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1日的南京,台风“普拉桑”没有造成暴雨,倒是将闷热转为凉爽,“第二届(2024)国际城市规划比较论坛”在南大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际城市规划》编委会、南京大学主办,《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论坛以“规划转型:危机与新范式”为主题,邀请了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和思维活跃的青年学者,就发展背景重大变化下的规划核心和转型及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教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崔功豪先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际城市规划》主编王凯分别致辞。陈副书记强调了规划在推动我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期待通过此次论坛为规划科学的发展出谋划策,探索满足新时代需求的新路径。崔先生指出,规划引领发展,规划带来希望,规划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工具,此次论坛的举办正是展示着城市规划的美好未来,将为规划的发展树立信心。王凯主编表示,在气候变化、经济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趋势明显的趋势下,以增长为导向的范式面临挑战,目前正是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时机,论坛的举办意义重大。
第一个主旨报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吴志强院士带来,他以“全球城市的多维比较”为题,强调了城市规划在应对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和人口变化等挑战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他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国际经验和对中国城市规划教育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黄卫院士的报告回顾了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的20年历程,探讨了基于都市圈的城镇体系规划的实践与展望,以及如何通过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提升。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Town Planning Review 原主编大卫·肖(David Shaw)教授的报告介绍了英国规划改革议程,分析了规划作为解决当代挑战的方案,并反思了规划在应对社会目标和市场变化中的作用。王凯教授的报告梳理了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历程,强调了城市规划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对未来城市规划发展的思考。
四个主旨报告之后的上午的圆桌讨论围绕城市规划的危机这一话题展开,崔功豪先生与王凯主编、大卫·肖教授、王红扬教授,以及下午的主旨报告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叶裕民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教务长教授王才强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建筑工程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沈国强教授参与讨论。陈明副主编主持讨论。
* 滑动查看更多现场照片。
伴随点评的结束,论坛也进入尾声。陈明副主编在闭幕总结中首先表达了对所有参与论坛的嘉宾、报告人和工作人员的感谢。他强调论坛主旨讨论的多样性和深度,认为这些讨论对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还提到了青年学者的报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展现了城市规划领域的新思想和新方法。最后,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术交流机会,以促进城市规划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至此,本次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我们期待未来能继续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推动城市规划学科的繁荣发展!UPI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U派大事 | “第二届(2024)国际城市规划比较论坛”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