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2021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建设“共富工坊”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一项创新举措,是依托跨区域、跨领域党建联建机制,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工厂车间等创办而成的工坊式创业就业平台,旨在促进农民就近就地灵活就业,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的共富新图景,以此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
截止目前,浙江省累计建成各类“共富工坊”11145家,吸纳农民就业49.8万人,其中低收入农户4.9万人,乡村特色产业得到发展,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共富工坊”逻辑框架图
图源:陈章纯,胡春,倪考梦.小切口大作为——浙江“共富工坊”的实践探索[J].中国发展观察,2023,(06):118-121.
01

组织共建:“政府+企业”党组织结对合作,促成“工坊+村集体+农户”共同增收
由县、镇党组织牵头,发挥政府的中介职能和政策保障、龙头企业的生产和技术优势、村集体的土地和房屋资源,共建“共富工坊”。
如衢州常山县柚香谷“共富工坊”,以生产网红产品“双柚汁”闻名。县以扶持强村公司为目标,主动牵线、多方洽谈,成功促使企业党组织与8个乡镇(街道)37个行政村结对共建,村集体共流转1.5万亩土地打造国内最大的香柚、胡柚种植基地;企业和村集体盘活闲置厂房,利用县工业园区原皮尔轴承厂建设“柚香谷”公司深加工基地、香柚冷链仓储中心和青果晒场。同时,充分结合“双柚”一二产现有优势,开发农旅IP,打造一个以“双柚”为主题的大型“三产融合”示范产业园,植入高端民宿、特色餐饮、休闲体验等多元业态,以“柚子的一生”为主题,推出研学、亲子、运动等系列参观线路,盖了“双柚”种植、生产加工、物流运输、观赏娱乐,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得益于“柚香谷”品牌效应,胡柚收购价格从0.5元/斤涨到2元/斤,村集体从土地租赁、房屋租赁、项目共建中获得收益。工坊每年带动周边300余名农户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5万元以上。

“共富工坊”多方共赢的组织模式图
图源:陈章纯,胡春,倪考梦.小切口大作为——浙江“共富工坊”的实践探索[J].中国发展观察,2023,(06):118-121.

柚香谷景区平面布局图
图源:自绘

柚香谷“共富工坊”生产厂房
图源:浙里浙声公众号

香柚种植基地
图源:衢州组工公众号

资源整合:精准对接供需双方,优化资源配置
如温州文成县巨屿镇方前富民“共富工坊”通过整合方前村来料加工一条街、秀水家园二期小区来料加工聚集点、库区移民村来料加工聚集点三大来料加工聚集区,共32家来料加工企业,重点面向下山搬迁户、留守妇女、低收入农户等,将企业部分生产工序导入乡村,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具体通过企业送料派单、推荐工厂就业等帮扶措施和“宣传+学习+试工+上岗+帮带”一条龙服务帮助村民就业,目前已吸纳富余劳动力600余人。为进一步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工坊还打造了休闲会客厅、儿童游乐场等八大服务场景,让村民们真正下得来、稳得住、富得起。

文成县方前富民“共富工坊”布局图
图源:自绘

文成县方前富民“共富工坊”
图源:文成县融媒体中心

人才引擎:“科技特派+乡贤指导”,推动工坊持续发展
实行“一乡一名科技特派员”制度,一方面,以科技特派员的形式引导高水平人才下乡,建立法人和团队科技特派员制度,充分利用人才、项目、成果等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和支撑地方产业发展。
如台州市指派实用技术人才、科技特派员、企业技术人员等专业力量“入坊教学”。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支持青年回农村,组织乡贤回农村,建立乡贤服务激励机制、乡贤帮乡亲机制以及“新乡贤+公益”帮富机制,鼓励乡贤以定点帮扶、对口支援、结对共建等方式实现精准帮扶。
如台州临海市创新打造新乡贤“共富学堂”,支持各类“田秀才”“农创客”组成乡贤“导师团”,以共建教育实训基地、下沉一线结对指导、“云上成校”在线直播等形式,免费为群众开展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电商应用等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升自我发展“造血”能力。
2024年,浙江省共派出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农经管理等领域479名科技人员奔赴山海一线,为乡村振兴和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临海市新乡贤“共富学堂”布局图
图源:自绘

临海市新乡贤“共富学堂”
图源:临海市委统战部

数字化运用:“平台+数治”,提升工坊运营效能
如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共富食堂”依托市“数智就业”服务平台、区“红色三方在线”等智治平台,精准摸排有劳动能力且有工作意愿的低收入对象,根据文化程度、年龄、工作经历等特点,精准匹配便民餐厅厨师、保洁员、服务员等各类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

半山街道“共富食堂”布局图
图源:自绘

多类型工坊:因地制宜,助力工坊多样化经营和农户多样化就业
如临海市彩灯“共富工坊”通过“企业送单、工坊派单、农户接单”模式带动村民开展来料加工;嘉兴秀洲区真真老老“共富工坊”将村因土地流转、产业调整产生的富余劳动力定向吸收至企业生产车间工作;丽水庆元县香信谷“共富工坊”通过定向收货、直播卖货,助推“山货出山”;杭州淳安县氧心谷“共富工坊”将闲置农房改造为“共享民宿”,经营发展旅居养老产业,村集体、村民和民宿经营者共同参股、共分收益。

淳安县东树坑村氧心谷全景图
图源:杭科院艺术设计学院公众号

淳安县氧心谷“共享民宿”
图源:淳安发布公众号
02
一是各区可依托乡村特色资源,如增城荔枝、白云蔬菜等,探索通过“政府+企业”结对共建模式,建设生产和经营模式多样化的“共富工坊”,吸纳周边村民进厂务工、计件加工或参股运营。
二是搭建数字管理平台,动态监测、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和农户就业、生产供给。
三是探索出台资金补助、平台搭建、用地保障、示范评定、人才聘请、技能培训、淡季就业等激励政策,推行“1名乡镇领导+1名企业科技特派员+1名乡贤”的工坊帮扶小组工作模式。
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是我院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培育搭建的科技创新平台,是院“技术特色中心”之一。中心依托规划设计二所在乡村规划与建设领域的长期积累,形成了从规划到管理再到落地实施的全流程专业化服务团队,致力于打造以乡村规划、乡村建设管理、“百千万工程”为核心,聚焦乡村空间资源优化配置、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乡村风貌品质提升、乡村发展政策制度完善等乡村发展关键问题的研究咨询机构,为广州市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供稿|规划设计二所 · 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中心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百千万工程㉓|“小工坊”释放“大能量”——浙江“共富工坊”描绘共富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