供地块可视化管理、农田精准气象、遥感巡田管理、线上农事管理等服务,全县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2%。

注重良田粮用,提高粮食协同保障能力
林西县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年以来,全县共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其中水浇地10万亩、旱作3万亩;2024~2025年,全县计划再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28万亩,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提供坚强保障。

林西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耕地保护与耕地质量、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的关系,稳妥推进“山上”换“山下”,加快推进特色林果产业上山上坡,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宅基地管理,实行农村“一户一宅”,加大建新拆旧后旧宅基地复耕复种力度,严禁在耕地上不种粮食建房子。2014年以来,全县废弃宅基地复耕复种面积近2500亩。同时,林西县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全面落实耕地地力补贴、种粮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实现了应种尽种,为稳定粮食产量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绿色品牌,着力推进乡村振兴
林西县针对农村耕地碎片化、劳动力老龄化的实际,坚持以农牧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五化”为引领,通过农户间自由流转、专业合作社流转、大户租赁流转、土地托管流转等多种方式,推动规模化经营,提升土地利用率。2023年,全县签订土地承包合同近3.8万份,完成土地流转面积87.56万亩,实现每个自然村至少有200亩以上种植基地;全县成立各类合作社885家、家庭农场290家,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家,土地流转率、农村合作组织覆盖率、优质农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分别达到75%、65%和78.5%。2023年,林西县进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序列。
林西县积极推进产品认证,现有“三品一标”品牌企业8家,绿色农产品认证209个、有机产品5个、名特优新农产品7个,其中2023年申请绿色产品认证150个、有机产品5个、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借助品牌效应,林西县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委书记)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文字编辑:孙安然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委书记:创新耕保机制 守护塞北粮仓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委书记:创新耕保机制 守护塞北粮仓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委书记:创新耕保机制 守护塞北粮仓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委书记:创新耕保机制 守护塞北粮仓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点赞,关注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委书记:创新耕保机制 守护塞北粮仓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