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分享】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到社区人性化设计的迈进——以日本为例

秋原雅人[日]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

倡导包容性城市规划是全球共识。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日益成为政治、金融、消费的中心,汇集了各种群体。为了保障不让任何一个人被落下,这就要求城市开展更具包容性的规划。2018年世界城市峰会指出,规划必须足够灵活,才能适应人们的需求变化;需要让公共部门、民营企业与社区合作,才能驱动包容性的发展,使城市更宜居、更具韧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包容性城市规划实施的基础。日本战后社会保障计划最显著的特点是针对人口老龄化采取的措施。1973年,日本社会保障支付额增长超过前年度27%,医疗、年金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水平大幅提高。因此,1973年被称为日本的“福祉元年”。进入21世纪后,针对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日本政府提出了提高退休年龄、完善社保制度、提高生育和儿童津贴等多项措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同时,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日本颁布了促进老年人、残疾人等方便使用公共建筑物和公共交通的法律;2008年则通过《无障碍与通用设计推广纲要》,以2020年东京举办残奥会为契机,改变人们观念、实现包容性社会。

日本的包容性城市设计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一是日本首个包容性游乐公园“砧公园”。东京世田谷区的砧公园是公营公园中第一个让所有孩子们都可以玩耍的游乐场所。这个公园的设计理念是设计一个谁都可以使用和享受的游乐场所。自2018年以来,世田谷区政府与社区、企业合作,成立了社区通用设计审议会,聘请专家作社区通用设计顾问;组织社区居民开展通用设计讲座;并多方听取残疾儿童、支持团体和通用设计专家的意见,设计为用户提供多种选择的游乐设备和设施。公园自2020年3月开业以来,已成为许多孩子尤其是3~6岁幼儿的热门游玩场所,并收到了来自用户的诸多积极评价。作为包容性公园的先进范例,公园吸引了来自日本各地的地方政府和社区组织的参观学习。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让视觉正常人与盲人共享的街头艺术线设计(STREET-ART LINE PROJECT)。触觉铺路石“点字块(Tenji blocks)”应该可以形成一条帮助视障行人的“路径”;然而,“点字块”并不总是在适当的位置,或者它们被标志、自行车和站在上面的人挡住了。案例利用与城市一起进化并共存的“街头艺术”解决了这个问题,成为保障视障人士享受城市的新途径,同时也让非残障人士更加了解“点字块街区”,让全民理解包容性城市规划,为每个人打造一条“看得见的道路”。

日本的包容性城市规划与设计对中国具有借鉴意义。包容性城市规划的总原则是从使用者视角出发的设计。为此,首先,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规划和治理过程,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通过开展社区活动、教育来普及包容性规划理念。其次,制定和完善包容性城市规划政策,明确规划目标、原则和要求;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推动包容性城市规划的落地实施。进而,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监管和评估机制,确保规划的实施符合包容性原则;定期对城市规划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纠正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城市层面、社区层面包容性规划需要加强国际化宣传、交流与合作。

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

2025年第1期 年会学术对话栏目

包容性城市治理的东西互鉴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希望您为喜欢的内容点个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术分享】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到社区人性化设计的迈进——以日本为例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