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经过近一年重建,被“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毁坏的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重新开园,并且更名为白浮泉公园。

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2011年建成投用,十几年来,已成为昌平人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去年“23·7”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十三陵水库实施泄洪。公园发挥平急两用功能,圆满完成蓄滞洪任务,保障了城市的运行安全。后经两个多月,在昌平区水务局的全力支持下,采用人工强排的方式才将公园内洪水排入怀昌路以南河道内。与此同时,由于长时间浸泡,园内配套设施、植物景观及生物多样性受损严重。
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昌平区公园绿地管理中心启动公园重建工作。历经排涝清淤、翻晒杀菌、土地平整、苗木栽植、道路场地铺设等工序,对公园进行全面升级优化。应广大市民需求,还新增了儿童游乐区、智能健身器材、体育运动场地、环园塑胶跑道,以及森林牧场、水上游船等丰富多样的消费场景。

平急两用也是恢复重建中重要理念之一。为保证汛期安全,公园在重建过程中,通过科学设置环形健身步道、高架栈桥,改建1座溢流堰、新建355米退水管道等方式,在满足市民游园需求的同时,着力减轻公园蓄滞洪压力,切实打好防汛备汛“主动仗”。
昌平区公园绿地管理中心表示,由于北京共有区级滨河森林公园11个,名字易于混淆,加之园内的白浮泉在大运河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因此将重建的公园名称更改为白浮泉公园。
公园建设一般要经过一年的建设期、一年的保质期共两年时间才能交付使用,但是鉴于广大市民的殷切期待,相关部门决定提前开放公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目前尚有部分设施陆续才能安装到位,部分区域地被花卉尚在栽植中,前期栽植的树木花卉正处于缓苗期,后期还要对枯死树进行换苗,请市民朋友们予以谅解并注意游园安全。
内容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内容有删改
相关阅读
唐晓峰:历史上的水系与北京城
条条清波护中轴,中轴线水系是如何演变的?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规划二期建设,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年底开馆
依托白浮泉遗址等,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预计7月底完工!
北京印迹上线!北京老城历史文化信息一键可查!“图观北京”测绘地理信息展同期开展
古都北京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您与京城,一“码”之隔!
”

关注“北京印迹”平台
体验解锁京城新方式
“北京印迹”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公众宣传平台,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办,市测绘院和清华同衡规划院提供技术和专业支持,光明网提供运营和推广支持,集合广泛的社会力量,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空间资源平台和专业全媒平台。
“北京印迹”是全面地向公众开放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资源的一次尝试,系统梳理和采集了北京老城18大类、73小类历史文化资源3万余条。以北京印迹网站为基础,拓展建设北京印迹新媒体矩阵以及线下文化活动,覆盖线上线下多种传播渠道,将成为北京开展名城保护和公众了解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印迹”力争将历史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热爱北京、保护北京、发展北京,一起擦亮古都北京的金名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印迹 inBeijing):更名白浮泉公园,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完成灾后重建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