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 编
吴雪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从事中国美术史与视觉文化研究,著有《吴雪杉中国美术史研究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大河颂:中国现代美术中的黄河》(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和《图像的焦虑:中国现代美术的12个观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

左右滑动查看书影图片
编后记
2019年适逢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古元诞辰百年,为纪念这位为中国美术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的老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两个纪念活动,一是2019年5月9日的“革命与艺术:纪念古元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二是同年10月的“古元画展:纪念古元诞辰百年”。这本论文集就是当年学术研讨会的成果。
研讨会和展览均由中央美术学院宣传部筹办。宣传部的秦建平、赵晶两位老师委托我来组织研讨会。应邀前来发言的学者们,除文集收录的部分外,还有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安雅兰(Julia Andrews)教授(发言题目为《古元的一张抗战时期的作品》)、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沈揆一教授(《古元与延安木刻运动的转型》)、广州美术学院的蔡涛副教授(《老实与“不老实”:古元艺术中的图像智力与身份构造》)、古元美术馆典藏部主任杨蝉聪(《香山文化对古元艺术创作的影响》)等,他们的文章因故未能收入文集。我自己当时发言的题目是《北京的早晨:古元对“新时代”的理解与再现》,后来考虑到水彩画是古元创作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会议论文主要集中在木刻版画,于是决定用本书收录的这篇水彩画文章替代当时的研讨会论文。
编辑文集时,古元的女儿古安村女士推荐了古元美术馆文博馆员徐霖的一篇综述性文字。为使读者更能贴近古元的生活与艺术,又选取古安村和徐冰撰写的两篇回忆文章。在2019年纪念古元诞辰百年的学术活动中,研讨会与展览是前后相续的一个整体,因而文集收入蔡萌记述策展活动的文字,算是完整呈现中央美术学院这一年举办的两场活动。
为研讨会、论文集付出辛劳的不只是发言人和论文作者,还有很多同事和朋友默默地做出过贡献。举办研讨会时,曾邀请殷双喜、宋晓霞、曹庆晖、张少倩四位教授担任会议学术主持和评议,李军和王华祥两位教授分别代表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版画系做了致辞。研讨会繁琐的幕后工作大部分是中央美术学院宣传部的吴琼、赵晶、宋曼青、何逸凡、孙文代劳。研讨会当日的会务工作主要由我的两位硕士研究生栾雨晴、王常浩承担。古安村女士惠允本书使用古元作品图版,冯宇帮助整理了部分作品图片。湖南美术出版社的编辑李震完成了文集的编排和审校。在这本论文集即将问世的时候,要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中央美术学院
文化遗产教学联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美术遗产):图书资讯丨革命与艺术:纪念古元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