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广州地处五岭余脉,南海之滨

凭借得天独厚的海陆交通优势

与广阔内陆腹地

拥有极高的造船和航海天然禀赋

广船纵横古今,享誉中外

自秦汉港市形成后的两千多年间

海上贸易的长盛不衰

赋予广州“千年商都”的美誉

忆往昔,行华夏之舟和合四海,

以舟楫之利通济天下

看今朝,百舸争流随江入海,

正奋力续写向海图强的新篇章



01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广州千年造船史,海丝芳华盛世途


先秦百越先民始为舟,汉辟海上航道通达远洋

广州造船业始于秦朝,《南越志》记载道:“南越王造大舟,溺人三千”,南越舟“其大千石”,是当前文献记载广州建造最早的船舶。

汉朝是我国造船史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能建造巨型楼船用以水战;另外可建造出航行于内河和浅海岸的陶船。汉朝海船已发展有桨、橹、锚、舵、帆、水密隔壁等设施,但尚未能在远海航行,往来船舶仅能沿着北部湾海岸、中南半岛海岸及印度东南海岸航行。这一时期广州与徐闻、合浦等地多有海船往来,航线最远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丝绸、珠宝、香料、矿物等大宗货物贸易往来络绎不绝。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汉代楼船

图源:百度百科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东汉陶船

图源:人民网


六朝时期,随着造船技术提高,开通了自广州起航,穿过海南岛东部、西沙群岛海面而抵达东南亚各国的便捷航线,对外贸易主要港口城市也从徐闻、合浦东移至番禺。自此,确立了广州成为中国南方海上贸易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


唐朝造船再攀高峰,造就世界著名东方港市

唐朝时期,广州连通波斯湾、东非、欧洲各国的远洋航线为当时世界之最,称“广州通海夷道”,各国客商纷至沓来,海上贸易获得长足发展,此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南大门,也成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海上贸易的繁盛充分显示了广州航海技术的领先地位,造船业的高度发展推动广州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造船中心。这一时期,造船技术日渐精湛,能建造出“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柂长数丈”的大型木兰舟,通过采用先进的榫合钉接工艺,使船体结构坚固、强度大大增加,大型远洋商船拥有了很强的抗击海潮风浪能力,可在波斯湾的惊涛骇浪中畅通无阻。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扶胥港前各国商船云集盛况

图源:广州海事博物馆


宋朝造船技艺逐渐成熟,海上贸易盛况空前

宋朝造船业快速发展,所造船舶规模大、数量多,时人描绘远洋船舶规模之巨大,“蕃舶如广厦,深涉南海,径数百里,千百人之命,直系于一舵”。

此时,远洋大型木帆船的防水密封性、耐久性与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使远洋航线从沿岸航行发展为跨洋航行。宋朝划时代使用了指南针作为航海工具,凭借深厚的天文地理知识绘制出航海图,并开始使用罗盘定向导航,航海技术的重大革新也推动了宋元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

夷舶往来,海上丝绸之路方兴未艾,百货丰盛,中外人文华彩交相辉映。正如北宋郭祥正写道:“屯门钲桡杂大鼓,船舶接尾天南回。斛量珠玑若市米,担束犀象如肩柴。”可见宋朝中外商贾云集市,百舸千舟齐竞发的鼎盛之景。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唐宋时期船舶模型展示图

图源:广州海事博物馆


明清“广船”声名鹤立,文明更替始遇技术革新

明初,广州造船业一改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导向,转而侧重于内河航运和海防建设。此时建造的“广船”是中式帆船优秀船型之一,有着巨大的船身、坚硬的材质、巨幅扇形的船帆和采用多孔舵等特征,兼具内河运输、贸易和军事防御功能。

清朝独留广州“一口通商”,航海工具仍以“瑛奇”号等远洋木帆船为主,虽其速度不亚于工业革命建造的蒸汽船舶,但文明落后的差距终究难以抵挡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冲击。鸦片战争爆发后,外国商船和资本迅速打开了中国的南大门,同时也促使了我国造船技术的革新。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广州“一口通商”港口贸易繁荣之景

图源:陈建华《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1840-1949)》



02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中国船业肇始地,“国之重器”强国力


新思潮席卷全国,近代船舶工业发端广州

战争通过强硬的方式推动了中西文化交融。1845年,英国人柯拜在黄埔发展修船业务,创办了我国近代首个造船企业——柯拜船坞,选址地处珠江咽喉的长洲岛,主要承修大英轮船公司、英国皇家海军等国际船舶。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广州船舶工业逐渐兴起。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黄埔文冲柯拜船坞历史照片

图源: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1861年建立录顺船坞,后由香港黄埔船坞公司收购,一度垄断了华南和香港地区的修造船业。

1879年自行设计建造出我国首艘浅水炮艇“海东雄”号,成为我国建造近代海军舰船的见证。

1885年,在已有船坞基础上创建了黄埔船局和鱼雷局,建造出“广金”“广玉”等一批铁甲舰船,开创了广州造船业的百年军工历程。

至民国初期,侨商谭礼庭于芳村置地创办广南船坞,这是一家规模较大的民营造船企业,全厂共包括两座较大型的船坞,相继建成四艘千吨级轮船。

至1919年前后,广南船坞已发展成为集造船、航运于一体的企业,是广州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广州成为工业城市的重要标志。


百年基业铸重器,大国军工加快崛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加快构建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体系,国家在广州造船业、军工装备制造业等领域进行了大量投入,广州承担起建造高速护卫艇、反潜护卫艇、常规潜艇等重要任务。

在此期间,国家多次组织一机部船舶工业局旗下江南造船厂、武昌造船厂和大连造船厂南下设厂,极大夯实了广州造船业军民结合的根基。

随着广州造船厂、广州船舶修造厂等船企建立与合并壮大,广州船舶修造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大国军工加快崛起,造船业成为广州承接国家需求的重要产业,广州也成为我国经略海洋的战略要地。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1957年拍摄的广州造船厂船坞区

(前身广南船坞)

图源: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官网


改革开放后,借助政策先行与区位优势,广州造船业从“军民结合,以军为主”“修造并举,以修为主”的方针逐步调整为“军民结合,军品优先”“修造结合,以造为主”,在生产经营上以“国内为主,积极出口,船舶为主,多种经营”为发展原则,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造船“国之重器”转型升级。

广州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建造了在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导弹护卫艇和导弹护卫舰,积极拓展船舶与海洋装备制造业,进军国际海洋工程市场,如1984年交付的“华海一号”是当时全国建造最大的钻井平台。与此同时,广州充分利用造船业的优势促进横向联合,推动造船企业从生产型到生产、经营、工贸相结合转型。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黄埔船厂建造的“中华第一艇”

图源:中船黄埔文冲公众号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华海一号”钻井平台

图源:《广州市志 船舶工业志》


至二十世纪末,中国船舶工业推动船企管理体制改革,从股份公司、地方企业转为央企集团管理。1993年成立广船国际,是国内首家在沪港两地上市融资的造船企业,引领国内船企走向国际。1997年在亚洲金融风暴背景下改革船企管理体制。1999年中央成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造船业纳入全国造船体系,广船国际、广州造船厂、文冲船厂、黄埔造船厂均隶属中船领导,在集团部署下稳步发展。



03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山城田海向南拓,广州“船”奇向未来


打造华南造船高地,为逐梦深蓝保驾护航

2000年广州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东进南拓”发展方针,提出南沙港和重化工业基地的谋划,引导南沙港快速、南沙港区、广州龙穴造船基地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布局。

2003年,中船集团公司与广州市签署协议,在南沙龙穴建设造船基地,为进一步提升造船产能、推动广州造船驶向深海大洋创造了条件。

随后有序推进船企改制,2018年前后,广船国际、黄埔文冲先后搬迁至龙穴岛造船基地,推动造船业集聚发展。

广州船舶产品覆盖集装箱船、成品油船、滚装船、客滚船、半潜船、挖泥船、可燃冰开采船等,豪华客滚船、汽车运输船、支线集装箱船等,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产能达500万载重吨/年,单船造船能力突破30万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中国船舶黄埔文冲的龙穴厂区

图源:央广网


造船新动能持续加强,细分市场优势突出

随着全球船舶产业进入新一轮造船上行周期,绿色、智能造船成趋势,各国竞逐“双高”船舶新市场,加速船舶更新换代。国际航运“脱碳”新政趋严,推动航运业实现降碳减排和造船业绿色转型。与此同时,各国竞相角逐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市场份额与先导地位,推动船舶制造高端化发展。

2023年,广州市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约55.29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船舶手持订单量为855.95万载重吨、船舶新承接订单量为402.21万载重吨。

聚焦“深海、绿色、智能”国际前沿船舶制造方向,近年来,广州完成多项优势船型核心技术攻关,“双高”船型订单量大幅增长。广船国际甲醇双燃料动力和LNG双燃料动力船型订单突破80艘,黄埔文冲可批量建造24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承接研制25000m³和41000m³双型氨双燃料动力LPG/液氨运输船,完成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超深水“国之重器”——“梦想”号大洋钻探船,交付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号等,有力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在广州南沙首次试航

图源:央视新闻


广州持续发力造船细分领域,多项拳头产品领衔市场,创造了豪华客滚船交付记录与在手订单全球第一、PCTC汽车运输船在手订单全球第一等多个国内外之最,稳定承载着广东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连续28年位列全国首位的亮眼成绩。


广州核心船企细分市场业务一览表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图源:根据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官网、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官网相关内容整理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豪华客滚船“MOBY FANTASY”号

图源:广船国际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实现新突破,牵引未来多种海洋产业下海

广州积极打造全国海洋工程装备重要基地,2023年海洋工程装备手持订单量46艘(座),新承接订单量39艘(座)。

前瞻布局海洋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先导发展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采集装备研发制造及应用。在我国南海神狐/琼东南先导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探索性试采和试验性试采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牵头加快建设冷泉生态系统研究大科学装置。

加速推进海洋牧场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发展养殖旅游一体化的海洋牧场。耕海牧渔是广州生猛鲜活城市气息的来源,践行大食物观,依托较好的水产种业和养殖科研、水产交易和冷链运输等基础,广州大力打造“蓝色粮仓”。2024年8月,广州市番禺顺海造船交付了当前国内最大半潜式海洋牧场养殖平台“鑫环1号”,是养殖精细化程度最高,融合育苗、休闲垂钓、旅游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拖轮将“鑫环1号”拖离码头

图源:广州日报


支持壮大海洋信息及无人装备领域,牵引大型电子信息企业下海,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海洋电子信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服务”等特色产业链,加快形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伶仃洋口

图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


珠江潮起风帆劲,

向海图强正当时。

新时期,

广州正以蓬勃之势

全力打造

海洋创新发展之都。


未来,广州应以

“科技兴海”“产业强海”

发展方针为引领,

面向深海大洋,

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高质量发展,

加强高端船舶配套产品

核心技术攻关,

围绕龙穴岛造船基地加快打造

国际海洋科技创新集群,

加强优势船舶和

高端海工装备制造能力,

提升经略海洋的实力。


续千载“船”奇

逐梦“新乘”大海

打造生猛鲜活的海上花城。



供稿|规划研究中心 · 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海洋强市⑤|广州城岛共生,将海洋融入城市,引城市走向深海大洋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展望2035,广州如何向海而兴?广州市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规划研讨会成功召开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邓毛颖:向远海、向深海、向大洋,科技强海战略提升经略海洋竞争力



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海洋强市⑥|“船”奇纵横千载,广州逐梦“新乘”大海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