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城市交通》2025年壹期目次总览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可达性

封面说明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可达性:客群服务与空间融合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效益的发挥和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车站的可达性及其带来的客流效益。对于超(特)大城市中心区而言,车站的高可达性意味着更好的步行环境和空间品质;对于中等线网规模城市而言,车站的可达性更强调尽可能扩大覆盖人群和服务范围。

不同地区车站的可达性应考虑不同因素及权重,因车站与城市空间融合模式不同,中央活动区、客运枢纽地区、新城新区、文旅集聚区的交通衔接服务模式也应各异。

同时,车站的可达性绝不是“路程/速度”的简单计算,真实的可达性代表着出行选择,与出行者的感受紧密相关。不仅要综合考虑衔接时耗和便利性、路况舒适度、建成环境等因素,还要重视客群的差异化需求和体验,利用多源大数据开展客群精细化画像是可行的技术方法。

此外,还应引导供应端进行改良和变革,例如车站周边高密度步行网络建设、多样化出行方式衔接(需求响应式公交、社区巴士、无人驾驶等)、因地制宜配置接驳设施等。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可达性的提升是一个长期优化和迭代的过程,应充分重视客群特征的变化,强化车站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并贯穿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

(文字提供:蔡润林)

本刊特稿

景德镇城市更新实践与思考

袁昕  石楠  刘子力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可达性专题

关注公共交通系统可达性——从设施规模扩张向有效服务转变

潘海啸

基于步行网格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步行可达范围计算

唐小勇  陈易林  高志刚  刘晏霖

面向出行全过程的公共交通可达性水平计算方法——以成都市为例

张娜  刘丙乾  陈青尧  周垠  李星

南京地铁通勤服务的空间范围和人群特征分析

于泳波

城市轨道交通与站域建成环境协同发展评价——以昆明地铁3 号线为例

胡博文  唐翀  孙俊  郜俊成

大型体育场馆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距离关系研究——以杭州奥体中心场馆为例

严玲  叶平一  潘悦  张丽娟

规划设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孟永平

城市街道更新全要素指引体系研究

邴雪  张玉一  韩旭  李菁

中小城市就业者活动空间影响机制研究——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

郑晖  段玉琳

公交通医专线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以北京市宣武医院为例

孟令扬  刘雪杰  马腾腾  蔡乐

交通治理

国家级城市道路塌陷风险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

谢昭瑞  王芮  赵一新  王森  黎晴  刘乃钰

理论方法

日本都市圈物流调查方法——以东京都市圈为例

赵莉

北京市分单元通勤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周佳林  王德  顾家焕

思辨争鸣

“十五五”综合交通可持续发展新挑战——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论坛第38 次研讨会

陈小鸿  陈科  王进勇  陆辉  景国胜  刘雪杰  顾煜  钱林波  杨超  邵丹  崔扬  傅淳  路静  陈鸿斌  周涛  周天星

欧洲共享出行市场研究动态

米双田

《城市步行性理论、实证与应用》解读

邓一凌

信息集锦

交通资讯

封面图片来源:龚志渊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专题集锦”栏目更多内容

采编平台

微博

官网

视频号

关注解锁更多精彩

2025032期

审校 | 耿雪

排版 | 张斯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交通):https://mp.weixin.qq.com/s/Ec-3dsKnWAJ-qwjzw-NpKA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