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学术分享】英国视角下包容性城市治理的几点思考

类延辉[英]

西交利物浦大学副研究员

城市治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迭代演变。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目前大约超过一半多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给城市治理带来更多新的挑战。21世纪以来的可持续发展、韧性城市等,再到日前备受关注的包容性理念,均显示出城市在治理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城市对居民接纳程度逐渐提高,未来将有更多的治理新理念被引入到城市治理中。联合国人居署在其发布的世界城市报告中强调,包容性城市治理需要不同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协作,并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努力推动人们使用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等资源的均衡统一,并强调公平与效率的内在一致。该观点体现了城市包容性的主旨,致力于提升居民在经济、教育和健康等方面的均等性,共同展现城市对个体的重视。另外,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有8个目标明确提到包容性与均等性,包括性别平等、包容性产业和创新性、降低国家区域之间的不均等性、推进包容性社会发展等。因此,包容性城市治理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议题之一。

除了上述讨论,英国在包容性城市治理方面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所借鉴。英国包容性城市治理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机制、社会和技术3个方面。首先,机制方面,英国市政府发布了社区参与声明、信息公示和社区参与导则,提供具体操作途径和反馈机制,以提高社会各群体参与城市决策、责任承担的积极性,并且促进社会平等性和多元性。比如,具体阐述如何去倾听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的期望,明确市政府方面相关联系人及其承担的责任,要有效记录并积极回应。政府以文件的方式明确表明公众参与过程从“consultation”发展到了“engagement”,从而通过参与汇报、交流与跟进等方式促进各群体的自发性。其次,社会方面,英国强调社区混合居住(intermingle),尽量在住房外观上弱化社会阶层和贫富差距,以促进平等性和多元性。同时注重社区功能混合型开放建设对就业机会的贡献,并通过邻里守望(neighborhood watch)尽量降低犯罪率以确保社区24小时安全性。最后,技术方面。例如,英国社区普遍设有两个等级的儿童游乐设施,步行距离在5~10 min左右。此外,对于交通事故多发区域,当地规划部门会通过缩窄道路宽度或其他交通宁静化(traffic calming)设施提高驾驶员警惕性,从而降低交通意外风险。对轮椅、婴儿车使用者或其他障碍者,公交车内地面和公交站台高度上的无缝衔接也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包容性。以上公众参与机制、混合居住模式及公共设施配备、交通等方面,通过制定更具适应性的策略去满足各群体各年龄段的多元需求,从而适配不同场景之下人们对城市空间的多元化需要。

包容性城市治理需要多代人共同努力,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应传达以包容的语言去解读世界、治理城市。强调城市问题的相互联系,包容性地应对经济活力、文化传承、社会凝聚力和环境可持续性。

刊载于《城市规划》杂志

2025年第1期 年会学术对话栏目

包容性城市治理的东西互鉴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官方投稿网址:http://www.planning.com.cn

微博:http://weibo.com/cityplanningreview
微信号:chengshiguihuazazhi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378/TU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1329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推文目的在于信息交流与共享。若有来源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希望您为喜欢的内容点个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术分享】英国视角下包容性城市治理的几点思考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