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导 读
嵩山位于郑州市西部,是五岳之中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都市圈等战略指引下,环嵩山地区面临转型发展的迫切诉求,表现出“空间割裂”“产品老化”“配套薄弱”“管理缺位”等问题。规划突出讲好嵩山文化故事,打造国家文化地标,联动山-河-祖-国文化脉络,承接郑州都市圈美好生活需求等关键内容。本项目获得2023年度河南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环嵩山地区位于郑州市西部。本规划是环嵩山区域开发、建设、管理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范围涵盖嵩山及周边伏羲山、具茨山、大熊山,涉及登封、巩义、荥阳、新密、新郑,总面积2241km²。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都市圈等战略指引下,环嵩山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诉求。
一、研究思路
规划直面环嵩山转型发展中呈现“空间割裂”“产品老化”“配套薄弱”“管理缺位”的问题,围绕“中华文明文化标识地·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规划构建“嵩山-大嵩山-环嵩山”的顶层设计,在嵩山层面,围绕天地之中世界级旅游景区,打造国家文化地标,讲好嵩山文化故事;在大嵩山层面,打通嵩山内环线,联动嵩山南北,共建大嵩山旅游目的地;在环嵩山层面,依托外环线串联具茨山、伏羲山、大熊山,联动山-河-祖-国文化脉络,承接郑州都市圈美好生活需求。

二、技术路线
规划形成从宏观发展到实施抓手的技术路线。一方面解决了顶层战略的方向性问题,将嵩山发展与郑汴洛协同、郑州城乡统筹、“山河祖国”文化脉络相结合。另一方面,面向各区县、各部门实施需要,规划落实6大实施抓手、8条主题线路和22个支撑项目,完善旅游吸引力体系。通过产品升级、服务提质、交通优化、营销创新、安全筑基和强化保障,完善支撑系统,助力环嵩山旅游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要点
1.圈层格局,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环嵩山模式”
规划跳出嵩山看嵩山,置于郑州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构建“嵩山-大嵩山-环嵩山”的圈层发展格局;科学研判市场需求,精准识别发展空间,建构起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底线的匹配关系;从体制机制、设施共建、产品差异等角度推进各县市协同,探索了一条以嵩山转型推动郑州西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2.文旅融合,串联山-河-祖-国,让人们在这里读懂中国
规划紧扣郑州“两带一心”文化体系,联动“山”—嵩山、“河”—黄河、“祖”—黄帝故里、“国”—河洛古国等重大文化地标,构建华夏缩影线路,讲好郑州文化故事、黄河文化故事、家国天下故事,将嵩山文化拔高到华夏文明高度,让人们在这里读懂中国。同时,引入创新创意元素,深度文旅融合,让世界文化遗产焕发时代魅力。

3.共享发展,联动山-景-城-乡,链接嵩山与都市圈百姓
强调共享发展、旅游富民的价值导向。通过嵩山内外环、华夏缩影、通景大道等抓手,强化嵩山与周边旅游发展、城乡发展的互动,发挥嵩山旅游对乡村振兴、交通改善、共同富裕的带动作用;增进嵩山与郑州都市圈百姓生活的联系,依托高质量休闲度假产品和“高可达·便转换”的交通保障,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新技术融合,有效应对大尺度、跨区域的规划分析
环嵩山地区范围涉及郑州西部多个县市,文化丰富,资源众多,调研分析难度极大。规划借助联通手机信令,对环嵩山地区游客分布热度区域进行分析。采集500余万字网络游记,开展大数据语义分析,把握游客对环嵩山地区旅游的感知与兴趣点。规划叠加资源禀赋评价、市场热力分布、自然保护地限制等多图层进行分析,指导旅游功能导向和重点项目的落位。

结 语
在规划指引下,“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景区、大伏羲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重大事项逐步推动,嵩山和伏羲山地区旅游公路取得进展,《大伏羲山(新密板块)旅游综合规划》等开展编制,项目延伸性课题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有力支撑了环嵩山文化带的建设和郑州西部的高质量发展。
项目完成单位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郑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我院参与部门
风景旅游一所、河南分院
我院工作团队成员
项目总负责:王彬汕、倪凯旋
项目负责人:付志伟、杨明
项目组成员:马艳萍、王克敏、赵多芳、许忠秋、张萌、刘蓓、鲁小格、李昂、李申、敖民、刘梅、李志行

扫码订阅|查看更多省优项目
编辑/排版|王淑芸
封面图/头图|图虫网
供稿|清华同衡 风景旅游中心 风景旅游一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清华同衡规划播报):郑州旅游 | 环嵩山大旅游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