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讯 | [中国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新模式/东岸板道西段开放/BGIS系统/翠屏河活化/铅矿洞工业遗迹活化(2025.2) 国际资讯 | [中国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新模式/东岸板道西段开放/BGIS系统/翠屏河活化/铅矿洞工业遗迹活化(2025.2)](https://weixin.caupdcloud.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2-1739409831.webp)
1月16日,香港特区政府举办了“片区开发”模式简介会。该模式是特区政府推动北部都会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挑选大规模用地(涵盖商业开发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由赢得投标的项目发展商综合开发,加强企业参与片区建设,同时减少政府财政支出。三个片区开发项目分别位于洪水桥/厦门村新发展区、粉岭北新发展区和新田科技城,占地面积分别为12.5公顷、15.9公顷和18.6公顷。
为进一步落实北部都会区的发展,特区政府还计划采用“加强版传统新市镇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政府将收回并清理所有即将发展的私人土地,随后确定土地开发的用途。在收回和清理土地之前,政府允许私人土地的业权人提出原址换地申请,但需符合特定的准则和条件。这一举措与“片区开发”模式相辅相成,旨在通过多元化的土地开发策略,推动北部都会区的整体发展,同时兼顾私人土地业权人的利益。
资讯来源:https://www.nm.gov.hk/sc/northern-metropolis#s1
![国际资讯 | [中国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新模式/东岸板道西段开放/BGIS系统/翠屏河活化/铅矿洞工业遗迹活化(2025.2) 国际资讯 | [中国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新模式/东岸板道西段开放/BGIS系统/翠屏河活化/铅矿洞工业遗迹活化(2025.2)](https://weixin.caupdcloud.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0-1739409831.gif)
1月26日,北角东区走廊下的东岸板道(西段)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段长约1.1km的板道连接了东岸公园主题区与北角海滨花园,标志着港岛北海滨从坚尼地城至北角得以贯通(图1)。
![国际资讯 | [中国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新模式/东岸板道西段开放/BGIS系统/翠屏河活化/铅矿洞工业遗迹活化(2025.2) 国际资讯 | [中国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新模式/东岸板道西段开放/BGIS系统/翠屏河活化/铅矿洞工业遗迹活化(2025.2)](https://weixin.caupdcloud.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1-1739409831.jpeg)
图1 香港东岸板道(西段)滨海公共空间
东岸板道是香港政府优化海滨的重点项目,其设计以“城市海浪”为概念,全长约2.2km,其中西段700m连接东岸公园主题区至北角海滨花园,其余400m为优化后的北角海滨花园。板道不仅设有共享径供市民步行、慢跑、骑单车,还设有行人专用路径、观赏日落的阶梯式座位、游乐空间、健身设施和钓鱼平台等。此外,板道在维港首次引入了开合桥和转盘桥,以便船只在需要时进入近岸水域,兼顾了畅达性与运作需要。
东岸板道的开放是香港滨海公共空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选择,还强化了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海滨景观。东岸板道(东段)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陆续完成,届时全长约13km的海滨将正式打通,连贯坚尼地城至筲箕湾。这将进一步提升香港滨海公共空间的连贯性和可达性,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海滨体验。
图1及资讯来源:https://sc.news.gov.hk/TuniS/www.news.gov.hk/chi/2025/01/20250123/20250123_184019_773.html?type=category&name=infrastructure
香港生物多样性地理信息系统上线:一站式了解本地物种
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于2025年1月正式推出生物多样性地理信息系统(BGIS: Biodiversit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为公众提供一站式平台,方便了解本地物种信息(图2)。该系统是“香港生物多样性资讯站建设计划”的第二阶段成果,资讯站是《香港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推动能力建设和知识共享的重要项目。BGIS载有过百万条本地物种出没记录,这些记录由渔护署、合作机构以及科研和公民科学项目整合而成,并与资讯站内其他包含物种介绍和相片的数据库相连。系统新增“按区域搜索”功能,公众既可通过物种名称搜索,也可按地理位置查询区域内的物种。未来,渔护署将继续与更多合作机构合作,为资讯站贡献数据,并组织相关公民科学活动,促进公众参与数据收集和知识共享,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图源:https://bih.gov.hk/tc/bgis/index.html
资讯来源:https://sc.news.gov.hk/TuniS/www.news.gov.hk/chi/2025/01/20250117/20250117_143458_860.html?type=category&name=environment
翠屏河活化工程:引入智能控制系统,打造香港河畔绿洲
位于九龙东观塘商贸区的敬业街明渠翠屏河往日如遇暴雨,水位便会升高,引致水浸。为减低水浸风险,当局对明渠进行了活化处理。活化工程主要为挖深部分河床,在下游装设智能水闸,以新技术管理河道水位。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翠屏河的运作由一套精密的系统控制,该系统连接天文台的天气预报系统,同时河道内安置了水位监察仪器,收集河水、潮水水位资料,通过分析数据,再按实际情况作出调控。二是下游的智能水闸随潮汐升降调节水位,恶劣天气时维持排水能力,同时营造小瀑布景观。三是沿河设三个旱季截流器改善水质。四是明渠上设人工浮岛,随潮汐升降,提供近水体验。五是为塑造生态保育和实用性俱备的河道环境,安装岩石池,栽种水生植物,用天然材料取代部分混凝土河床,吸引物种栖息,打造林荫走廊。七是为便利市民出入,沿河建六条跨河通道。
作为助力九龙东绿色核心商业区建设的关键项目,翠屏河有望成为观塘特色绿化河道走廊,贯穿住宅和商贸区,同时吸引更多跨国公司、金融机构,以及初创企业进驻九龙东,增加休憩空间,助力市民实现工作生活平衡,促进香港城市更新与绿色发展(图3)。
![国际资讯 | [中国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新模式/东岸板道西段开放/BGIS系统/翠屏河活化/铅矿洞工业遗迹活化(2025.2) 国际资讯 | [中国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新模式/东岸板道西段开放/BGIS系统/翠屏河活化/铅矿洞工业遗迹活化(2025.2)](https://weixin.caupdcloud.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4-1739409832.jpeg)
图3 翠屏河活化工程
图3及资讯来源:https://sc.news.gov.hk/TuniS/www.news.gov.hk/chi/2025/01/20250124/20250124_113230_113.html?type=category&name=environment
莲麻坑铅矿洞活化为开放式博物馆:香港工业遗迹的新生
莲麻坑铅矿洞曾是香港规模最大的铅矿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曾是本地规模最大的铅矿场,其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早年荒废后成为重要蝙蝠栖息地,于1994年被列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
为使公众了解莲麻坑铅矿洞的价值,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与土木工程拓展署合作,经历一年多时间,将铅矿洞活化为开放式博物馆(图4),已于2024年12月底向公众开放。活化工程包括巩固和防护,例如矿洞内外皆加装岩石丝网,防止松散、细碎的石块掉落;并在矿洞一带增设各种设施,包括解说牌、路标、凉亭、长椅等,提升游览体验。
该项目不仅保存了香港采矿业的历史记忆,还通过创新的活化方式,将工业遗迹转变为公众教育和休闲的场所。这一项目展示了香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UPI
图4及资讯来源:https://sc.news.gov.hk/TuniS/www.news.gov.hk/chi/2025/01/20250103/20250103_140222_214.html?type=category&name=environment
[俄]经济特区投资吸引力评级结果/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计划制定(2025.2)
[荷]莱顿中央火车站片区改造/乌德勒支省《扩建地区绿地建设指南》/南荷兰省地热储能创新(2025.2)
[英]规划政策改革以应对住房危机/国家信托启动大型生态恢复计划(2025.1)
![国际资讯 | [中国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新模式/东岸板道西段开放/BGIS系统/翠屏河活化/铅矿洞工业遗迹活化(2025.2) 国际资讯 | [中国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新模式/东岸板道西段开放/BGIS系统/翠屏河活化/铅矿洞工业遗迹活化(2025.2)](https://weixin.caupdcloud.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5-1739409833.webp)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国际资讯 | [中国香港]北部都会区开发新模式/东岸板道西段开放/BGIS系统/翠屏河活化/铅矿洞工业遗迹活化(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