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城市设计研究院为持续强化业务特色,提升业务能力,以探索“新业务•新赛道”为引领,聚焦当前规划转型方向和政策前沿,组织开展专题培训系列讲座。2025年3月27日,本年度第一期培训于在同济规划大厦408会议室举办,由城市设计研究院联合产教协同部、质量管理部共同主办。
本期活动由城市设计研究院副总工兼总工办主任奚慧主持,特邀上海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周静结合其最新研究成果主讲《从数据感知到空间干预: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情感空间更新策略研究》的专题报告,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城市更新空间识别研究及其规划应用的设想。
专家报告现场
报告首先提出了对城市更新中情感维度的思考以及跨学科理论的支撑。城市更新在物质功能修复的基础上需回应市民的情感认同、文化记忆延续等深层需求。情感空间研究融合了心理学、地理学与社会学理论,但既有研究多聚焦宏观尺度,中微观街区层面的精细化分析不足,难以支撑“项目驱动型”更新的治理需求。
第二部分介绍了大语言模型(LLM)在精细化情感诊断中的应用。基于LLM的“人-地”情感关联分析,在城市更新空间识别中加入人的情感维度,利用相关语料分析和专家建议,结合实证研究构建八类“人-地”情感词(即喜悦、怀旧、敬仰、惊奇、期待、批评、自豪和失落)的细分情感标签及标注语料库。其数据来源涵盖多个维度,包括新闻副刊、12345市民热线、社交媒体(抖音、小红书)、访谈录音等。
第三部分介绍了四川北路街区的相关案例研究。通过模型识别出该地区3697个情感地点;利用图神经网络识别多个年份的影像图,分析物质空间更新情况;两者叠加后进一步分析研判,最终根据情感的强度分级设定权重值,绘制出情感细分类型地图。研究显示,情感热点空间与物质载体高度耦合;怀旧、喜悦共同构成四川北路街区情感基底;负面情感空间呈现“功能失配-节点聚集”分异规律。
第四部分介绍了这一研究的应用设想:如开发LLM驱动的情感空间诊断工具,并将其嵌入现行城市更新工作流程;在更新前期的城市体检阶段,通过分析情感数据,为城市体检报告提供更加丰富的维度和更深入的洞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更新的优先级评估矩阵和分级响应的空间策略,开展有温度的城市街区空间干预等。
本次专题培训活动得到了城市设计研究院全体员工的重视,同时也吸引了各部门的关注。报告后开展了热烈的互动环节,城市设计研究院团队成员和副总工代表、总工刘文波、副院长付磊等以及与会的各研究院副总工都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并与报告专家针对“人—地”情感关联的空间识别方法在规划实践中的应用场景探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通过此次培训组织工作的尝试,研究院将紧密结合当前新发展形势和规划转型议题,进一步探索能适应我院青年员工专业提升需求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好城市设计专项领域人才培养的平台作用。


培训现场

嘉宾合影
供稿 | 城市设计研究院
编辑 | 宣传办
审核 | 肖达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从数据感知到空间干预: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情感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 城市设计研究院2025年度专题培训第一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