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延辉[英]
西交利物浦大学副研究员
除了上述讨论,英国在包容性城市治理方面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所借鉴。英国包容性城市治理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机制、社会和技术3个方面。首先,机制方面,英国市政府发布了社区参与声明、信息公示和社区参与导则,提供具体操作途径和反馈机制,以提高社会各群体参与城市决策、责任承担的积极性,并且促进社会平等性和多元性。比如,具体阐述如何去倾听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期望,明确市政府方面相关联系人及其承担的责任,要有效记录并积极回应。政府以文件的方式明确表明公众参与过程从“consultation”发展到了“engagement”,从而通过参与汇报、交流与跟进等方式促进各群体的自发性。其次,社会方面,英国强调社区混合居住(intermingle),尽量在住房外观上弱化社会阶层和贫富差距,以促进平等性和多元性。同时注重社区功能混合型开放建设对就业机会的贡献,并通过邻里守望(neighborhood watch)尽量降低犯罪率以确保社区24小时安全性。最后,技术方面。例如,英国社区普遍设有两个等级的儿童游乐设施,步行距离在5~10 min左右。此外,对于交通事故多发区域,当地规划部门会通过缩窄道路宽度或其他交通宁静化(traffic calming)设施提高驾驶员警惕性,从而降低交通意外风险。对轮椅、婴儿车使用者或其他障碍者,公交车内地面和公交站台高度上的无缝衔接也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包容性。以上公众参与机制、混合居住模式及公共设施配备、交通等方面,通过制定更具适应性的策略去满足各群体各年龄段的多元需求,从而适配不同场景之下人们对城市空间的多元化需要。
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
2025年第1期 年会学术对话栏目

包容性城市治理的东西互鉴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术分享】英国视角下包容性城市治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