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30座城市大比拼,谁才是真正的机遇之城

30座城市大比拼,谁才是真正的机遇之城

城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集中反映,而城市发展的机遇存在于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也孕育于城市本身的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等众多要素。《机遇之城2018》报告对全国30座城市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考察,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独立的视角。


内容来源: 普华永道中国、城市进化论


3月20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了《机遇之城2018》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从“智力资本和创新、技术成熟度、区域重要城市、健康、安全与治安、交通和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环境”10个维度57个变量30座行政与经济中心城市进行深入、全面的考察。


《机遇之城2018》保留了2017年调研的全部城市,同时增加了北京和上海,观察样本增加至30座城市。 与前四期报告不同,报告考虑到特大城市的实际影响力,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单独分列,其他26座城市依序排队。


《报告》指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带动城市群的建立和繁荣,杭州、武汉、南京、成都、厦门已崛起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新势力。同时指出,北上广深引领三大城市群建设,或将催生更多城市群兴起,共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0座城市大比拼,谁才是真正的机遇之城


1

26座城市综合排名,中西部城市迅速崛起

在其他26座城市排名中,杭州、武汉、南京、成都、厦门位列前五,延续了2017年的排列次序。回顾过往五年数据 :

  杭州以综合实力在总排名中上升最为显著;

  武汉在技术成熟度方面实现飞跃;

☑  南京的区域重要性逐步突显;

  厦门在交通与城市规划方面发展迅速;


《机遇之城2018》的10个维度中26座城市位列前五的城市如下 :

30座城市大比拼,谁才是真正的机遇之城

注:协调发展是城市位居前列的关键


分析点评:

一线大城市纵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二三线城市在构建城市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顺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应以城市群概念替代点对点的城市发展,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带动功能建设城市群。

 

而在本次《报告》统计当中,排名靠前的城市并非完全是东部沿海城市,部分中西部城市迅速崛起,排名甚至超过东部城市。比如区域重要城市前三甲中有两座城市就是西部城市,重庆和成都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

 

而评价区域重要城市的分项指标中,“客运总量”和“会展经济发展指数”两项指标,成都市在26座城市排名中均排名第一,凸显了其在川渝城市群当中的重要地位。

 

《报告》最新统计显示,重庆、成都、杭州在区域重要城市当中位列前三甲重庆在“货运总量”分项指标上排位第一;成都在“客运总量”和“会展经济发展指数”上成绩突出;而杭州凭借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交往越发频繁,在“星级酒店”排名中位列第一。

 

重庆和成都在区域重要城市当中的排名靠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两座城市均为西部城市的重要枢纽。比如,成都作为中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同时,开通的国际班列和欧洲、北美航线数量居于中西部地区第一位,直接拉动了其“客运总量”指标的提升。

 

此外,从2017年“机遇之城”排行榜总榜来看,东部沿海城市占据的比例仍然较大,但部分中西部城市排位十分靠前。比如,武汉位列第二,成都位列第四,西安排名第六。而部分东部沿海城市,比如福州无锡均落在十名之后。


2

北上广深引领三大城市群建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北上广深超大城市排名中,北京、上海分列第一、第二位,深圳第三,广州排在第四位。


从维度积分来看,北京在“智力资本和创新”、“技术成熟度”、“健康、安全与治安”、“交通和城市规划”、“经济影响力”五个维度居前,凸显了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上海在“区域重要城市”、“宜商环境”两项排名最高。


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广州和深圳不相伯仲,其中,深圳在“交通和城市规划”、“宜商环境”等维度表现出色,广州在“区域重要城市”和“经济影响力”维度更具优势。


分析点评:

北上广深作为中国一线大城市,不仅代表着中国城市形象和窗口,也被誉为梦想之城。北漂、沪漂、深漂成为一代年轻人在大城市追逐梦想、探寻机遇的缩影。


就城市本质特征来说,北上广深的个性是极其鲜明的。北京是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金融中心,广州则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北上广三城均有着悠久的建城史,绵长的历史孕育了厚重璀璨的文化传统。深圳却是仅有40 年历史的新城,40 年飞越千年以上,成为与北上广并列、展示中国予世界的窗口。


然而,《报告》数据显示,四座一线大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位列第一和第二位,深圳紧随上海位居第三,广州排在第四位。要知道在以往的四期报告中,广州、深圳一直处于你追我赶的态势,在过去两年,广州的排名曾一度领先深圳。

 

通过梳理还可以发现,2014年首份《机遇之城》报告对全国15个区域中心城市进行排名,最具发展机遇和潜力的三座城市为深圳、广州和南京;2015年的报告,城市样本数量扩充至20个,前三甲排名与上一年完全一样;2016年报告样本容量扩充至24个城市,南京止步前四,广州、深圳和杭州位居前三。


观察北上广深,其实是要超越这些城市的范围梳理的。北京是京津冀区域的核心,上海居于长江经济带之首,广州、深圳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心城市。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均是国务院的规划,已上升到国家级发展战略,对中国经济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战略意义。


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打开了城市各自发展的格局,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展现了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


3

结论与思考

重点城市、城市群和区域发展是下一阶段中国发展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之一。


1

三大战略区域,引领国家城市形象

京津冀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三大国家战略,符合中央提出的区域发展观新内涵。未来三大区域将作为重要窗口和代表形象,打造独具魅力的国家名片。

2

更多重点城市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已有若干国家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等。未来城市群的发展更多依靠城市群内部的市场化、经济化带动作用,城市发展更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3

全面新型城镇化,探索创新增长之路

“创新驱动”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未来全面新型城镇化发展将由创新引领,走出一条体现时代特征、立足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创新增长之路。最终形成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创新型城市体系。


文中配图来源于普华永道中国;头图为编辑自加,来源于网络

30座城市大比拼,谁才是真正的机遇之城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