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分享】县域有所为——差异化发展、市场化配置、制度型开放

【学术分享】县域有所为——差异化发展、市场化配置、制度型开放

刘亭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


县城作为我国城镇体系的基础组成,发挥着连接城市、服务乡村和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层面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青年作用日益凸显。既有东部地区江浙一带的新农人等青年入乡创业,也有中西部地区新生代的农民工、高知青年,返县返乡助力乡村振兴。

今天专家学者们围绕县域发展、城镇化进程如何回应青年诉求这个主题,探讨了如何运用规划引导、机制创新、政策供给等手段,破解青年人才由城到乡的流动性困局,提出了许多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下面结合个人的一些想法,小结一下,谈三个观点:
第一,把握差异性发展。一家一户、一县一乡各有不同,不管是区域还是人群,都要求应更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讨论青年回乡问题上,不能仅仅只看到少数精英或者大学毕业生,更多的普通人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关注。年轻人回乡,一定会基于综合的性价比进行选择。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作为一种可移动的人力资本,肯定会优先选择那些生活成本较低、生产收益较高的地方。为此,要在努力把握差异化认知的前提下,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切实提升年轻人就业和发展的综合性价比。
第二,强化市场化配置。县域的发展,从特定角度看,实际上是县域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产生的财富效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劳动、资本、土地、知识等多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优化整合、恰当配置所创造出的总量扩大和财富积累。政府需要有足够的市场化意识,善于发挥市场配置要素的“决定性作用”,相应地从这个角度提供及时和对路的政策供给。很多县域的产业和经济,就是这样无中生有、由小变大发展起来的。发言中的湖北黄冈艾草和菊花的生产销售就是例子。“不畏浮云遮望眼”,发展也不能因为局限于既有现状“望而却步”,还是要去逐步地创造条件加以改变。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区域间人员的良性流动,促进青年在获得知识、技能后能更多地回流到县城。强调市场化配置,但不要囿于物本主义的发展观。“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安吉余村的发展,就是立足于市场化的运作,深入挖掘和调动人尤其是年轻人内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彰显出不可多得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力量。

第三,推进制度型开放。不管是乡村振兴还是城乡融合,所有的发展和进步,都是在特定的制度下进行的。制度改革不到位,有些努力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要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探索制度文明创新。制度不仅是法条和规定,更体现在实施和践行。要遵循知行合一原则,打造一个有温度、可感知的营商环境。如果青年回到县城,就像“侯门一入深如海”,没有所谓的“社会关系”就寸步难行,县城或县域治理就有问题,反映出制度型开放的受限和不足。制度型开放不仅仅是对外的,对内对县域也一样。跳出地方性的封闭和狭隘,以开放和包容的治理吸引外来要素的融入,才能创造青年回乡入县成长的明天、发展的未来。

【学术分享】县域有所为——差异化发展、市场化配置、制度型开放

县域城镇化如何回应青年诉求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学术分享】县域有所为——差异化发展、市场化配置、制度型开放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学术分享】县域有所为——差异化发展、市场化配置、制度型开放

希望您为喜欢的内容点个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术分享】县域有所为——差异化发展、市场化配置、制度型开放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