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当拓宽路口非机动车道”、“增设临时落客岛”、“不要让人把汽车停在人行道上”、“调整红绿灯变灯时间”……3月29日,由北京市东城区多部门联合主办、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承办的”东城区灯市口大街及周边公共空间改造提升项目的民意征集暨“一米声音——儿童责任规划师提案征集活动”在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举办。本次活动以”一米声音”为主题,创新采用儿童责任规划师参与模式,邀请来自北京景山学校、灯市口小学、第一六六中学、第二十五中的同学们对灯市口及周边地区的公共空间进行提案建议,来自国务院妇儿工委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的规划专家,与灯市口大街沿线4所中小学的40余名师生、家长共同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更新实践。东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孙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张菁、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利等领导出席活动。
创新机制倾听”一米声音”
作为东城区2025年市级重点环境建设项目,灯市口大街改造范围东起东四南大街,西至灯市口西街东口,提升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经中规院调研组前期调研发现,该街区不仅承担生活服务功能,还是衔接协和医院、王府井等核心区域的重要通道。街区北侧500米街道长度范围内集中分布景山学校、二十五中等4所中小学,在校师生超6100人,人车混行、设施陈旧等矛盾突出。
“与以往改造不同,本项目首次建立’全流程儿童参与’机制。”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朱波总规划师介绍,中规院团队参考责任规划师工作体系,将现场踏勘、调研分析、方案设计等专业技术流程转化为青少年可参与的实践活动。通过线下城市规划辅导课、一对一方案指导及此次的提案展演,引导孩子们系统观察城市问题。
此次活动中,前期通过“共绘我的通学路”总计征集到150余份关于灯市口地区的改造建议,从中筛选出了来自四所学校、17名同学继续自己的深化规划提案。学生团队通过图纸绘制、情景模拟、意见建议等方式提交设计方案。经过专家评审,最终产生”最佳提案奖”、”最佳表达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慧眼奖”等奖项。获奖提案中,既有对红绿灯时长优化的精确测算,也有对非机动车道拓宽的交通导行优化,还有对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建议,展现出青少年群体独特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城市规划实践能力。
一米视角守护城市未来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李利副总经理点评指出:”孩子们用稚嫩却精准的视角,揭示了成年人容易忽视的城市细节。很多提案既考虑通行效率,又融入导视功能,这种复合型解决方案非常难得。”此次活动共计收到包括“设置彩虹通学步道、优化接送泊车区、调整红绿灯等候时长、优化公交车站点布局、增加公交动态甩站机制”等5类17项改造建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张菁介绍,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有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让儿童行使参与城市规划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特意将调查研究、梳理需求、剖析问题、研究设计等责任规划师的规范工作流程,移植到活动中来,不仅让孩子们体会‘角色扮演’、岗位体验的乐趣,更能培养孩子们关心城市发展、关心社会公益的意识。”
对此,东城区委常委副区长孙扬也表示,过去治理“城市病”,就像“全科大夫”,诊治的是城市中的常见病,解决广大市民的常见诉求。但在研究治理灯市口大街时,亟须增加“儿科”,就像儿科大夫与孩子沟通交流那样,全面、真实、准确了解孩子的感受。“儿童责任规划师和我们就担负起‘儿科大夫’的职责。”
鼓励儿童责师全程参与
活动前期,通过“共绘我的通学路”意见征集活动,承办方共收集到来自4所学校同学的150余条通学建议。针对通学路上遇到的问题,参加活动的“小责师”们运用或风趣幽默、或充满活力、或稚嫩可爱的语言,逐一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调研方式以及建议措施等内容,获得了在场专家评委的点评。专家评委们认为,孩子们“用心、用脑、用情”、“图文并茂,态度认真”、“分析问题有深度,非常全面”、“表达方式各有特色”。
经过一个小时的展示,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纪卓成同学的《灯市古街·畅通护航》,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侯天予、金灏帆、李泽蕤、王孝妍、阎思澄同学的“方便你我他设计”获得了“最佳表达奖”;东城区灯市口小学范鑫潼、梁钊赫同学的“彩虹步道设计”获得了“最佳创意奖”;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张信志、张珺贺同学的“增设信号灯设计”获得了“最佳慧眼奖”。
孩子们的设计提案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建筑所所长周勇介绍,集齐孩子们的设计后细致归类,发现几乎每个孩子都从自己的视角找到了这条街的“病灶”,主要集中在道路布局问题、交通信号问题、破损地面问题、公共空间营造问题等。在孩子们看来,灯市口大街的改造应该优先保障通学通勤的“快进快出”,其次是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安全,最后是公共空间的美化延伸利用。
在建议方面,孩子们的想法也更加多样化,如更改红绿灯的变灯时长、增设港湾式临停区、设置家长等候区等。“他们的想法既实用又富有想象力,让我们看到了儿童对于友好公共空间的渴望与期待。这些设计提案不仅是对现有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更是对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参与组织活动的灯市口小学臧老师拿着孩子的提案作品欣慰不已,“看着他们从毫无头绪,到现在一方在台上娓娓道来,另一方在台下加油鼓气,我作为指导老师真的很为他们高兴。”臧老师介绍,灯市口小学位于灯市口北巷最北端,交通压力较大,学校前期也采取了一些管理措施,比如施划彩虹通学路、错峰接送学生等。“这次从孩子们的设计提案中看到他们更有新意的想法,对更大范围提出了改造举措,我们很期待后期能吸纳进项目中,尽早实施落地。”
结 语
作为北京市全市首个儿童责任规划师全程参与的城市更新项目,灯市口大街改造标志着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将持续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依托责任规划师制度建立常态化儿童参与机制,将本次实践成果在未来灯市口地区更新改造项目中转化为落地,推进相关“儿童友好参与式设计”的机制完善,为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
相关链接
1、全市首个!儿童友好空间由孩子亲自“唤醒”
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1750344480/6854232002701i130
2、倾听”一米声音”东城区启动全市首个儿童全程参与的大街改造项目https://mobile.tingtingfm.com/v3/app/toutiao/detail/w4o74reaDl?from=3
3、东城区开启“一米声音”行动:儿童为灯市口大街改造建言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43230831129591.html
4、倾听“一米声音”,东城区“儿童责任规划师”参与公共空间改造
https://m.bjnews.com.cn/detail/1743253206129851.html?shareuser=154986981012301&share_type=1
5、“一米视角”看城市:北京东城儿童责任规划师为通学交通建言献策
https://s.cyol.com/articles/2025-03/30/content_3nW0jxF0.html?gid=vrG8JKDl
6、全市首个!儿童友好空间由孩子亲自“唤醒”
https://mp.weixin.qq.com/s/df8YxZqagx8EjhXB8SWuTg
END
供稿单位 | 建筑设计所
主笔人 | 孙书同
稿件初审 | 周 勇
排版 | 周 文
稿件审定 | 李 利、王佳文
来源 |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规划中国):倾听“一米声音”丨中规院北京公司在北京市东城区开展儿童责任规划师提案征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