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大力推行“人工智能+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要求,杭州市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试点建设工作中,充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空间智治平台为基础,依托大算力、大模型,按照“先易后难、边建边用、以用促建”的原则,探索打造规划“智能体”。“智能体”具有感知、运算、语言、判断、推理、思考等功能,通过学习训练,能够以自然语言对话的方式,自主理解使用者的意图,联动空间智治平台,实现知识问答、空间查询、智能审查、智能监测、智能生成等功能,为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杭州经验”。
智能体学习了800多项自然资源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规范和规划成果,开展了10000余个问答训练,并接入了“三级三类”规划数据库,建立了知识库,实现政策知识和规划成果的智能查询。
智能体融合了POI数据和地名地址库,并接入高德地址服务,可以实现社会信息和规划信息的自动匹配、空间准确定位。同时,创新使用土地码,一码串联一块地上的所有信息,实现地块多源信息的综合集成。此外,杭州还开展了2024年中心城区商业商务建筑规模和空置率的调查等,掌握了杭州18个商圈的商业商务建筑空置率等情况。
通过汇集“三条控制线”和城市各类重要控制线管控要求,形成“3+X”底图,并明确审查规则,实现智能辅助规划编审。在规划编制攻坚行动中,“3+X”智能审查总计识别冲突图斑93000余个,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图斑约440个,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图斑约980个,通过优化方案消除冲突图斑74000余个,有力维护了规划刚性底线,有效破解了“空间打架”问题,实现“多规合一”。
智能体加大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体检等方面的学习,探索对规划实施情况的智能监测,动态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并做出预警,为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更前沿的技术和更多元的服务。一是智能监测审批。通过接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土地收储、土地出让、规划许可等审批业务数据,可以动态监测空间变化情况。二是探索监测体检指标。通过加强数据互联、构建模型算法,探索实现任意区域城市体检指标的自动计算和实时监测。三是动态监测项目建设。聚焦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落地,对全市重点发展区块的近期建设项目进行动态监测,持续推进城市重点发展区块规划建设工作。
结合规划管理工作,探索规划条件模拟生成功能。智能体可以自动获取地块的详细规划,以及与其相关的专项规划控制要求,特别是景观风貌管控要求,模拟生成规划条件,提升规划工作效率和科学性。
下一步,杭州市将加快城市存量现状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等数据库的建设,以实用为导向,持续拓展完善智能体的各项功能和用户体验,体现实战实效,努力提升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杭州规划和自然资源):杭州:规划智能体加快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