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文章导读】层级·响应·协同:中观工具优化导向下详细规划单元的演进与思考

2023年3月《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的通知》发布,要求“各地要在2023年底前,完成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定工作”。2023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发布,要求“划定城市更新单元”。通过划分空间单元,承上启下实施规划管理与空间治理的技术方法在我国已发展了20余年,各地根据国家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体系,已对单元规划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实践探索,作为脱胎于控详的中观工具,体现灵活性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破解空间尺度差异造成的传导性不畅、控详编制内容针对性不强造成的空间价值不匹配、单元规划自身介于法定与非法定之间存在模糊性争议等问题。此次从国家层面推动详细规划编制单元的划定,对下一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深入详细规划阶段意义重大,是衔接总规意图与详规实施的关键一步,亟待系统梳理单元规划的演进过程,把握发展规律、总结发展特征、提取地方经验,指导当前详细规划编制单元划定与运用,以从中观层面优化传导体系,开展精细化治理,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1

层级响应:详细规划单元演进分析

单元规划的演进可归纳为始于地方适应性探索的起步阶段(1988—2010年)、“管—治”兼修的发展阶段(2011—2022年)与国土空间背景下的新阶段(2023年至今)3个阶段(图1)。

 图1 | 单元演进历程

在第一阶段,诸如深圳的“标准分区”、广州的“管理单元”等探索了单元规划的管理平台属性,哈尔滨的“特色单元”、南京的“特定意图区”等探索了单元规划与城市设计内容的一体化协同,上海的“控制性编制单元”推动了单元规划迈入法定化时期,与详细规划形成相互支撑的局面。

在第二阶段,一方面,随着详细规划趋于全覆盖,单元规划向着囊括文化、生态、农业、科技、社会服务等多元融合的方向迈进,单元的类型与内容也从以社区或产业为基础的传统单元走向城郊统筹,形成覆盖城乡的类型分异。另一方面,单元规划与城市更新不断融合,在单元内部建构起延伸向实施的层级传导体系与管理递归路径(图2),借助单元规划的灵活性,探索控详的分层编制技术。

 图2 | 纵向多层的空间单元系统

2023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已基本完成第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重点已逐步传导至中观层面,面对当前规划协同从“内容衔接”走向“多规合一”,规划范围从“重城轻乡”转向“全域全要素”,规划方式从“静态规划”转向“动态管控”,政策目标从“建设管理”转向“综合治理”的总体趋势,提出新时期单元规划的发展思考。

2

治理转型:详细规划单元的划定与编管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中统筹划定的“三区三线”,其划定的内在逻辑是国家“战略格局—功能分区—用途分类”的层层落实,而划定详细规划单元相当于在“三区三线”的基础上,再依据“战略—功能—用途”的空间层次逻辑,深化形成国土空间的“第四区、第四线”,支撑详细规划从城乡开发建设活动的“管控”工具蜕变为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修复的治理工具。

基于此,分别针对城镇开发边界内、外,提出详规编制单元的划定原则和编管建议

2.1 城镇开发边界内

城镇空间详细规划单元的核心功能是作为中观技术工具承担承上启下的传导功能,兼容更新治理的实施功能,因此,应至少体现两级体系:一级全覆盖城镇开发边界,一级对接更新治理。既对应行政事权,划定清晰的边界方便管理与考核,也尊重市场活力,对应城市功能区与存量权属边界,衔接既有更新改造项目包与开发边界,在全覆盖的一级单元基础上,灵活搭载一个单元或跨越多个单元划定二级更新实施单元(图3)。

 图3 | 城镇开发边界内单元划定示意

由此,总结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单元划分原则如下表:

 表1 | 城镇开发边界内单元划定原则

此外,城镇空间详细规划单元的编制内容与管理模式,主要在于以下3点:

第一,以城市更新为中心。综合考虑增量用地和存量用地在土地管理机制、实施政策路径上的差异,进行分类编制和管控,并将城市设计思维贯穿全程,促进空间环境品质的提升。

第二,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配合“完整社区”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数据表明,城市居民有75%的时间在社区度过,老人和儿童在社区的时间更长,因此,应强化对公共服务、便民商业设施、公共空间、物业、社区管理等设施的关注。

第三,确立“详细规划单元+综合实施方案”的基本编管模式。二者相互配合在中观层面形成滚动实施、动态维护的运行模式,面向全域全要素管控需求,利用单元为详细规划与行动计划、相关专项的协同留好接口。

2.2 城镇开发边界外

当前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单元划定尚处探索阶段,多以功能要素的综合评价主导划定,如武汉基于生态、农业敏感度和适宜性功能评价,综合划定“田园功能单元”,一体化统筹居住、产业、服务、旅游,以及资源保护等功能。同时单元类型多样,如深圳将开发边界外的陆域生态空间细分为水源安全单元、生态保育单元、生态游憩单元、重要廊道单元等,将农业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农业管理单元;黑龙江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针对农业空间展开了划定黑土保育单元的研究。此外,面对生态、农业空间中复杂的人地关系,现状权属与资产关系也是重要的划定依据。

由此,总结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单元划分原则如下表:

 表2 | 城镇开发边界外单元划定原则

此外,城镇开发边界外详细规划单元的编制与管理,重点在于对资源的差异化保护和利用,这也是新时期详细规划编管体系创新的重点:一方面,以“全要素统筹+多规合一”的方法开展资源保护,如武汉针对“田园功能单元”,构建“全要素+多规合一”的空间资源“一张图”,实现动态管控。另一方面,在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治理、统筹利用,挖掘资源的多元价值实现规划赋能,如深圳的“山海连城计划”,通过对山、海、城关系的结构性升级,探索了不同地类相互融合的详细规划编制新方法。

3

协同融合:详细规划单元的发展与思考

面对转型趋势,详细规划单元应积极响应市场、社会的动态需求,落实规建管治的全面协同与多元化场景的融合应用(图4)。

 图4 | 新时期详规单元的层级响应与协同融合

协同规建管治的核心是实现动态治理,笔者从详规单元的管理审批、实施评估和社会运行3个层面提出优化建议:

第一,通过编审分离创新过程机制,实现刚弹相济。详规单元作为兼具法定与非法定双重属性的中间层级,应充分运用其单元内部多层立体的传导体系,以行政审批为抓手,通过编审分离,在内部管理单元(非法定)与单元详细规划(法定)的灵活切换之间创新“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协同配置的过程机制,根据动态需求在不同层级上弹性优化要素配置、调整利益结构、统筹规划指标。以“片区—街区—街坊”三级单元体系为例,片区单元规划批复后作为法定规划,确定了片区内的总体指标,街坊单元应直接响应市场和社会的更新需求,灵活批复范围和指标指导实施,而街区单元则应作为上下调度的非法定部分,及时统筹平衡各街区的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民生服务、维护社会公平。由此,通过技术体系和运行体系的协同创新,将单元规划的模糊性与分层编制进行技术结合,在法定与非法定规划之间留出动态博弈的空间(图5)。

 图5 | 基于单元模糊性与分层编制体系结合的动态机制

第二,依托单元开展体检评估,落实精细化治理。以详规单元为载体,构建定期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不断与多主体诉求互动响应,及时发现单元内的短板和弱项,联动单元体系中编审分离的动态机制,打破规建管治的单向协同,在中观层面形成有反馈、有余地的闭环管理路径(图6)。

 图6 | “规建管治监”闭环

第三,对接社会治理,提升规划价值。在新时期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体系中,单元规划所形成的多层城市网格应与社会治理或社区管理相衔接,以人文关怀为纽带,将单元的空间网格建设成为人民共治、共享的平台,解决规划“龙头”在具体矛盾上的局部应对问题。

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则基于与现有制度和工具的技术协同,如协同城市设计,借助单元规划的层次性传导机制,在不同层级上延展城市设计导控内容,既能触及城市设计落地性这一核心痛点,也可整合规划资源,优化中观治理工具;为责任规划师制度提供工作平台,层层传导的单元规划体系可为责任规划师的工作切分提供统一的基本框架,如武汉的田园功能单元同时也是乡村责任规划师与街道、村集体、开发主体等多主体协商协同的平台;在国土空间和城市管理两个平台实现“一张图”和一体化,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标准,以详细规划单元为平台在中观层面实现国土空间各级各类规划成果数字化管理平台与城市运维监测管理平台的一体化,真正实现“管—治”兼修,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辅助决策价值。

本文撰稿:吴松涛  王婧媛  文师鹏  苏万庆



原文介绍

层级·响应·协同:中观工具优化导向下详细规划单元的演进与思考》一文刊载于《城市规划》2025年第1期第97-107页

【doi】10.11819/cpr20250112a

吴松涛,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王婧媛,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本文通信作者。
文师鹏,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
苏万庆,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城市规划系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
【全文下载】文章已在知网发布复制并搜索下方网址,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下载阅读全文。
https://kc.cnki.net/detail/article?id=G/weqMdD4qv4vDjrCLdIl4YEzz+DdRE3VhRvt8z5CYFLlLm9o7f80OsANZh6A/pmq2Z+Qv85m0y5Dga4xZG74krhcwfFKFbKit+C4OnB3bWytjxUKd2ip3oNVkDsLFdDIW4S/sh9gZwm7E+q20/6bYQZpVFEgoQ9kK9aDQgfDHWA+0HZCO0gmjfnkczOhfeofKqC3k6NsncZAySmSzMs4Yiss0Tak5YaCkJiNoTHGtA2hszb1rylD7EV/8Z4xau0Dscaixitn1rfhqHMDlRQVi5jeTDLHQWz+5B5lsEf+7ZIRYkQTqrN0Qy9vcnxVdqQUpYAO6uHQwnSboaS8RIE4IxBSXezB0OJAueQVO1RHBk+9H8HRAIIqhwPMFBm+j8hnBya46pK0cKrtbw8v4beTA==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希望您为喜欢的内容点个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文章导读】层级·响应·协同:中观工具优化导向下详细规划单元的演进与思考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