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海外行思 | 明斯克城市记忆之社会主义基因【白俄行 · 连载】

【作者按】2024年12月10—16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兴平教授团队赴白俄罗斯开展“可持续城市化:中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与规划研讨活动”,本次学术交流活动被列入2024—2025年中白科技创新年活动方案科技交流类项目,由中国和白俄罗斯两国总理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共同宣布启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胡畔、博士后陈骁、博士研究生欧振宇、硕士研究生龚文晨共同赴白参加调研和交流。

白俄罗斯地处东欧平原核心腹地,是俄罗斯经陆路通往欧盟的必经走廊(俄欧陆桥中线枢纽)。其首都明斯克位于第聂伯河上游支流斯维斯洛奇河畔,占据着白俄罗斯中部的关键位置,是全国的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核心,也是独联体【苏联解体时由多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组织,现有9个成员国,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总部的所在地。这座城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经历过战争和重建,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风格,其兼具古典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建筑风格、规整的城市布局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1  历史溯源:社会主义基因的植入


明斯克作为20世纪欧洲最大的新古典主义城市,在二战期间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城市几乎沦为一片废墟,超过80%的建筑化为瓦砾。战后,苏联政府将明斯克的重建视为展示国家力量与韧性的重要契机(图1),社会主义基因在重建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宽阔的大道、巨大的广场和苏联风格的雄伟建筑成为城市新貌的主角。位于明斯克火车站前的公寓楼就是典型例子,其对称布局的塔楼、古典主义元素的运用以及塔楼上的工人雕塑无不展现出苏联风格建筑的特色,并因其独特的造型和位置被称为“明斯克之门”(图2)。此外,战后重建期间,大规模的工业设施例如拖拉机厂(图3)、轴承厂等大型工业企业,以及统一规划布局的工人住宅区纷纷在明斯克落成。

1  重建中的明斯克美术馆

2  明斯克之门

3  1946年的明斯克拖拉机厂

以下将对明斯克具有苏联风格的街道、广场和建筑分别进行介绍。

2  欧洲最长的街道之一:独立大道


明斯克在战后规划并建设了一条长约15km的林荫大道,即独立大道(Praspyekt Nyezalyezhnastsi),是欧洲最长的街道之一(图4)。独立大道以“明斯克之门”和独立广场为起止点,穿过白俄罗斯最具纪念意义的片区,从西南部的政治文化中心通向东部的机场。

4  傍晚的独立大道

独立大道两侧的建筑风格相似,营造出强烈的秩序感与连续性。沿着道路由西南到东北,白俄罗斯国家委员会、明斯克市政厅、明斯克地区法院、白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等政府办公楼依次映入眼帘,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政治功能与威严;独立广场、十月广场、胜利广场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广场分布在大道两侧;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白俄罗斯科技大学、白俄罗斯共和国宫、国家芭蕾舞剧院等高校与文化教育中心坐落其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3  纪念胜利的广场


不同于波兰首都华沙在纪念地的规划建设中着重于对苦难的叙事,明斯克更加侧重对胜利的纪念,独立广场、十月广场、胜利广场这些诸多带有历史意义的广场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胜利广场。胜利广场建于1947年,长225m,宽175m,是明斯克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被誉为明斯克的“红场”。广场中央矗立着高达38m的胜利纪念碑,建于1954年,顶部为一枚胜利勋章,两侧的永恒火焰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白俄罗斯军民的纪念(图5)。纪念碑基座两侧各有一个直径约2m的花环雕塑,雕塑内设有照明装置,当灯光亮起时,整个雕塑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这里是举行纪念活动的主要场所,每逢胜利日、独立日等重大节日或国际领导人来访,白俄罗斯都会在此举行隆重的献花仪式。

 胜利广场及广场中间的胜利纪念碑

独立广场位于白俄罗斯国家委员会政府大楼前,建于19301933年,政府大楼U型环绕着广场,是二战前白俄罗斯最大的建筑,二战期间德国占领军的指挥部就设在这里(图6)。广场中央矗立着高达7m的列宁塑像(图7);南面紧邻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主楼(图8);广场下设有一个4层地下城,商业街、餐厅、咖啡馆、保龄球馆等购物、休闲和娱乐设施一应俱全。

6  独立广场旁的白俄罗斯政府大楼

7  独立广场与列宁像

8  独立广场旁边的白大校园主楼

十月广场也别具特色,它平衡了工会文化宫的辉煌与苏联晚期设计的共和国宫的庄重,展现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十月广场的地面上有个“零公里”标志,意味着这里是欧洲的地理中心(图9)。


 十月广场地面的“零公里”标志

资料来源:http://www.landbridge.com/landbridgepic/2018-10-16/68105.html

以上广场不仅是明斯克的地理坐标,更是白俄罗斯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衰荣辱,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缅怀和对未来的期许。

4  时代的印记:苏联风格的建筑


明斯克的一座座苏联风格建筑生动展现着传统与现代之间深刻且独特的对话。十月广场上的工会文化宫和共和国宫就是典型。工会文化宫建于1954年,内部设有可容纳850人的剧院,高大的立柱撑起建筑主体,而墙面上栩栩如生的人物、花卉等浮雕装饰,既有古典主义韵味,又融入了苏联时代的意识形态元素。共和国宫则是明斯克最著名的长期建设项目。它的建造计划始于1970年,1985年正式动工,其后因经济问题一度暂停施工,1995年复工后于1997年竣工,并在2001年正式启用。这座花费30年建设完成的建筑高45m,地下深20m,内设音乐厅、排练厅、会场、咖啡厅等(图10)。工会文化宫和共和国宫两座建筑相对而立,为市民的文化生活助力,彰显出其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关键载体的重要性。


10  十月广场上的共和国宫

被印在白俄罗斯卢布上的国家图书馆同样是苏联现代主义建筑的典型代表(图11)。1989年白俄罗斯为国家图书馆新大楼的建筑设计举办了设计竞赛,获奖方案是一个由多个正方面组成高达72m的巨大蓝色玻璃立方体,由建筑师米哈伊尔·维诺格拉多夫(Mihail Vinogradov维克托·克拉马连科(Viktor Kramarenko)设计,被视作新时代的苏维埃作品。它以独特的造型、现代的材质,展现出别样的风貌,与传统建筑形成鲜明对比,但又与其和谐共生。

11  国家图书馆

5  结语


明斯克的苏联风格街道与建筑有力地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让我们得以从独特的视角了解20世纪白俄罗斯的历史和意识形态发展痕迹。从独立大道、胜利广场到道路两旁的政府机关大楼,充满秩序感与象征性的街道反映了白俄罗斯政治和文化历史的复杂性。UP

作者:陈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chenx_seu@seu.edu.cn
延伸阅读

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行记【白俄行】

蜕变——“城市走廊开发计划”下亚的斯亚贝巴的新面貌【埃塞行】

亚的斯亚贝巴郊外工业园区调研记录——以东方工业园和博莱乐米园区为例【埃塞行】

编辑、排版 | 顾春雪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城市规划):海外行思 | 明斯克城市记忆之社会主义基因【白俄行 · 连载】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