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封面图由AI生成,仅供示意


小编:2024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指出: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


2025年2月6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开稿),指出本规划是杭州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政策和总纲,是编制下层次国土空间规划的法定依据和基础。


我们在持续整理全国各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发布情况,并汇总到知识星球与工作台网站。详情可见文末。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本文整理内容已汇总数据到网站
http://gui-hua.com


本次发布的《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正式公开稿,可以供大家作为规划和研究的依据。主要内容整理分享给大家,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公布链接。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行政辖区,包括上城、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临平、钱塘、富阳、临安10个市辖区,桐庐、淳安2个县,建德1个县级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上城、拱墅、西湖、滨江四区,以及萧山、余杭、临平、钱塘紧密联动的重点核心板块,面积880平方千米。



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














杭州市是浙江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


  • 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营造创新创业生态,集聚优质高教资源和科创资源,吸引科创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进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发展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平台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集聚智慧消费、时尚消费等功能。


  • 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国际化为引领,推进杭州旅游休闲业转型升级,构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一体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强国际交往,展现东方文化魅力。



发展目标














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


  • 到2025年,落实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锚固国土空间安全底线,加强市域空间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优主城、做强辅城、集聚县城、培育重镇,持续优化农业、生态、城镇、乡村空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 到2035年,全面形成安全韧性、集约高效、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促进农业空间稳定连片、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镇空间宜居适度、乡村空间精致舒朗,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 到2050年,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三条控制线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市域三条控制线图


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62.76平方千米(174.4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967.71平方千米(145.16万亩)。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到2035年,全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693.50平方千米。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647.90平方千米。



国土空间格局 主体功能区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县级行政区主体功能定位分布图


落实国家“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国家主体功能区要求和浙江省国土空间规划区县级主体功能分区方案,


县级主体功能区分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地区(即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经济地区(即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优势地区(即国家级城市化地区)、城市化潜力地区(即省级城市化地区)。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


构建“一主六辅三城、三江两脉八带”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国土空间结构,形成东西并进、南北互动的市域一体化格局。


一主,即主城。主城即中心城区,是杭州体现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浙江省会职能、彰显世界名城魅力的核心地区。


六辅,即辅城。包括萧山、良渚、临平、钱塘、富阳、临安六大辅城,是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综合性城区。


三城,即县城。包括桐庐、淳安、建德三县(市)的县城,是杭州西部地区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综合性城市。


三江,即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重点保护三江及其支流等大型水体及两岸生态系统。


两脉,即白际山-天目山、千里岗-龙门山两支大型山脉。维育大型山脉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发挥生态保护屏障作用。


八带,即由城市周边生态开敞空间构成的八条生态带。严格管控城市开发活动,为组团式布局提供隔离与缓冲空间。



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人口规模














到2035年,常住人口严格控制在1500万以内,城镇化率达到90%左右,实际服务管理人口2000万。



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在市域层面划分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5类规划一级分区,实现规划分区全覆盖。完善从规划一级分区、规划二级分区到用地用海分类的分级传导,逐步细化明确全域国土空间开发方向和主导功能,实现国土空间综合效益最优化。



市域农业空间格局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市域农业空间格局图


构建“三区一带多点”的农业空间格局。


三区。即东部水网平原农业区、中部低丘河谷农业区、西部山地丘陵农业区。东部水网平原农业区包括钱塘东部、萧山东部、临平西北部、余杭东北部,推进耕地集中连片整治,统筹发展规模化都市农业;中部低丘河谷农业区包括富阳、桐庐和萧山南部,利用园地等推进特色农业适度规模发展;西部山地丘陵农业区包括临安、余杭西部、淳安和建德,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


一带。即三江特色河谷农业带。推进优势农业适度集聚,推行生态化耕作方式,协调农业发展与流域生态保护。


多点。即多个现代农业园。发展绿色科技型现代农业,加强与文化、科普、休闲等功能融合。



市域村庄分类引导














按照城郊融合类、集聚建设类、特色保护类、精明收缩类和整治提升类五种类型对行政村进行分类引导布局。


城郊融合类村庄。指全部或大部分农居点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重点承接城市功能外溢,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就地城镇化与农民市民化。


集聚建设类村庄。指重点发展的潜力村庄,包括各级财政投入或市场资源投入较多的村庄和规模较大的村庄。引导进一步集聚人口和发展资源,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网络化布局。以中心村建设为导向,强化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经济。


特色保护类村庄。指入选或候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或省级及以上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其他经评价具有特色资源的村庄。加强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与挖掘,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利用村庄特色资源适度发展旅游和特色产业,为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人居环境提升提供空间保障。


精明收缩类村庄。指部分或大部分居民点位于灾害高风险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区或受高压走廊、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铁路线等重大现状或规划项目影响的村庄。限制新建、扩建活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分步有序实施撤村并点或局部搬迁,促进集聚发展。


整治提升类村庄。除以上四类村庄外的其余村庄。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优化生产生活布局,保障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需求,整治乡村人居环境,推动集约紧凑发展。



市域生态空间格局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市域生态空间格局图


锚固“蓝心绿底、三江两脉、绿楔融城”的生态空间格局。


蓝心绿底。蓝心即千岛湖及其汇水地区构成的生态涵养核心。保护千岛湖水源涵养区,保障长三角区域水源安全。绿底即自然生态基底。严格控制山地丘陵地区开发规模和强度,加强生态保育修复,充分发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碳、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


三江两脉。三江即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保护三江及其支流等大型水体及两岸生态系统,提升洪水调蓄和水质净化能力。两脉即白际山-天目山、千里岗-龙门山两支大型山脉。维育大型山脉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防范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风险。


绿楔融城。绿楔即城市周边八条生态带和城市蓝绿生态网络。八条生态带包括运河-半山生态带、东明山-良渚生态带、径山-苕溪生态带、西山-西湖生态带、石牛山-三江汇生态带、青化山-浦阳江生态带、萧东田园生态带、江海湿地生态带。城市蓝绿生态网络由河道、绿带等构成。结合生态带、城市蓝绿生态网络布局建设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等开敞空间,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缓解城市局部热岛效应,增加绿色宜人的休闲空间。



市域城镇空间格局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图


构建“主城-辅城-县城-重点镇-一般镇”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主城。由上城、拱墅、西湖、滨江四区及萧山、余杭、临平、钱塘紧密联动的重点板块组成,突出创新研发、金融服务、高端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交通枢纽等城市核心功能。进一步优化产业和居住功能布局,适当疏解过高密度地区人口,保护老城(即历史城区)格局肌理,提升老城活力,引导人口和岗位向主城新建地区集聚,提高主城人口承载能力。


辅城。包括萧山、良渚、临平、钱塘、富阳、临安六大辅城。萧山辅城由萧山城区、湘湖板块、空港板块等组成,良渚辅城由良渚板块、瓶窑板块、老余杭、南湖板块等组成,临平辅城由临平城区、临平经开区等组成,钱塘辅城由江海之城、钱塘站高铁新城等组成,富阳辅城由富阳城区、富春湾新城等组成,临安辅城由临安城区、青山湖科技城等组成。辅城承担主城功能外溢,是辐射周边区域的重要节点,进一步增强产业功能,增加产业空间,增加就业岗位,吸纳新增人口。


县城。包括桐庐、淳安、建德三县城,重点布局环境友好型产业,做强生态涵养、休闲旅游、会议度假等功能,新增建设用地资源要素向县城集聚,增加城镇产业和公共服务用地,推进县域人口城镇化。


重点镇。包括20个重点镇,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其对周边乡镇地区的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通过特色产业和公共服务吸引周边村民城镇化。


一般镇。包括71个一般镇,支撑城乡一体化发展与乡村振兴,实现集约化、特色化发展。



构建城乡生活圈














形成城市生活圈和镇村生活圈,作为城乡地区公共服务配置的基本单元,配备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养老、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助残、行政服务、公共安全、商业等服务设施。


城市生活圈按照15分钟步行可达的要求构建,平均规模3平方千米-5平方千米,服务常住人口约5万-10万人,配置生活所需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


镇村生活圈结合乡镇村体系构建,按照乡镇、行政村、较大规模自然村三级,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基础型生产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


构建儿童友好、青年友好、老年友好、国际友好等全民友好社区。



绿色开敞空间














以杭州深厚的风景园林文化和“江、河、湖、山、田”的生态基础网架为依托,完善“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村镇)公园-游园”四级城乡公园体系。逐步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进园”的目标。


结合自然山水、人文资源,连通公园绿地与开敞空间,完善“区域(省)-市-社区”三级城乡绿道体系,支撑国家步道体系构建。到2035年,绿道达5000千米以上,基本实现居民5分钟步行可达绿道。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总体格局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形成“一城三世遗、六廊多要素”的总体结构。


一城为杭州历史城区,三世遗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3处世界遗产,六廊为6条遗产富集的线性文化廊道,多要素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



市域综合交通系统 – 对外交通规划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1、航空系统规划


提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枢纽功能。提高机场设施规模与保障能力,扩建机场飞行区,加快建设第三、第四跑道项目及配套工程,完善航站区、货运区布局;增加机场东南侧集疏运道路,加强机场与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接驳。到2035年,机场旅客年吞吐能力达到9000万人次,货邮年吞吐能力达到230万吨,出入境客流比例达到20%以上。


完善通用机场布局。在现状建德千岛湖通用机场基础上,在富阳、临安、桐庐、淳安等地增设通用机场,提高城市应急救援保障、森林防火等能力与效率。


2、铁路系统规划


(1)高速铁路。构建多向辐射的高速铁路通道,形成辐射全省、快连长三角、通达全国的高铁网络。东北方向增加上海经乍浦至杭州铁路和上海至杭州、苏州至杭州等城际铁路,预控上海方向超高速铁路建设空间;西北方向增加南京至杭州铁路二通道、杭州至临安至绩溪铁路;东南方向增加杭温铁路、杭州至宁波城际铁路;西南方向增加杭衢铁路、金建铁路。新建望江门铁路越江通道等联络线,扩建艮山门动车所,新建杭州西动车所和江东动车存车场。


(2)普速铁路。增加杭州湾货运铁路,外迁中心城区铁路货运,逐步搬迁客车机务、车辆设施至杭州南站,铁路望江门道口以南的浙赣线铁路以及场站设施转化为城市功能。


(3)市域(郊)铁路。优先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发展市域(郊)铁路。新增杭州至德清市域铁路、下沙至长安市域铁路等。


(4)铁路客货运枢纽。构建杭州东站、杭州西站、杭州站、杭州南站、钱塘站为主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萧山机场站预留发展为空铁联运重要客运节点的条件。新增星桥普铁货运站,建设江东公铁水联运枢纽,预留仓前、江东动车货运基地。


3、公路网络规划


(1)高速公路网。构建“两环十三射五连”高速公路网络。新增扬州至乐清高速(杭州段)、杭州至上饶高速,分段启动杭州绕城高速公路立体化快速化改造。到2035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200千米。


(2)普通国省道网。提高普通国省道对乡镇、开发区(园区)、旅游景区、交通枢纽的覆盖水平,鼓励城镇内部的公路按照城市道路标准建设。到2035年,普通国省道总里程达到2000千米。


4、内河航运规划


推进骨干航道扩容提升。提高京杭运河、杭甬运河、钱塘江、杭湖锡线、杭申线等航道等级,预留杭甬运河萧绍段复线建设空间。优化内河作业区布局。优化完善杭州港作业区功能布局,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中心城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完善中心城区文化交往、金融服务、创新研发、高端商务等城市核心功能,强化辐射能级。


老城重点建设国际化旅游休闲中心和消费中心,持续放大西湖的文化影响力,活化展示南宋临安城遗址的历史格局和重要节点,形成旅游观光、城市体验、文化交往、时尚消费的窗口。


中心城区东部重点建设门户枢纽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主平台,提升钱江新城、钱江新城二期、东部湾新城的金融服务、高端商务、对外贸易功能;促进下沙板块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完善杭州东站地区门户枢纽功能;做强九堡乔司地区贸易集散中心功能。


中心城区南部重点建设会展之都、赛事之城和浙商企业总部中心,加强滨江区辐射带动作用,强化钱江世纪城浙商总部基地和商务办公功能,举办国际会展演艺、体育赛事和文化交往活动。


中心城区西部重点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和全省科教中心,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引擎,加强杭州西站地区门户交往功能,培育城西文教区创新生态网络。


中心城区北部重点建设东方文化交往平台,加快建设大城北地区,推进杭钢等地区功能转型,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中心城区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和乡村发展区等5类一级规划分区。


城镇发展区进一步细化至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物流仓储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区、战略预留区等规划二级分区,对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进行结构化控制。


重点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钱塘江滨水公园带、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公园带等大型结构性绿地的建设。在杭州西站、钱江新城二期、钱江世纪城、大城北等重点地区,推进综合公园的布局与建设;重视百姓身边公园建设,按规范落实社区公园,见缝插针实施街心花园、口袋公园等微型公园;持续推进沿路、沿河带状公园建设。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共汽(电)车为基础,水上巴士和公共自行车为特色的公共交通系统。


促进高快速路网一体化。构建“三环八横五纵十三射多连”高快速路网,支撑主城与辅城融合发展,加强辅城之间快速联系,推动辅城快速路成环成网,实施主城快速路网瓶颈节点改造。


有效保障基本停车需求。通过内部挖潜增效、规范管理、共享停车等手段,改善老旧小区等基本车位供给。


提升慢行网络密度和连续性。改善慢行空间品质。


集中建设物流园区。均衡布局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区域协同














提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枢纽能级与国际链接度,与上海浦东、虹桥等周边机场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完善铁路枢纽和网络建设,加强与京津冀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城市的联系。依托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打造空公铁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完善上海、宁波、金华等方向的物流通道,加强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海河、海铁等多式联运,提升全球供应链组织能力。


以杭州高新区、杭州综合保税区、江南科技城、临空经济示范区为重点建设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构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辐射带动区”开放新格局。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化升级,建设数字贸易重要枢纽。在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江南科技城等地区打造金融服务创新区。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接轨服务大上海,加强与长三角其他都市圈合作互动。发挥对长三角南翼辐射带动作用。


引领杭州都市圈协同发展,完善都市圈空间格局,共建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以上内容为依据规划成果图顺序整理,其余各部分内容例如:专项设施规划、土地集约利用、规划实施保障等未纳入整理,详情可查看原文。


各地规划、最新政策,已整理至网站:
http://gui-hua.com


相关阅读:

规划政策库工作台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每日内容持续更新中,VIP会员网站扫码加入,或文末扫码进入知识星球领取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匠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要点与规划图集分享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