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6.7万km²!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6.7万km²!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这是我国首次以公报形式全面反映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首个生态修复公报


《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主要包括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国土空间自然生态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绿色地球中国贡献五部分内容。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首次以公报形式全面反映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目的是集成发布我国陆海一体的自然生态基本国情,总结反映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成效,充分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全面体现生态保护修复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生态修复四个转变


公报指出,通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逐步由单一要素向系统治理、由工程措施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由末端治理向全链条管理、由依靠财政向多元化投入的“四个转变”,从山顶到海洋、从高原到平原、从国家到地方的生态保护修复“蓝图”基本形成。


公报介绍了我国“真金白银”实施生态修复重大行动的情况,52个“中国山水工程”累计下达中央财政资金836亿元,完成修复治理面积超过6.7万平方千米;支持“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等重大项目175个,累计下达中央财政资金252.6亿元,全国整治修复海岸线约1680千米、滨海湿地约500平方千米。在矿产资源集中开发区域,修复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面积累计超过3200平方千米


《公报》显示,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四梁八柱”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明确了49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总体布局。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布局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全国90%以上的典型生态系统,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根据公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的未来愿景包括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底线,稳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自我更新的空间。到2035年,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315万平方千米以上,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18%,国家公园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系统格局更加稳定,全国典型生态系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来源:央视新闻、自然资源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公报》全文。





专 题


6.7万km²!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6.7万km²!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6.7万km²!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6.7万km²!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6.7万km²!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6.7万km²!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6.7万km²!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地科技):6.7万km²!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