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30日,同济大学承担的两项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专项——“新旧杂陈的历史街区、古村古镇保护经验研究”、“世界文化大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经验借鉴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同济大学召开。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宋新潮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曹永康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王海松教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赵云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剑葳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松教授等专家出席论证会。同济大学党委冯身洪常务副书记、同济大学文科建设处刘淑妍处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兰院长参会并致辞。同济大学文科建设处周鸣浩副处长主持了开题论证会。

“世界文化大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经验借鉴研究”课题首席专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主任、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规划师邵甬教授首先汇报了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人员构成、预期成果和进度安排等。该课题以新时代世界文化大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经验及其适应性借鉴和创造性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明确问题-建构谱系-实证分析-比较研究-借鉴应用”,以三个维度和五种类型对“世界文化大国”进行界定,旨在通过梳理世界文化大国针对本国遗产特点与国家特色形成的覆盖全要素类型、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性理论与实践经验,从文化比较视野研究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选择与实际成效,根据中国国情进行适应性借鉴和创新性应用,并且作用于国际文化遗产治理体系。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邵甬
课题共设五个子课题。子课题一“文明互鉴视角下世界文化大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经验谱系研究”,子课题二“全要素类型视角下世界文化大国遗产保护传承理念与制度经验研究”,子课题三“全生命周期视角下世界文化大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与方法经验研究”,子课题四“文化比较视角下世界文化大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路径选择与成效比较研究”,子课题五“文化自信背景下基于国际经验借鉴的中国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制度完善与推广研究”。五个子课题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唐敏研究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宋峰副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李海清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特别顾问Gamini Wijesuriya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郭博雅研究员,分别对各子课题的研究思路进行了汇报。
经充分讨论,专家一致认为课题紧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时代需求,目标明确、符合中国国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框架系统可行,总课题和子课题的设置合理,技术路线清晰,可操作性强。同时,专家建议研究内容进一步回应国家相关重大发展战略需求;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已有的国际经验本土化借鉴的研究;研究过程中发挥ICOMOS各专业委员会国内专家的作用。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 宋新潮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曹永康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海松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研究员 赵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张松
国家社科基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专项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的重要部署。本专项秉持研究与保护相结合、以传承为导向的原则,致力于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对文化遗产多重价值的研究阐释,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的体制机制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扎实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供稿丨郭博雅 刘畅 张鹏
图片丨马松瑞
排版丨CAUP全媒体中心 张嘉宁
编辑|刘真
审核|邵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同济规划TJUPDI):新闻|亚太遗产中心上海分中心主任邵甬教授领衔的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专项举行开题论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