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精彩回顾:同济规划院建院三十周年活动 | 郑庆华校长致辞

精彩回顾:同济规划院建院三十周年活动 | 郑庆华校长致辞


2024年10月25日下午,“向未来,再启新征程”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院三十周年活动在同济规划大厦举行。活动邀请多位嘉宾出席,以下是嘉宾致辞摘录。


精彩回顾:同济规划院建院三十周年活动 | 郑庆华校长致辞

嘉宾致辞

精彩回顾:同济规划院建院三十周年活动 | 郑庆华校长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教授


 

尊敬的郑时龄院士、吴志强院士、陈秉钊老院长,唐凯会长、石楠秘书长、周海鹰区长、王凯院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参加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院30周年活动。首先,我谨代表同济大学、代表方守恩书记,向同济规划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向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同济大学、同济规划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朋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同济大学的校属企业,是依托同济大学国家一流学科城乡规划学成长起来的学科型企业,是国内获得首批“城市规划设计甲级资质”证书的高校规划设计机构,也是上海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自1994年正式注册成立以来,同济规划院始终秉持“求精、做实、解难、创新”的企业精神,以成为“中国最好的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机构”为目标,目前已经形成超900人的高水平规划队伍,累计完成项目6000余项,项目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港澳台以及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覆盖了90%的全国地级市,60%的县级市,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规划设计奖600余项,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发挥了行业排头兵作用。


30年来,同济规划院始终站在行业发展前沿,为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深度参与了不同时期国家及地方重大战略规划,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海南自贸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重大城市规划工程。积极参与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和相关技术规程制定,近5年完成了200余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2023年开始集中攻关,在长三角国土空间、上海市大都市圈等重大区域规划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30年来,同济规划院始终坚持人民城市的理念,主动服务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在对平遥古城等历史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对口援疆援藏、云南云龙县的对口帮扶,以及推进扎根乡村和社区的规划师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彰显了高校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30年来,同济规划院始终坚守产教融合的“立院传承”,拓展实践、反哺学科,全方位地支持了同济规划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规划院作为产学研平台和教学实践基地已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企业服务教学、教学结合实践、科研与应用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组织模式。在参与设计教学、支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主办国际学术活动、建设专业学术期刊以及设立科研课题、创新科研机制、资助成果出版、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支撑学科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经过30年的探索与积累,规划院已建立50多个形式多样的产教融合平台,2023年,获批上海市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试点单位。


同济规划院建院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金经昌、李德华、董鉴泓等老一辈同济规划教育工作者的远见卓识,离不开建院以来陈秉钊教授、吴志强院士、夏南凯教授、周俭教授等老院长、总工总师们做出的卓越贡献,更离不开全体同济规划人的拼搏奋斗和共同努力。在此,我向所有为同济规划院的发展付出辛勤与汗水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回顾过往是为了更好的谋划未来。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型,城市发展的重点已经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提质的新时代,规划学科和行业发展面临着新的使命和挑战。同济规划院作为行业排头兵,要始终保持定力和信心,同时也要直面新形势、展现新作为,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我提出三点期望与大家交流:


第一,矢志打造领军型企业,持续服务国家战略。面对城市存量更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同济规划院要紧跟时代脉动、勇于创新、主动转型,充分依托同济大学的强大学科优势,积极与交通、电信、测绘、环境、经济管理等学科进行深度交叉融合,积极开拓规划业务的新领域,探索多目标统筹、多学科交叉、多行业联合的全过程全链条服务城乡发展新模式,为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矢志打造学科型企业,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和造就一支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队伍,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同济大学作为一所工科优势和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一方面高度重视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着力造就应用学科卓越专业人才。同济规划院作为高校企业,是链接社会需求与学科建设的枢纽,要传承实践创新与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的特色优势,全面推进“人才-学术-平台”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把企业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培养城乡规划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做出新贡献。


第三,矢志打造创新型企业,持续担当行业先锋。随着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为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将城市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智能生命体。同济规划院要主动把握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变革机遇,发展智慧城乡规划,创新城乡空间治理模式。城乡规划者必须主动利用新技术,加强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实现城乡发展规律的精确描述、资源的精准配置、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公共服务的高效化,显著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引领性。


各位嘉宾、各位老师!


三十而立,是人生的新阶段,也将是同济规划院的新起点。再次对同济规划院建院30周年表示祝贺!衷心祝愿同济规划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再续华章,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同济规划院建院三十周年活动 | 张尚武:向未来 再启新征程——同济规划院发展展望(一)

同济规划院建院三十周年活动 | 张尚武:向未来 再启新征程——同济规划院发展展望(二)

同济规划院建院三十周年活动 | 张尚武:向未来 再启新征程——同济规划院发展展望(三)

同济规划院建院三十周年活动 | 张尚武:向未来 再启新征程——同济规划院发展展望(终篇)


精彩回顾:同济规划院建院三十周年活动 | 郑庆华校长致辞


供稿 | 李宣谕、丰培奎、董雷

编辑 | 宣传办

审核 | 肖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精彩回顾:同济规划院建院三十周年活动 | 郑庆华校长致辞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