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新加坡首个政府与社会企业共建的城市农场项目——位于西海岸公园(West Coast Park)的社会企业城市农场正式对公众开放。该农场由新加坡国家公园管理局(NParks: National Park Board)和社会企业“城市之芽”(City Sprouts)合资建设而成。农场占地面积约5000m²,设有33个用于园艺和自然相关活动的温室,41块供社区租用的园艺用地,儿童游乐区,以及一家以该农场的产品为经营特色的咖啡馆(图1)。
图1 城市农场一角
该城市农场企业方“城市之芽”的使命是将新加坡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改造成社区农场,同时通过可持续发展项目为老年人、问题青年和有特殊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接下来,该城市农场将为居民提供一些灵活就业机会,如通过与太和观道德慈善机构(Thye Hua Kwan Moral Charities)合作,在其中一个温室为自闭症患者提供园艺相关的职业培训,受训者完成课程后可在新加坡各地的农场工作。此外,农场中的咖啡馆将与社会组织合作,为低收入妇女、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刑释人员创作的艺术作品提供展示的机会。
图1及资讯来源: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new-community-urban-farm-with-a-social-mission-at-west-coast-park
2024年4月,一副描绘新加坡早期移民的三水妇女(Samsui women)* 壁画在新加坡牛车水地区南桥路297号落成,该壁画由定居于新加坡的美国艺术家肖恩·邓斯顿(Sean Dunston)绘制(图2)。画面中,一位头戴红头巾的年轻三水妇女手持香烟望向观众。相较于往常将三水移民女工描绘为勤劳肯干老妇人的经典形象,这幅壁画反映了青年时期的她们在辛勤劳作之余将吸烟作为一种消遣方式。据资料记载,这些三水移民女工甚至将香烟藏在标志性的红色头巾下,壁画所在的南桥路正是她们当年的栖身之地。
* 三水妇女泛指1920年代—1940年代到马来亚和新加坡寻找建筑和工业工作的一群中国女性移民工人,因其头上带有标志性的红头巾而有时被称为“红头巾”。除广东三水地区之外,她们的原籍地区还包括广东省的顺德、东莞、潮安和福建省,但这些地区的劳工人数相对较少。她们的辛勤劳动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图源:https://www.instagram.com/p/C8ZAEC3ySwi/?utm_source=ig_embed&ig_rid=3498de52-daa2-4191-b4ef-f87ccd929905&img_index=1
然而,因壁画画面有违新加坡当局禁烟政策的立场,新加坡城市重建局(URA: Urba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下称“市建局”)于2024年5月8日要求该壁画所属业主——一家名为亚坤加椰面包(Ya Kun Kaya Toast)的本地餐厅——联系创作该壁画的艺术家对壁画画面进行整改。在新加坡本土,包括壁画在内的任何公共艺术都需事先通过市建局的审批,而这幅壁画在创作之初并未向市建局报备,在公共艺术的创作程序上也存在不合规的情况。
市建局的整改意见引发了民众在社交媒体上的热议,认为该壁画是对三水女性劳动和生活的认可,其对新加坡早期移民工人的经历的讲述,也能促使新加坡本土对移民劳工在当今社会境遇和地位进行反思和讨论。最终,社交媒体上的热议促使市建局决定暂缓该壁画的整改,并将根据近期的公众反馈意见重新评估壁画的立场与价值。UPI
资讯来源: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ura-asks-artist-to-delay-changes-to-mural-of-samsui-woman-with-cigarette-after-public-outcry
![国际资讯 | [新加坡]首个政企共建城市农场开放/壁画整改引发热议(2024.7) 国际资讯 | [新加坡]首个政企共建城市农场开放/壁画整改引发热议(2024.7)](https://weixin.caupdcloud.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8-1725426098.png)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国际资讯 | [新加坡]首个政企共建城市农场开放/壁画整改引发热议(2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