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焕新,
五一畅游广州正当时!
穿梭于花城广州
这座古韵今风交织的品质之城,
你可曾驻足思索,
脚下道路的名字
藏着怎样的岁月故事?
在这里,每一条道路不仅是城市的血脉,更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着岭南故事的独特韵味,串联起人与城的深厚羁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道路名字背后的文化密码与时代深意。
01
广州道路命名的艺术
道路命名的多样性
广州道路命名方式丰富多彩,从地理环境到纪念历史人物或事件,从人文特色、吉祥寓意到区域定位,每条路的命名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广州城市道路命名方式

图源:根据资料自绘
城市道路等级的划分
广州的道路按照规模大小,分为大道、路、街、巷等,每一层级都有其特定的命名规则和历史渊源。通常,道路名称兼顾道路等级规模,彰显城市的发展脉络和人文精神。
大道:宽60米以上的主干道路,如黄埔大道、中山大道、广州大道等,通常反映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发展和变化。
路:宽20米以上的道路,如北京路、天河路、东风路等。
街、巷、径、里:宽20米以下的道路,如四圣街、陈家巷、凤凰径、文德里等。
除主干道路外,部分街巷名称沿用了历史形成的独特命名方式。诸如“状元坊”“玉带濠”“旧部前”等特色地名,虽未采用大道、街、巷等通名,却因其承载着当地的文化记忆和集体认同,逐渐演变为具有标识性的社区符号。这些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地名,既体现社区独特风貌,也承载着本土文化认同。
在道路名称数量上,以“街”命名的数量最多,以“路”命名的道路总里程数最长。以“高速”和“大道”命名的道路总里程数差不多。

广州市不同道路等级的道路长度统计图
图源:自绘
和你想象中不一样的那些路
广州是座包容的城市,在道路命名上可见一斑。行走广州,有许多道路的名称与它们的实际位置并不相符,闲暇中充满了趣味和特色。
你可知——
黄埔大道不在黄埔,在天河;
海珠路不在海珠,在越秀;
白云路在番禺、越秀、天河,就是不在白云;
沿江路也遍布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白云、番禺、增城、黄埔、花都……这些路名背后的故事,等待着我们慢慢去发掘和探索。
最美“繁花”路
广州作为花城,四季如春,有许多以花命名的道路,如百合路、红棉街、兰花路、芙蓉路、杏花街等。
在华南国家植物园,你所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是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美景。有樟树路、芒果路、蒲葵路、阿江榄仁路、扁桃路、水生园路、杜鹃路、大王椰子路、人面子路、长叶竹柏路、细叶榕路、柠檬按路、红花羊蹄甲路、木兰路……这些以花卉植物命名的道路,不仅美化了城市,也成为了广州独特的文化符号。

最美“繁花”路(华南国家植物园)
图源:自绘
02
北京路-起义路-体育路-中山路
四条轴线看广州历史变迁
广州是一座多条轴线平行而设的城市。2200多年来,广州在云山珠水间形成了三条南北向的城市轴线,包括古代中轴、近代中轴和新中轴。这些轴线的变迁和道路名称的变化,见证了广州的历史传承和城市发展。

广州古代传统中轴线、近代传统中轴线、城市新中轴示意图
图源:自绘

古代中轴线|北京路的千年繁华
民间有俗话,“不到北京路,不识广州城”。北京路,被誉为“千年城脉”的古道,在古代中轴线的形成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的番禺城至今,它曾四度更名,见证了老广州的沧桑岁月,也见证了广州的千年繁华。
北京路,也叫“双门底”。秦始皇三十三年,南海郡尉任嚣筑番禺城于今北京路北段,即为政治经济中心。从唐代至南汉,几经朝代更迭,逐渐形成以北京路为中轴线的城市格局。1244年,广东经略安抚使方大琮将时为广州城南门的清海军楼改建为长十丈四尺、深四丈四尺、高二丈三尺的大楼,楼下有两并排大门,俗称“双门”。因附近店肆、民房均居双门之下,这一带得名“双门底”,在清代被誉为“岭南第一街”,由北往南依次命名为承宣直街、双门底、雄镇直街和永清街。

清代广东省城图
图源:清康熙《南海县志》卷一
北京路,也叫永汉路。1919年,广州拆城墙开马路,永清街、熊镇直街、双门底、承宣直街四条老街合并成为全新的永汉路。
北京路,也叫汉民路。1936年,国民党元老胡汉民逝世,永汉路改为汉民路。1950年解放后又恢复命名永汉路。
北京路,它来了。1966年8月25日,为表达广州人民拥护党中央,向往首都北京之意,永汉路正式改名为北京路。
2002年,北京路出土了层层叠压的十一层路面,分属唐、南汉、宋元、明、民国五个历史时期。古道遗迹原地保留,经清理分为两段陈列,用玻璃覆盖,如今前往北京路,万千游人可驻足参观。

北京路上的千年古道遗址
图源:网络
如今,北京路已不仅是一条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道,更是广州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在这里驻足或漫步,可细细感受千年古道的烟火与繁华。

近代中轴线|广州起义路的革命荣光
广州起义路,1919年开辟道路时取名“维新路”,寓意“推翻清朝、维新变革”,是当时城区最宽阔的马路之一。
1927年12月11日凌晨,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广州起义,在维新路上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被称为“东方巴黎公社”的“广州公社”。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造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
1966年,为纪念广州起义,维新路更名为“广州起义路”。驻足广州起义路,步入广州起义纪念馆,枪炮声虽已远去,但先烈的革命精神和英勇史迹永远铭刻在人民心底。

城市新中轴|体育路与CBD的缘起
天河,应“运”而生。天河区有体育西路和体育东路,因位于天河体育中心东西两侧而得名。天河体育中心是为第六届全运会精心打造的场馆,见证了广州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承载着无数激情与梦想。
1984年,为迎接全国第六届运动会,主体育场馆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在原天河机场(因位于天河村而得名)破土动工。1987年,随着天河体育中心的拔地而起,其东、西两侧的体育东路与体育西路也随之落成通车,广州新中轴线概念就此萌芽。

1985年的体育中心
图源:网络

体育东路、体育西路分列东西
图源:自绘
而今,随着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的临近,天河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作为十五运的重要承办场地之一,天河体育中心将承担多项重要赛事的举办任务,将继续见证广州的蓬勃发展和激情活力。

城市发展横轴|一条中山路,半部广州史
在时代浪潮中,变革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路名作为其中显著的标签要素,也承载着一定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早在明清时期,中山路便已是贯通广州城东西的重要通道,时称“惠爱街”,沿街官署衙门林立,汇集了众多衙门,逐渐成为了当时广州的政治中心。直至今日,广州市政府仍紧邻着中山路的中点——中山五路。
作为广州最早的商贸区之一,中山路曾集中了全市70多家老字号店铺,致美斋酱园、李占记钟表、新大新百货等老字号品牌声名远扬。中山路上别具岭南风味的骑楼建筑,共同形成了这条道路上独特的风景线。

中山路骑楼
图源:i 广州
而今的中山路,新老融合。不仅保存了如南越王宫署、城隍庙、农讲所、基督教堂、烈士陵园等珍贵历史建筑,展现出历史的厚重;又有着东山口、地王广场、中华广场、动漫星城等现代潮流聚集地,洋溢着年轻的活力。老一辈在此寻觅往昔的记忆,年轻一代则在这里探索新奇、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各自感受文化、情感与记忆的交融。
03
天河区近百条无名路
即将“有名有姓”!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道路路网日益完善,广州出现越来越多的新建道路,每一条都需要进行命名。

近年来,我院积极响应民政部门道路(街巷)命名工作,发挥院测绘与地理信息专业特长,提供地理空间数据及制图服务支撑,助力解决道路(街巷)命名历史遗留问题。
目前,天河分院已协助天河区多个街道对近百条无名道路开展道路命名工作。基于院详实的测绘地理数据,在街道、村居委的大力配合下,确定了道路(街巷)空间位置和走向,形成了一套包含具有地理空间位置、道路命名说明等信息的道路(街巷)资料,经民政部门、政数部门联合审核、批复后,这些道路将正式获得道路名称,广大市民就能在道路上看到全新的路牌了!
天河分院持续支撑天河区地名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道路(街巷)管理水平,与广大市民、游客一起更好地感知广州、探索广州,传承地名文化,共创规范、有序、美好的地名环境。
新名应运而生,
旧称悄然隐退。
广州的道路名称就象一座城市
的“记忆博物馆”,
见证着时代更迭。
探寻路名及其背后的故事,
便是读懂了城市的
历史文化传承。
想解锁这份独特魅力?
那就即刻启程,
来广州沉浸式感受吧!
供稿|天河分院
技术审核|总工程师办公室
文图编辑|办公室
推荐阅读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品质城市】“五一”广州 citywalk 新玩法:跟着路名穿越古今,太好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