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良从1956年的感知机模型到当下最新的生成式AI大模型,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并讲解大模型通用与垂类分化发展的技术态势。结合使用感受和体验,对当前使用较多的主流大模型使用场景和使用技巧进行了归纳说明。针对人工智能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王勇良介绍了融合GIS空间技术、大模型和知识图谱的能力,打造行业“智慧大脑”的发展思路,以及实践案例。以杭州规划行业知识库和可信智能问答系统建设为例,讲解了资料收集、模型训练调优等人工智能训练流程,以及相关模型和提示词的应用。通过实践,规划行业大模型已经可以通过借助智能体实现时空信息问答、空间分析决策等功能,为规划编审等工作提供助力。最后,王勇良强调,大模型虽具备强大能力与复杂场景处理能力,但存在生成内容和自身安全等风险,需要关注与重视。讲座后,与会人员就“侧重自身应用建设数据大模型”“AI软件的本地化布置风险” 等实际问题展开交流讨论。
讲座着眼提升规划院技术人员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员工开拓人工智能应用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学习将激发技术人员创新思维,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助力提升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工作的质量。
来源:规划院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运用人工智能 优化规划治理︱规划院开展“人工智能赋能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