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分享】世界遗产超越边界|吕舟


原文刊载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4年第3期

【学术分享】世界遗产超越边界|吕舟



世界遗产超越边界


吕舟


2023年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召开,这是自2019年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后,时隔4年第一次在线下举办的世界遗产大会。这4年中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冠疫情造成的空间阻隔影响了人类各种交流对话的进行,地区、国家及族群间的各种关系变得更为复杂。世界遗产大会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文明间相互尊重、对话及交流的重要机制,呈现出其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随着2023年图瓦卢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的缔约国增至195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广泛的参与性反映出世界遗产的影响和意义已远不止遗产保护自身,同时也促使世界遗产在更多方面发挥出它潜在的作用。

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回顾和反思《公约》20年的实践时,曾讨论了世界遗产的平衡性和代表性。1994年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决议,相关专业咨询机构和缔约国组织召开了针对世界遗产真实性标准的讨论,并通过了《奈良真实性文件》。这一文件反映了世界遗产领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也象征着世界遗产从全球性统一的评价、保护、管理标准,向基于文化多样性的多样化评价、保护、管理方法的转化。在30年后的今天,特别是当世界从基于资本的经济贸易推动下的全球化时代,转入民族意识觉醒、地缘政治影响下的逆全球化过程的今天,如何理解并构建在文化多样性理解基础上的文化对话与交流,是观察世界遗产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观念的重要视角。

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反映出缔约国对反映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项目的关注,如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扎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下简称《名录》)。这是自2014年中国参与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项目列入《名录》后,丝绸之路相关项目再次被列入;伊朗申报的“波斯驿站”项目也是丝绸之路廊道系统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古波斯区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本届大会的决议在评价此项目的价值时指出:波斯驿站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价值的交流。该遗产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和驿道对这种多样性的长期的、不间断的影响,波斯驿站是过去3 000年中不同文明之间互动的场所。作为丝绸之路、呼罗珊之路和朝圣之路等历史路线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了有价值的观念,这一驿站网络系统对扩大已知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及促进不同种族和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分享】世界遗产超越边界|吕舟

遗产项目图  来源:UNESCO世界遗产中心


在展现各地区文化多样性方面,多处被列入《名录》的遗产反映了缔约国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表达:加拿大的克朗代克反映了数千年来生活在加拿大地区的原住民文化,以及19—20世纪初原住民和殖民群体间的关系;中国的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见证了当地延续千年的茶叶种植与产生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埃塞俄比亚的盖德奥文化景观见证了埃塞俄比亚东部地区长期以来的农业活动、森林管理、信仰的独特形态;蒙古的鹿石和相关青铜时代遗迹是青铜时代晚期欧亚游牧民族文化的重要例证,反映了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这一地区游牧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贝宁的古帕玛库-巴塔马利巴人之地是贝宁与多哥相邻地区巴塔马利巴人在与自然环境互动过程中,由建筑、农田、仪式活动空间形成的文化景观;希腊的扎戈里文化景观展现了旧石器时代以来,在原始粗粝的自然环境中的人类以自给自足的精神形成的,由梯田、磨房打谷场、羊圈、围栏和石头建筑构成农业景观及延续到近代的乡村形态;阿塞拜疆的希纳卢格人文化景观及“克奇约卢”移牧之路项目,则是当地半农半牧区域人类在不同季节、在垂直高度迁徙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在脆弱环境中人类创造出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印度尼西亚的日惹宇宙哲学轴线及其历史地标,以宫殿建筑为中心联系起当地的默拉皮山和印度洋,以空间形态方式见证了爪哇文化的宇宙观和信仰;突尼斯的杰尔巴岛-岛屿区域聚落形态的见证,反映了半干旱缺水环境中人类发展出的定居模式。这些体现文化多样性、见证人类文明多彩特征的遗产所表达出的丰富性,已极大超出了1972年通过《公约》时提出的纪念物、建筑群和遗址时基于传统史观对遗产价值的理解。

【学术分享】世界遗产超越边界|吕舟

图/中国普洱景迈山,©清源文化遗产 摄影:王潇翔

2018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组织专家对所谓“冲突遗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冲突遗产”是指在人类历史上由于战争或者冲突所形成某种具有纪念性价值的遗产。由于其价值中关于战争和冲突以及因其造成的灾害及人类的牺牲,故对这类遗产的价值评价一直存在分歧,如何在世界遗产的价值表达中更强调遗产对人类文明的积极内容而减少相对负面价值的表达,是关于“冲突遗产”讨论的核心关注点。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属于“冲突遗产”范畴的比利时和法国再次联合申报的3项新申报项目被提交大会讨论,并最终都被列入《名录》,无疑反映了人们对于这类遗产认识的变化。①大会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 的墓葬和纪念场所”的评估结论为:遗产唤起了对受害者(军人和平民)的记忆,见证了民众的痛苦。尽管这些墓地和纪念场所以阵亡士兵为中心,通过其象征意义警示人们,每个阵亡的人都是父亲、儿子或丈夫。因此,这类遗产不仅是一种战斗崇拜,更是一种文明和人道主义的信仰,促进人们的反思,促进和解与和平。②阿根廷的ESMA博物馆和纪念地—曾经的秘密拘留、折磨与处决地,是阿根廷1976—1983年独裁统治期间的主要秘密拘留中心。这里曾被用来关押、迫害、折磨并杀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被绑架的反对者。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是被联合国视为反人类罪行的具有代表性的标志。③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纪念地是1994年4—7月在卢旺达发生的针对图西族、温和派胡图人和特瓦人的种族屠杀发生地和纪念地。在这几个月的大屠杀中有100万人被杀害。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这一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在于其与具有全球意义的这一种族灭绝事件的关联性,委员会认为,将其列入《名录》能警醒人们在20世纪的种族灭绝暴行,有助于族群、国家间的和解与和平。

【学术分享】世界遗产超越边界|吕舟

图/ESMA博物馆和纪念地博物馆内部照片  来源:申遗文本


2023年“与最近冲突有关的记忆遗址问题开放工作组”在向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的成果文件中强调:“冲突遗产”无论是否对公众开放,都应是和解、纪念、和平反思的场所,必须发挥教育作用以促进和平与对话。工作组提出,考虑到潜在的不同观点,必须证明事实的准确性以避免记忆失真。此外,必须表明:已努力解决和尽量减少地方、国家、区域和国际可能发生的任何不和谐现象。工作组还建议提名国缔约方负责确定所有可能受影响的利益攸关方,这些利益攸关方需参与整个提名的制定和随后的过程。显然“冲突遗产”的价值表达使得世界遗产的价值阐释变得更为复杂,也使世界遗产与相关的战争、种族问题产生了更为密切的关系。

世界遗产在文化多样性和价值意义上的扩展,不断影响着对世界遗产的辨识、价值阐释和保护管理。随着2007年《公约》的战略目标纳入“社区”的内容,世界遗产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在世界遗产的相关行动中,不仅包括了与保护、价值阐释相关的“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遗产与生物多样性”“城镇遗产地图”“世界遗产的不允许承诺”“深入遗产”等项目,更包括了“世界遗产教育计划”“气候变化与世界遗产”“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世界遗产计划”“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世界遗产与土著人民”“战后及灾后重建与恢复”“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文化的2030指标”等与人类社会发展更为广泛领域相关联的内容。在世界遗产语境下的城市社会经济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像威尼斯这样的世界遗产城市。

无论是价值的扩展与“溢出”,还是更为广泛的社会参与,世界遗产对社会的影响都在不断塑造着其今天的形象和未来的方向。仅从世界遗产申报的时间看:2017年列入《名录》的英国英格兰湖区,从第一次提出申报到最终用了30多年;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列入《名录》的法国尼姆罗马神庙整个申报过程超过7年;而中国的文化遗产申报世界遗产所经历的时间平均已达10年。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时间中对遗产价值的阐释、保护,必然会对其所在的城市、区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更何况列入《名录》之后持续的保护与管理。同时世界遗产也在不断促进着缔约国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对话与联系。1199项世界遗产如同纽带将世界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在此过程中人们必须不断思考世界遗产的价值基础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学术分享】世界遗产超越边界|吕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目次







专题: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观察报告



世界遗产超越边界

吕舟


机遇与危机并存——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热点问题回顾

孙燕,解博知


威尼斯之危:从濒危提议看世界遗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尚晋


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施体系中的参与度及发展趋势

魏青

以上


接下来清源将持续分享以上各篇文章



【学术分享】世界遗产超越边界|吕舟

清源第45届遗产大会现场观察团    

左起:田芯祎、尚晋、魏青、吕舟、孙燕、解博知


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7月21日至7月31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办。清源团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遗产大会,进行“清源独家观察”报道,敬请期待!


相关链接:

清源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扩大会议现场观察合集

世界遗产大会文章合集



清源文化遗产
我们是一群工作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第一线的青年,跟您分享实践思考、学术成果、思想碰撞,以及深入遗产地带来的好吃好玩。
*有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或疑问,直接微信回复公众号。
【学术分享】世界遗产超越边界|吕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源文化遗产):【学术分享】世界遗产超越边界|吕舟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