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在一起或分开?曼谷封闭公寓住区与社会隔离研究
Living Together or Apart? Gated Condominium Communities and Social Segregation in Bangkok
推荐:唐琦婧,魏宗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weizongcai@scut.edu.cn
既有文献表明,建设在郊区,主要面向中产和上层收入群体的封闭住区通常会导致社会隔离;然而,公寓这种与城市中心区空间私有化相关、面向城市工薪阶层的封闭住区形式,对城市社会关系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指出该类型社区能够助推基于产权的社会融合而非社会隔离。长期以来,泰国首都曼谷被视为一个社会分化明显的城市,不同收入阶层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鉴于此,曼谷在规划建设封闭公寓住区方面作了很多尝试。自1990年代末开始,曼谷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建成的公寓数量激增,对城市社会关系产生了极大冲击,然而有关的学术讨论相对有限。该研究通过对曼谷克隆桑(Klong San)住区的公寓居民和原住民两类人群进行定性访谈,并借鉴舒茨的生活世界理论阐释了封闭住区对不同群体的社会隔离影响,深入探究社会隔离和分化产生的原因。

推荐:张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leizhang1976@ruc.edu.cn
美国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的可持续规划现状
The State of Sustainable Urban Last Mile Freight Pl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源自: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2024, online. https://doi.org/10.1080/01944363.2024.2324096
作者:Thomas Maxner, Giacomo Dalla Chiara, Anne Goodchild
与中国类似,美国线上购物也异常发达。很多以家庭为单位的货物采购、运输慢慢演变成仓储—物流—快递—家庭的方式。这种方式会怎样影响城市货物运输的能源消耗、尾气排放,还有健康影响等?这是全新的城市规划以及管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于城市物流,尤其“最后一公里”的规划。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几位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搜集分析了美国不同城市的相关规划文本,从概念、理论框架层面探索不同城市是否有城市物流规划,以及对此规划投以怎样的注意力和资源。研究发现,在搜集到的37个城市的文本里,只有不到一半的城市考虑了物流规划,只有17%的城市愿意为物流规划的落地投入资源。UPI
相关阅读
排版 | 徐嘟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书刊导览 | 期刊导航(20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