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金湖未来城
7月18日,由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研究中心主办、雄安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雄安分公司协办的第十六期雄安规研讲堂举办,特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学学科委员会委员,智慧城市感知与规划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颜文涛教授,主讲《以人为本的韧性城市:面向空间治理的理论创新与精准实践》专题培训报告,聚焦“韧性城市”主题,结合国内外韧性城市理论及实践,介绍了当前以人为本的韧性城市理论框架和实践方向,为接下来雄安新区建设面临的风险治理议题提供借鉴与经验,雄安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罗婷文、雄安分公司副院长张浩及有关同志出席。



颜文涛教授从韧性城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角度出发,阐述了城市生态韧性、城市社会韧性、城市制度韧性、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城市经济韧性共同组成的城市韧性复杂的耦合系统,以工程韧性、生态韧性、演进韧性为核心的城市韧性研究的“三式”,灾害韧性、系统韧性、综合韧性为核心的城市韧性研究的“三类”。颜教授指出韧性城市的研究应该从工程韧性发展到复杂扰动的多系统演进韧性。如何区别于传统防灾减灾的研究思路、逐步建立城市韧性综合理论框架、解析韧性演化机理、开展多系统多扰动耦合的韧性精准规划与实践是目前研究的主要趋势方向。
基于此,颜文涛教授重点介绍了“韧性城市与防灾减灾规划:差异性;城市风险与韧性城市:讨论视角;以人为本的韧性城市:理论探索;韧性城市的空间规划:精准实践”等几个关键方面。
韧性城市与防灾减灾规划:差异性
颜文涛教授强调需要甄别传统防灾规划和以人为本的韧性规划: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防灾规划将城市视作均质空间构建防御体系;韧性视角则关注城市内部空间是否存在较好的自组织性以便在风险扰动下维持资源、服务的可获取性,为救援提供缓冲时间,从“安全抵御”(fail-safe)转向“风险安全”(safe-to-fail)。颜教授通过探讨“韧性的本质是什么”、“抗灾标准是否越高越好”等问题,对传统的防灾减灾与韧性城市进行了详细辨析。他指出,高韧性城市采用多灾种耦合的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处理多元协同关系,以实现更高水平的韧性。
城市风险与韧性城市:讨论视角
颜教授从风险扰动与居民生活和韧性城市的实践挑战的讨论视角探讨了城市风险和韧性城市,韧性城市建设应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保障居民的安全并维持居民的正常生活状态”为目标,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获得感。
以人为本的韧性城市:理论探索
同时颜教授从以人为本的韧性城市概念和韧性城市研究的理论框架对韧性城市展开了理论探索。他指出,城市韧性是指在面对扰动时,城市持续提供基本功能的能力。而“以人为本”的韧性城市,是指在遭遇多种扰动并经历变化时,能够抵御、吸收扰动影响,保障城市居民安全,维持有序生活和生产状态的城市。在这一理论框架中,颜教授详细介绍了三种类型的扰动及其影响,包括物理破坏、关联失效和势场转化:物理破坏,它直接关联到城市基础设施的损毁,如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等,对城市运行造成直接且显著的冲击;关联失效,这涉及城市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连接与协作失效,如供应链中断、交通网络瘫痪等,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功能;势场转化,它指的是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的根本性变化,如经济结构的转型、人口迁移等,这些变化可能长期且深刻地影响城市的韧性构建与发展方向。
韧性城市的空间规划:精准实践
此外,颜教授从国土空间韧性城市规划体系、城市韧性测度及脆弱空间识别、面向要素流动的韧性治理路径三个方面,对韧性城市的精准实践进行了详细阐述。颜教授构建“议题甄别-目标确立-系统分析-措施提出-规划实施”的韧性城市规划框架。在韧性测度及脆弱区的识别方面,重点关注灾害识别及危险性评估、基础设施韧性评估、资源环境安全韧性评估、应急管理体系综合评估、空间结构韧性评估、社会经济韧性评估等多个领域,以全面保障城市的安全韧性。颜教授总结城市韧性提升的“三法”形成总体韧性策略:降低各类扰动强度,分析扰动作用的空间特征,各种尺度上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扰动强度;完善防御保障体系,包括灾害防御体系、应急服务系统、保障支撑体系;优化城市空间组织,包括优化城乡空间格局、优化核心设施选址、优化城市功能组织。
针对雄安当前情况,颜教授提及雄安具备良好的生态空间格局,以生态空间应对不确定的自然扰动是雄安的优势。灾害分布特征宜直接采用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韧性压力测试以契合雄安风险情况,保障韧性策略的技术有效性和经济性。
与会嘉宾积极讨论关于雄安韧性城市理论的应用与实践,分享自己对韧性城市理解和心得,进一步明确雄安新区韧性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清晰的指导方向。
本次专题培训活动得到了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大力支持,促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雄安新区韧性城市规划研究的实施和发展。
雄安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雄安分公司是同济规划院服务雄安新区、支持国家战略而做出的区域本土化实施决策,贯彻落实同济大学产学研工作要求,聚焦雄安新区,服务北方区域。
供稿 | 王岳、李子豪
编辑 | 宣传办
审核 | 颜文涛、肖达、张浩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聚焦以人为本,赋能韧性雄安 | 颜文涛教授受邀主讲雄安新区规研讲堂第十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