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纽约都市圈,又名纽约大都会区(New York Metropolitan Area),由位于东海岸的纽约州、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的31个县组成,总面积约为3.3万平方公里。2021年普查显示,都市圈人口约为2340万[1],平均人口密度约700人/平方公里。历史人口数据和研究显示,纽约早在19世纪末就已和周边地区形成合作关系,并于20世纪初正式进入了都市圈发展初步阶段。

多个主要机构和组织依据统计、交通、规划等口径提出了不同的纽约都市圈边界范围。在经历了百年的专业研究积累下[2],独立非盈利民间组织“美国区域规划协会(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简称RPA)提出的纽约都市圈划定范围已广泛被官方和社会所接受,故本文采用RPA认定的纽约都市圈边界范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1860至2020年间纽约都市圈发展的主要阶段划分与人口分布情况
来源:作者根据美国统计局数据绘制 / 注:采用对应年份公开的最高精度数据绘制;空白地区为数据缺失部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左右,曼哈顿人口密度达到历史峰值,纽约也跻身引领美国工业革命的重镇之一,城市外溢需求迫在眉睫。随着多项区域交通重大项目的陆续开通,纽约开始正式迈入都市圈进程,其城市发展与周边区域的一体化联系就此绑定和拓展,直至今日。

2012-2016年纽约都市圈通勤联系:纽约周边地区至纽约县 / 来源:Mark Evans / Citylab
1. 人口活力
多元国际结构,区域动能充沛
2023年,纽约市的综合城市表现与区域便捷度等因素持续对全球人才保持高吸引力,就业市场活力高、疫后恢复速度快。移民一直都是纽约人口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普查数据显示,纽约市35.9%的人口出生于国外(约309万人)。

此外,都市圈周边地区也是纽约国际人才输入的重要来源。2020年,纽约都市圈拥有来自110个国家或地区的620万外国出生居民,占人口总数的27%、常住劳动力的三分之一。随着“婴儿潮”一代纷纷迈入老龄化或退休阶段,没有大量外国出生人口的地区往往会出现萎缩;而在发展快速的地区,该类人群是城市增长的巨大推动力。
纽约都市圈还为中心城市提供了五分之一以上的劳动力,区域通勤联系仍是都市圈发展的重点之一。由于点对点类型数据的统计和整理难度较大导致了滞后性,因此暂只能对疫情前(2019年)的都市圈职住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纽约市共有480万名工作者,其中21%居住在城市之外(约100万人),主要分布于纽约都市圈范围内。

历史悠久、公共交通设施完善的纽约都市圈仍然是全美专业人口稳定发展的最大区域。2022年全国县级普查数据指出,纽约县从事“专业、科学与技术”人口密度为2637.3人/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二旧金山县的2.9倍(902.3人/平方公里),且区域连绵分布范围也为全国最广。
2. 联通网络
跨界合作先行,市场导向优先
纽约市与周边区域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历史由来已久,跨行政区域的前置交通合作是促进该区域在各个时期实现高速发展的重要助力。
以港口为例,位于哈德逊河两岸两个不同州的纽约和新泽西早在1921年经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了纽约和新泽西港务局(Port Authority of New York and New Jersey),实现了跨州统一管理和共同发展。2023年第二季度,纽约·新泽西港(建成纽约港)在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港口班轮航运指数》中排名全球第41、北美第1。
港务局2022年报告指出,纽约港与亚洲地区来往总量更大、增速更快,进口货物主要用于周边地区。


空运方面,纽约都市圈范围内现有肯尼迪国际机场(客运+货运)、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客运+货运)、拉瓜迪亚机场(客运)等多个枢纽空港,分工合作服务国内外不同运力需求。国内联系方面,肯尼迪机场重点服务西海岸地区、纽瓦克则重点覆盖中部和东部、拉瓜迪亚主要服务中西部区域联通需求;国际联系方面,肯尼迪的全球航线覆盖率最高,纽瓦克的业务则主要聚焦国际重要、区域枢纽城市。从总体航班次数来看,纽约都市圈空港集群的主营业务为国内航线,与北美、欧洲的联系度较高。作为区域和国内航空枢纽城市,纽约建立了完善的公、私营机场接驳服务,实现了海陆空全面和快速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轻轨(AirTrain JFK、AirTrain纽瓦克)、点对点穿梭接送(Go Airlink NYC Shuttle)、直升飞机(heliny.com, Liberty, Wings Air)、公共交通系统(巴士、地铁、PATH列车)、快线八十(NYC Express Bus)等。

纽约都市圈与城市层面的高效联通则是主要集中于各地中心地区。20世纪下半叶,当地城市空心化严重、大范围交通设施建设与维护持续乏力,政府和专项机构基于需求比重选择重点优化都市圈中心设施。至今,纽约都市圈的公交服务可达性在区域层面上仍然具有较大的“中心—外围”差距,市民出行方式的优先选择在不同地区也略有不同。

3. 金融中枢
美元体系要塞,手握金融命脉
长期以来,纽约深度打造并嵌入全球金融网络,是美元体系的核心中枢。2023年,纽约股市交易价值、市值和全球上市公司数量均在世界城市中占据绝对领先优势。纽约交易所国际板块共服务来自于45个国家或地区的530个境外上市公司,以加拿大、中国、英国公司数量最多。

纽约证券交易综合实力全球领先 / 来源: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会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定的评级机构中,纽约数量占据半壁江山,其中3大评级机构便分走了全球96%的总业务量。此外,纽约还是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的所在地,主要负责全球大额跨国美元交易的清算,每日可处理1.8万亿来自国内外的美元交易。

纽约三大评级机构拥有“绝对话语权” / 来源: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4. 学术合作
国内协作紧密,生物科学领衔
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2023》榜单,纽约市内院校共上榜有2所(第11名:哥伦比亚大学、第24名:纽约大学)、都市圈上榜有7所大学(第7名:普林斯顿大学、第9名:耶鲁大学等)。在研究专项、引用专项、产业收入、国际视野等四大专项评估中,纽约的院校除产业方面以外普遍表现较好。

城市中的哥伦比亚大学 / 来源:哥伦比亚大学
学术论文产出方面,通过对2023年“Nature指数”发布内容进行分析,纽约都市圈内顶级科研产出在“生物科学”方向上具有优势,机构之间的合作网络在不同空间层级上也呈现出了各异的特性,其中美国国内层级的合作产出效果最佳。
在本地层面,城市内部倾向于“强强联合”,排名前五的结对合作能级差距不大,但总体得分也不高(前五名指数得分在16至30区间);
在国家层面,纽约都市圈机构与国内顶尖院校、国家实验室和卫健机构均开展有较强合作,其中位于曼哈顿的凯特琳癌症中心与位于纽约州伊萨卡的康奈尔大学之间的共同工作取得了断层式第一的高分(78.57),远超位于第二的耶鲁大学—哈佛大学(47.73)。
▶横屏查看图片
纽约都市圈在美国国内科研机构合作网络

在全球层面,纽约都市圈与欧洲合作最频密,但总体得分较低(11至20区间)。
▶横屏查看图片
纽约都市圈的国际科研机构合作网络

此外,2022年Nature《科研城市》特别分析报告也指出,纽约都市圈为世界领先科学区域之一、美国国内合作网络第一,是重要的科研产出地区。

5. 产业动向
医药专利主导,创新回归中心
正如上文的全球大学排名中的产业专项评估结果所示,纽约在产业创新方面并不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然而,从专利角度分析,纽约虽不“全能”,但是“精尖”。纽约的PCT专利申请无论是从历史累计、过去十年还是2022年全年数据来看,获批种类做多的均为生物医药,具体类型分别为“特定用途药物-未归类”(自1976年起)和“抗肿瘤药”(2013至2023年)。从空间分布上来看,PCT申请者主要集中于曼哈顿地区。
▶202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全球顶级PCT申请数量排名(按城市集群)

美国专利局数据显示,纽约市专利被引用榜前100的联系范围正在逐步国际化(图 21),但最紧密的合作网络仍主要分布于美国国内。在不同空间层级上,具体表现为:国际引用率为顶级水平、纽约市内“内部消化”率最高、都市圈内部的发明者所在地分布较密。

通过对总部位于纽约都市圈内2家代表性公司的全球布局分析得出,其总部分支和研发网络的“美系”特点明显(据点主要聚集在欧美地区)、生产与销售的全球分布则较为平衡。以总部位于纽约州阿蒙克市的IBM公司为例,其行政、研发和生产三大网络之间存在地域分布差异。

总部位于纽约的辉瑞公司的网络布局也具有较为相似的空间特征,局部数据还显示(招聘岗位与随机选取的“进行中的实验据点”)该公司正在与中国建立更为紧密的商业联系。

除大型跨国公司外,纽约政府还超前“押注”创业和创新经济,并通过为基础设施更新、高科技人才更新、城市空间更新等积极响应行动,探索城市科技创新的转型路径。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纽约政府决定建立经济转型中心(Center for Economic Transformation),以“吸引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纽约城市中心高度密集的多元人才、产业、资本和生活场景让不同的学科、客户、市场等要素在此进行高速碰撞,城市为新一代科技企业的孵化提供了苗床。

纽约“硅巷”(约为蓝色圆圈范围)串联起丰富的城市中心创业生态 / 来源:张净,2018.
近年来,纽约的金融行业发展正在向跨学科方向融合,城市复合型人才储备助力纽约行业迭代发展。2023年上半年,纽约取得全球独角兽第三大总估值的好成绩,其中纽约市内公司上榜117家(总估值2673.4亿美元)、纽约都市圈127家(总估值2998.7亿美元),主要为年轻公司(上榜时长中位数为1.7年),金融科技“吸金”最多且主要集中于曼哈顿地区(占比38.3%)。
投资网络方面,纽约市中心范围发生的独角兽投资联系频密,但与美国国内其他地区的资金量级联系更强,全球投资方则主要来自欧美地区。以上分析印证了金融集聚论的论述,要素高度集中的城市中心也成为了推动城市转型迭代的“主战场”。


纽约市独角兽公司融资联系 / 来源:根据CB Insights数据绘制
6. 公共服务
绿色宜居生活,普惠设施完善
纽约强大表现的背后离不开其完善的本地生活圈的构建。对比美国东西海岸两大区域经济体可知,纽约都市圈多个中心区域通勤时长比旧金山湾区更短、出行方式更绿色。纽约的单极中心都市圈结构更利于让地方政府专注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密度更高、需求更大的中心地区,因而造就了便捷的都市圈公共交通系统。在有效降低了出行成本和时间的同时,也间接优化了建成环境。

此外,纽约都市圈内还建有广泛覆盖的教育、文化、医疗等设施,满足市民日常需求。
结语
纽约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球城市报告(2023)》中的“全球活力城市”首位城市。报告指出,纽约尽管与世界网络合作频繁,但与美国国内其他城市在科研、创投、航空等方面的联系更为紧密,这也侧面体现出了美国自身具有可观的“内循环”体量。
作为世界顶尖城市之一,纽约市重视全球网络与都市圈本地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关系,种族多元化、绿地可达度、小微企业占比等城市指标不断优化。尽管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纽约及周边地区仍对全球精英和人才具有较高吸引力,为城市维持经济增速不断注入动能。
SELECTED
精|选|推|送
作者 | 张馨月
中规院深圳分院粤港澳研究中心-拓展中心
作者简介:英国建筑联盟学院本科生(AADip.),英国皇家注册建筑师(ARB),英国皇家建筑协会会员(RIBA)。曾于伦敦、香港、温哥华和东京从事建筑、艺术、城市研究和公众学术交流的工作。
注释
[1] Steven Manson, Jonathan Schroeder, David Van Riper, Tracy Kugler, and Steven Ruggles. IPUMS National Historic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Version 17.0 [dataset]. Minneapolis, MN: IPUMS. 2022.http://doi.org/10.18128/D050.V17.0.
[2] RPA. About RPA[EB/OL]. rpa.org, https://rpa.org/about/about-rpa, n.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PLUS):纽约都市圈的服务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