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国当前使用的多重剥夺指数是40余年持续研究开发的综合性指标,是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级部门划定更新区、制定更新政策和分配更新资金的重要依据,对改善相对贫困社区的物质环境、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本文首先梳理了三个不同阶段多重剥夺指数与城市更新相结合的典型政策与更新行动;其次,剖析了多重剥夺的理论基础以及指数构建的具体方法和内容;再次,重点聚焦该指数在大伦敦“区域—地方—社区”各级空间单元中对城市更新区识别与城市更新行动指引的应用方式;最后,具体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三点建议,即建构社区层级数据库,识别辅助城市更新区,按需分配更新基金,以期为我国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城市更新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城市化水平进入一定发展阶段后面临的主要任务。202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89%,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的后期。长期以来,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效率优先的价值导向使得社会矛盾和城市问题不断积累。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城市空间的治理要求从早期的“促进增长型”转变为“社会公平型”。
然而,当前的更新模式对“房地产化”仍有较为严重的路径依赖,存在供给与需求脱钩,更新区划定缺乏正义性和公平性等问题。因此,笔者尝试通过对英国多重剥夺指数的理论发展回顾以及对其在城市更新实践中系统性应用的介绍,为中国进一步完善以社会公平为目标的城市更新评估指标构建和城市更新区识别与划定提供借鉴。
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先驱国家,英国早在19世纪末的社区改良运动(Settlement Movement)中便将城市中的贫困社区及居民作为服务对象,通过建立安置房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贫困现象的相关理论研究和贫困社区的治理,也一直是英国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代,随着二战后物质条件和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英国学术界开始重新思考贫困的含义,进而发展出了多重剥夺理论及相关剥夺指数。该理论的发展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图1)。

注:*社区新政是对贫困程度最高(后10%)的39个社区(平均每个社区有1万名居民)进行为期10年的综合更新计划,包括对地方和服务基础设施(学校和学院、社区建筑、保健中心和交通)的大量投资;
**稳健起步是根据地方剥夺指数以及后来发展的多重剥夺指数确定的贫困程度高(后20%)的社区,主要为邻里托儿所倡议和其他旨在支持弱势儿童和家庭的项目提供资金。此外,通过建立社区儿童中心来提供各类综合性服务,旨在支持儿童的学习技能、健康和福祉以及社交和情感发展;
***体面住房是英国政府承诺到2010年使所有社会住房达到基本居住标准(包括现代化设施配套、适宜热舒适度、合理维修状态等),其中一半以上的资金投在英格兰最贫困的117个地方。
1997年新工党当选后立即成立了“消除社会排斥工作组”(Social Exclusion Unit),以应对保守党时期市场主导的城市更新所加剧的社会分化问题。该工作组对英格兰1300个最贫困社区的剥夺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于1998年发布报告《团结英国——邻里复兴国家战略》(Bringing Britain Together: A National Strategy for Neighbourhood Renewal),提出了整合政府各部门资源,实施综合性更新的战略构想。2000年,英国环境、交通和地区部委托牛津大学社会劣势研究中心在对地方剥夺指数审查的基础上,开发更加综合全面的“多重剥夺指数”(IMD),旨在捕捉不利个人和地方发展的因素,系统识别发展弱势地区,追踪监测社区层面的发展差距,该指数成为英国中央与地方各部门制定政策的重要衡量标准。2001年,英国政府正式出台“国家邻里复兴战略”(The National Strategy for Neighbourhood Renewal),将缩小弱势社区在就业、安全、健康、教育、住房和环境等方面的差距定位为政治优先事项。同时,针对通过IMD被评定为“严重贫困”的88个地方,政府设立“邻里复兴基金”(Neighbourhood Renewal Fund)。该基金通过地方战略伙伴关系(Local Strategic Partnership)进行管理和实施,建立起基于“证据”的项目申报和监测评估机制,推动了英国社区更新的制度化。

注:表中空格表示不涉及。
以英国2019版多重剥夺指数的构建方法为例。该技术框架建立在牛津大学社会劣势研究中心研究团队自2000年以来开发和完善该指数的实践经验积累之上,构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7个阶段(图3)。(1)界定领域。基于对多重剥夺概念的清晰界定,通过文献分析、德尔菲专家咨询(Delphi Method),确定“收入”“就业”“教育、技能和培训”“健康和残疾”“犯罪”“住房和服务”“生活环境”七大领域。这一框架强调指数构建应由理论驱动而非数据可得性驱动;(2)选择指标。选择具有国家统计质量的权威数据源,遵循内容直接性,数据可得性、及时性、可更新性,统计稳健性等原则,对所能获取的指标进行适用性检验审计,为各领域确定具体指标(表2);(3)数据处理。应用收缩估计即经验贝叶斯估计方法(Empirical Bayes Method),利用大区域的均值数据对统计误差较大的小区域数据进行修正,以提高其可靠性;(4)指标合成。对收入、就业等指标测量单位相同且互不重叠的领域直接加总计算;对教育等包含不同时期、不同群体指标的领域,采用最大似然因子分析法(Maximum likelihood Factor Analysis)合成领域得分;(5)得分转换。将领域得分排序并转换为截断指数分布(Truncated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确保各领域可比且控制抵消效应,避免某一领域的严重剥夺被其他领域的良好表现稀释;(6)加权合成。基于研究文献、政策需求和专家咨询,对七大领域赋予差异化权重,加权计算得到多重剥夺指数;(7)区域汇总。针对地方政府等较大区域,将多重剥夺指数、各领域指数和补充指标进行汇总。




2011年,哈林盖区东部的托特纳姆(Tottenham)地区爆发了蔓延整个英国的、前所未有的严重骚乱【2011年8月,一男子在托特纳姆被警察枪杀,引发了英国各大城镇的骚乱、抢劫、纵火。英国各地共逮捕3003人,1984人受到与骚乱有关的各种罪行的刑事指控】,大量房屋遭到破坏。冲突解决后,伦敦市长宣布成立市长更新基金(Mayer’s Regeneration Fund)支持该地的长期复兴,通过GLA和哈林盖议会之间的战略合作,在哈林盖地方规划(Haringey Local Plan)中确定了在托特纳姆等重点地区启动数亿英镑的大型综合更新行动计划,重点改善环境和基础设施,孵化新就业岗位,提供高品质住房,以缓解社会的不平等问题。具体更新措施包括:街道、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的环境重塑;社会住房改造;空置房屋的再利用和开发;依托火车站、地铁站、热刺足球场等门户空间与地标场所的片区再开发;以及建造新的商场、酒店、学校、可负担住房等。
2011年托特纳姆暴乱后,哈林盖区成立了托特纳姆工作组(The Tottenham Taskforce),负责监督《托特纳姆规划》(A Plan for Tottenham)这一综合更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2013年,该工作组启动了“托特纳姆社区营造和更新”(Tottenham Placemaking and Regeneration)行动,并委托专业社区咨询机构桑丁斯(Soundings)开展社区咨询工作,形成了《托特纳姆战略更新框架》(Tottenham Strategic Regeneration Framework)。该框架针对多重剥夺指数涉及的各领域作出了回应,确定了七大优先发展事项:(1)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建设新学校,拓展学习机会,提高青年高等教育入学率;(2)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主要通过吸引重大投资,改善就业机会,扶持本地企业发展等方式;(3)改善住房供给,主要通过改造既有房屋和建造新的优质房屋,提供多种价格和使用期限的房屋选择,满足多元化住房需求;(4)优化交通连接,改善铁路、地铁和公交服务,完善步行和自行车路网;(5)提升公共服务,包括改善医疗设施、加强治安管理、建设年轻人社交网络;(6)塑造地方特色,以托特纳姆热刺球场为核心地标,打造优质公共空间,提供更好的聚会、购物和休闲场所;(7)建立多方合作伙伴关系,统筹资金支持,确保项目高质量实施。
2014年奥雅纳公司(Arup)被委托制定《托特纳姆空间发展框架》(Tottenham Physical Development Framework)。该框架建立在充分回应社区发展优先事项的基础上,形成了“三纵两横”的空间发展骨架,串联了多个更新节点(图6)目前已完成的节点包括:诺森伯兰公园站(Northumberland Park Station)广场、七姐妹站(Seven Sisters Station)绿地、德莱恩公园(Down Lane Park)等多个公共空间改善项目;霍尔科姆市场(Holcombe Market)、布罗德沃特社会住宅(Broadwater Farm)、青年与艺术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等多个建筑改造项目;地铁站周边混合功能住宅区、学习中心、保健中心、李谷公园自行车道等多个新建项目。根据《托特纳姆更新社会价值评估报告》(The social value of regeneration in Tottenham)中的IMD评估和社区问卷调查,许多更新举措受到当地居民的广泛欢迎。最新2019IMD与2015IMD监测面板数据对比显示,4个主要车站片区的空间剥夺程度具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图7),印证了更新行动在改善区域社会经济状况方面的显著成效。

城市更新是推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课题。英国多重剥夺指数从社会视角出发,关注相对剥夺概念,将人的社会需求置于核心位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多维度的理论和方法,聚焦弱势群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具体剥夺领域,有助于更加深入、精准地认识和判断城市问题。笔者通过对英国多重剥夺指数的应用进行解析,认为其经验可为我国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以下启示,包括建构社区层级数据库,辅助识别城市更新区,按需分配更新基金(图8)。

英国多重剥夺指数能够在国家、区域、地方、社区各个层级有效使用,建立在其低层超级输出区形成的完善的、平均人口1500个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级地理统计单元之上,这使得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稳定的社会基础数据成为可能。作为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街道和社区层级是民声民意的重要载体,触及居民最广泛的生活需求,然而在这一层级的数据存在获取难度大、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难以在多尺度空间中有效应用。2016年以来,“城市体检”的出现为我国城市更新走向科学化、精准化以及建立社区数据库带来了新的契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分别提出各有侧重的体检评估指标体系,整合了百余项关键指标;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座试点城市展开多领域、多层级、“一张图”的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搭建,在社区层面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和大数据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社区体检”。但总体而言,我国城市体检仍处于探索初期,指标体系需更趋稳定,统计单元尺度有待统一,数据质量和时效性仍需提升,而精细化的体检评估建立在具有统一标准的社区层级统计单元之上,因此,应尽快打通基层社区治理单元,建立具有统一标准的社区级数据库。
当前,我国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侧重对物质空间要素(如覆盖率、拥有量)的评估,存在对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失业人员等)关注不足以及关注领域不足(如心理健康、犯罪现象等)的问题。为弥补以上不足,我国地理和城市研究或规划领域的学者已经进行了相应探索。例如:袁媛等以广州市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收入、就业、教育、住房、健康5个领域13个指标组成的空间剥夺指标体系;此外该团队以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纵向对比了广州市域范围内以居委会和街道为空间单元的剥夺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胡西武等通过收入、教育、生活、居住环境与公共服务可达性5个领域35个指标组成的空间剥夺指标体系,对宁夏70个生态移民村进行了空间剥夺测度;雒占福等对构建了由生活、医疗、休闲、教育等8个领域26个指标组成的居住环境剥夺体系,对兰州主城区进行居住环境剥夺的识别。这些研究成果展现了在区域和城市层次将多重剥夺指数作为辅助更新区识别的可行性。因此,笔者建议将多重剥夺指数作为城市体检的补充指数,从人的需求和城市发展需求协同出发,共同精准识别城市问题和居民需求,并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城市更新区。
阳建强(通信作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yjqseuud@126.com
英国法立“城市开发公司”的机构属性评析——兼议英国城市更新实践经验与我国城市更新机构的建设
排版 | 徐嘟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期刊精粹 | 英国城市更新区识别中多重剥夺指数的应用与启示【202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