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是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要议题。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以下简称SDGs),成为引领全球可持续治理和交流的重要共识与基础框架。目前,全球已有约45个国家的240多个城市或地区完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地方自愿陈述。推进SDGs的在地化评价和落实,越来越成为城市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关键行动。
近年来,国内上海、深圳、义乌、扬州、德清等城市亦纷纷开展相关工作,相关做法将为广州用SDGs语言搭建城市参与全球治理的新兴平台提供新的借鉴。

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图源:SDG CHINA 官网

2020年广州率先开展可持续发展目标地方自愿陈述工作
图源:自绘
01 上海:
用世界语言讲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故事
上海自2021年启动可持续发展地方自愿审查工作,至今已连续四年对不同领域进行评估,形成包括《上海报告》在内的系列研究成果和公共产品,并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形成的世界城市日平台,持续扩大上海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城市品牌影响力与号召力。

2021-2024年《上海报告》(全称《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海自愿评估报告》)
图源:世界城市日官网
上海在开展可持续发展地方评估工作过程中,优先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确定的3个城市发展战略愿景、12个子目标与联合国17个SDGs框架予以衔接,梳理出“经济、治理、文化、社会、环境”五个维度,建立逻辑对应关系,并系统梳理相关推进措施,形成“重要措施-具体领域-典型案例-关键指标-SDG目标”的响应框架,按照每年选取4-5个SDGs目标的方式,重点从键指标、总体进展、重要措施、典型案例四个方面展开陈述。
按照多机构共同协作的原则,上海的地方评估陈述工作邀请了全市20余个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参与专业领域评估,结合各项城市体检工作,逐步形成了《上海报告》的固定陈述成果。

上海可持续发展地方评估工作框架示意图
图源:2023年《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海自愿评估报告》
左右滑动查看
基于可持续发展地方评估工作,上海逐渐将指标研究、案例研究成果等予以整理应用,结合已有“世界城市日”相关活动和国际会议,持续发布、推动形成了上海指数、上海手册、上海奖三个国际交流合作品牌。
◉ 上海指数:创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监测工具
同时,上海积极拓展“上海指数”的应用场景,将其作为《上海手册》遴选案例的重要标准和上海奖的评奖依据,推广应用至中国5大城市群近100个城市,及纽约、巴黎、伦敦、东京、多伦多等130多个城市,逐步将地方指数推广至全球,将其打造成为了衡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国际权威指数,为支撑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有力发声提供了“示范样本”。

《上海指数》选取指标构成
图源:根据《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视野下的上海指数:全球试点城市应用研究》内容整理
◉ 上海手册:展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集
为进一步支撑城市决策,提供实用案例的发展指南,上海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共同主编《上海手册》,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集。《上海手册》是一份可更新的国际文件,目前已发布10部,截至2023年共收录了48个国家和地区的203个案例,提出200多条政策建议。经过持续的发布,《上海手册》已成为上海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工作文件和知识产品,更成为各国城市展示可持续发展成果和经验分享合作的重要平台。
◉ 上海奖:成为联合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对外颁发的高级别奖项
上海奖全称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是202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设立的国际奖项,用于表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城市。和《上海手册》、《上海报告》、上海指数一样,上海奖也是以“上海”命名,并依托世界城市日发布的公共产品与重要研究成果之一。2024年,上海奖首次走向海外发布,上海可持续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也不断提升。

上海指数(左)、上海手册(中)研究成果和2024年第二届上海奖颁布现场(右)
图源:世界城市日公众号
上海推进从市到区的持续性审查方式,不仅将可持续自愿评述工作内化为了地方推进城市建设的有效监测和决策依据,也通过市区两个层级的系统性和常态化响应,凝聚了城市发展合力,更搭建了向世界展示的重要平台。

上海市松江区、奉贤区可持续发展自愿评估报告
图源:2022年《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海自愿评估报告》
02 深圳:
锚定创新打造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样本”
深圳是《中国落实2030议程国别方案》中确立的11个不同主题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之一。2018年,国务院批复深圳市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随后,深圳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编制可持续发展规划、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等方式,积极探索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监测和解决方案。
深圳于2022年编制完成《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报告》,为保障SDGs各项目标的有效度量,深圳综合考虑欧盟、美国、中国等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本土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制定原则与方案,以国际化与在地化融合优先形成了面向17项SDGs的67个本土化指标。其中,国际通用指标25项,与欧盟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兼容;本土指标42项,有26项指标与我国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住建部《城市体检指标体系》指标兼容,16项指标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国家政策文件等为依据。
依据指标体系,综合统计数据、地理空间大数据、互联网大数据,深圳开展了2016-2021连续六年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计算,以指标“填空式”方式对全面评估进行初步探索,同时,选取“人类活动大数据驱动的新冠肺炎传染风险评估与防控”“深圳市红树林长时间序列动态变化监测”“基于多源数据的深圳住区环境舒适度评价”“基于活动空间的城市包容度分析”四个典型案例,突出了超大城市高密集发展特征下,地理空间大数据在公共卫生、生态保护、住区改善、社会公正等国际高关注度领域的运用实践。此外,深圳开设“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官方网站,面向社会公开指标研究成果及最新研究动态,为国内其他城市开展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估形成参考。

深圳落实联合国SDGs的评估指标体系构成
图源:根据《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报告(2016-2021年)》内容整理

深圳市私家车用户(高收入群体)、公共交通用户(中低收入群体)、新移民的居住空间(左)、就业空间(中)、第三活动空间(右)分布密度
图源:《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报告(2016-2021年)》
2023年1月,深圳市印发《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2022年修订)》《深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22—2025年)》,围绕5大发展目标(更具国际影响的创新活力之城、更加宜居宜业的绿色低碳之城、更高科技含量的智慧便捷之城、更高质量标准的普惠发展之城、更加开放包容的现代文明之城),细化科技创新引领、人才强市、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典范、“健康中国”先锋示范、社会治理6大类32小类重点行动工程,其中特别突出了研发投入比重、特色产业学院数量、高层次创新团队引进数量、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面积比例、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等特色指标要求,以及基础研究“深研”规划、技术经理人培养、可持续发展双碳专项设置、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创新做法。
2024年8月,深圳进一步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携手,部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深圳龙华),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首个“UNDP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HUA HUB,实现了与联合国开发计划属分布在1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加速器创新实验室网络的有效链接,将通过成立国际项目顾问委员会,组织国际青年参与国际化街区营造,构建国际化中小微企业家网络,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国际活动,以及举办投融资、ESG、联合国采购等技能培训等多元方式,搭建广泛活跃的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深圳龙华)启动仪式
图源:EyeShenzhen 公众号

COP29 “中国深圳日·创新驱动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边会
图源: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公众号
为广泛动员社会各界融入可持续发展规划落实工作,深圳凝聚红树林基金会(MCF)、R.I.S.E.等各类社会团体,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宣传,激发全社会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启动“守护深圳湾”“拯救勺嘴鹬”“重建海上森林”等品牌项目,开拓自然保育的社会化参与模式;推出《Tomorrow:深圳可持续生活地图》,将联合国17项SDGs简化为“价值倡导”“环保产品”“绿色空间”“低碳饮食”“循环利用”等10个可持续生活关键词,为大众推荐可持续相关的城市空间、产品和生活方式,让可持续融入日常生活。

Tomorrow:深圳可持续生活地图
图源:On the RlSE 公众号
03 建议与启示
当前,广州正加快建设具备全球吸引力、集聚力、影响力和控制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借鉴上海和深圳城市经验,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话语体系,塑造有辨识度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与交流“广州品牌”,将是广州链接全球网络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实力的有效路径。
基于广州已有工作基础,建议尽快结合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和最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完善17个SDGs本土化转译指标体系及监测机制,并按照“滚动评估”方式选取3-4个SDGs目标,尽快推进广州第二次开展地方自愿陈述报告发布并向联合国提交工作,构建广州从参与到引领可持续领域合作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相关评估研究发现,广州在“SDG8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SDG17伙伴关系”、“SDG3良好健康与福祉”、“SDG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等目标领域仍有短板,建议借鉴深圳经验,将SDGs的理念与实践融入城市治理体系,以编制可持续发展建设行动方案为引领,将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全空间无人体系构建、人类生命健康等新兴发展领域作为广州推进SDGs在地化落实的关键抓手,并以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从支撑国家强化国际合作和发声的更高站位,强化广州在相关试点、组织机构引入,以及实验室资源和配套政策等方面的国家支持。
建议借鉴上海、深圳等城市多元推广的做法,在已有“读懂中国”“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等交流品牌基础上,积极创建广州可持续发展国际网站、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峰会、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交流中心、可持续领域产品研发中心等,系统打造广州可持续发展专项指数、广州报告、广州产品手册等“广州品牌”“广州智慧”,立体、鲜活、可亲地展现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形象,积极将品牌营造转化成为链接国际组织机构、争取国家部际合作与战略资源、推介广州创新资源、吸引可持续发展领域科研机构布局的重要桥梁。
供稿|政府规划编制部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城市眼 | 面向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地方实践:上海、深圳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