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着富饶的矿藏。”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启动以来,广大地质工作者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把智慧、汗水洒遍山川大地,为地质找矿事业书写崭新的时代篇章。《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地质足迹印山川”栏目,通过系列报道展示地质人物和团队的感人事迹,推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更大成果。
在青海无人区,跋山涉水搞普查,车陷沼泽险些回不到项目驻地;在荒凉沙漠区,徒步横穿测数据,精疲力尽以草充饥;在地震灾区,夜以继日排隐患,37个小时没合眼……这是甘斌从事地质工作以来的难忘经历。说起这些时,他语调平缓、娓娓道来,似乎早已忘却了高原地质工作时曾经的那些凶险和劳碌。
甘斌(左二)与物探技术人员在贵德县河东乡利用大地电测测深仪器开展大深度地热探测试验。
40岁出头的甘斌,人如其名,看起来文质彬彬,内敛中透着淡定。2007年7月,他进入青海省环境地质勘查局工作,现任工程地质调查分院副院长兼实验测试中心主任。2023年,他被评为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困难需要团队共同的力量去解决。”
从事地球物理勘查工作以来,甘斌主持参与物探项目229项,先后实施了多项地热、干热岩勘查项目物探工作。对待每个勘查项目,他都认真总结前人资料,研究有效技术方法,同时积极引进大地电磁法、微动探测法等先进技术,为查明地层结构、构造发育、钻孔孔位选择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青海贵德扎仓沟,他带领团队探获全国第二高温干热岩体,随后又在西宁、贵德、平安等地探获5处地热田。他还承担多项1: 5万水工环调查、特色农业水文地质勘查物探工作,在格尔木大格勒、乌兰县查查香卡地区探获两处日出水量5万立方米的水源地,取得了良好的勘查效果。
甘斌(左三)与物探技术人员参与积石山6.2级地震震后重建场地选址勘察项目,正在进行高密度电阻率法野外数据采集工作。
“甘斌同志任工程地质调查分院副院长以来,主要分管全院物探勘查和试验测试中心相关工作。他带领大家攻坚克难,保质保量完成了生产任务,单位物探勘查年产值从以前的5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000余万元。”工程地质调查分院项目负责赵和胜说。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甘斌从不退缩,勇挑重担,迎难而上。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2021年6月,甘斌兼任实验测试中心主任后,带领团队筹建了青海省规模最大的土壤样品制备中心,完成饮用天然矿泉水47项、生活饮用水106项、土壤检测67项共122种检测方法的 CMA(中国计量认证)认证认可,大幅提升了检验检测能力。
实验测试中心迎来快速发展,是在承担2022年度青海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样品制备工作后。
当时,测试中心正面临搬迁、扩项及资质证书申请等各种繁杂的工作,甘斌除了每天要处理院内其他事务,还深入检验检测一线了解工作流程及遇到的问题,保证扩项工作按期完成。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正值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开展试点县的一系列工作,土壤制备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更是不能停滞。甘斌身先士卒,带领大家吃住在制备中心,从样品接收、风干,到制备、流转,与大家一起学习一起钻研,高标准完成土壤样品制备,每个样品如期流转至各检测实验室。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在试点县工作结束后,对测试中心以及甘斌给予了表扬。
从人迹罕至的戈壁沙漠到人流拥挤的城市街道,甘斌的工作触角很长、工作半径很大。在民生地质工作中,他发挥专长,带领团队先后承担了西宁市、海东市城市地质调查物探项目,为城市地质调查评价提供资料依据;围绕城市道路地下病害不易发现的难题,有效查明道路地下病害体。
身体有恙需体检,城市道路安全也一样。每年带领团队利用三维地质雷达仪器给市区道路进行“体检”,是甘斌的常规工作之一。他们用专业设备给市区主要街道地面“做 B超”,寻找肉眼看不到的地下安全隐患。他们的作业时间一般都在晚上,只有空旷和车流量比较少的路段可以白天作业,繁忙路段则在夜间到凌晨5点。
甘斌(中)与道路地质雷达检测技术人员在西宁主干道路安全检测项目中进行车载地质雷达仪器调试。
因此,项目组经常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奔赴在每个检测现场,同时还要承担突发应急检测任务。近年来,甘斌带领团队承接道路雷达检测项目36个、各类应急检测任务56项,检测省内外市政道路597条,探测发现可引发塌陷事故的空洞等严重病害709处,有效预防了道路塌陷事故发生,也推动了单位道路地质雷达检测业务从无到有、再到强的快速发展。
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和挑战,甘斌始终不忘初心、勇挑重担,尤其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2019年2月,他参与可可西里卓乃湖—盐湖流域地质环境野外调研工作,先后两次前往无人区进行调研,克服了海拔高、地形复杂、气温低、通信不畅等困难,完成了调研工作。
甘斌(左一)与物探技术人员在可可西里盐湖下游多年冻土区进行地质雷达野外数据采集。
2020年1月13日,西宁市南大街发生道路塌陷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他带队开展南大街及市政主要道路地质雷达检测工作,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线路多、夜间近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作业环境,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就这样不分昼夜地与技术人员一起奋战了30多天,及时排查道路空洞隐患,避免次生灾害及周边道路类似事故发生。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他带队开展果洛州6县42乡的道路雷达检测工作,克服高海拔、低气温、余震频发、雨季作业等不利因素,连续作战,按照抗震指挥部预定工期完成全部工作任务,为震后灾损评估和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抗震检测期间,他又接到任务迅速从灾区赶往西宁开展应急道路雷达检测工作,应急工作时间紧、责任重,项目组昼夜连续工作37个小时圆满完成了应急任务……
在甘斌的“字典”里,热爱是人生的底色,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在高原辽阔的天地中,在自然资源博大的领域里,在青海环境地质勘查的舞台上,他将继续坚守初心、甘于奉献,不惧挑战、勇于担当,坚持开拓创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守护好“中华水塔”,用自己的光和热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作者:王丽华
文字编辑:王瑜
新媒体编辑:曲冰洁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从城市到荒漠,他开拓守护,把脉中华大地 | 地质足迹印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