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前沿】成都市时间地图

随着城市化进程、信息网络和高效交通的发展,城市建设方向更加注重高效便捷的“小紧凑、大舒展”的生活环境。在过去,由于交通建设滞后,地区交通发展不均衡,未形成通达的交通网络,两点之间的时间损耗往往取决于地理空间距离,随着高效便捷的交通设施建设,这种影响关系在逐渐减弱,例如:跨境的高铁到达城区的时间少于市域边界达到城区的时间,尽管前者空间距离远于后者,这种高效便捷的交通带来的是两座城市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


传统的空间地图,表达的是实体之间的地理方位和空间关系,是建立在空间坐标系上的,而城市时间专题地图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以传统空间地图为基础底图,以时间为测算单位来描述城市各实体之间的时间关系。目前最常见的表现方式为城市交通等时线。


交通等时线的绘制原理与地形图测量中等高线绘制的原理相同,方法有细微差异。其通过选择一个出发点将达到各点等时间损耗数值的离散点连线并予于平滑处理,区别的是交通等时线是一个瞬时计算结果,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会影响等时线的变化。


我们借助Arcgis手段,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在闲时与忙时两个时刻,用私家车和公共交通两种出行工具对时间距离分别进行测算,并制作成都市城市交通时间地图。


1 自行驾车时间环境


【前沿】成都市时间地图

图1 闲时开车45分钟等时圈

(数据来源:2017.7.27.14:30)

【前沿】成都市时间地图

图2 忙时开车45分钟等时圈

(数据来源:2017.7.28.17:30)


1.1时间环境分析


(1)高、快速路增强了中心城与周边区县的连接度


由于成雅高速连接创业路、新机场高速连接天府大道能直接伸入中心城腹地,相比成灌高速、成彭高速等增强了中心城与周边区县双流国际机场、公兴镇、黄甲镇的联系,大大缩短了两点之间的时间距离。


(2)中心城交通设施服务较均衡


可以看出不论闲时还是忙时,二环内等时线分布较均衡,2分钟内同行距离差距不大,说明交通服务水平较平衡。二环内等时线间隔较密集,等时间距离内达到空间距离较短,拥堵情况明显。闲时达到二环路需要22分钟、忙时达到时间需要26分钟,春熙路片区等时线分布最为密集,拥堵情况最明显。


2 公共交通时间环境


【前沿】成都市时间地图

图3 公共交通45分钟等时圈

(数据来源:2017.7.27.11:30)


2.1时间环境分析


(1)地铁设施增强公共交通服务明显


受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影响,公共交通服务范围沿轨道线能在相同范围内延伸的更远,但在三环路以外,轨道站点周边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低,公交系统不能有效迅速的对接轨道站点,使得在出行时间范围内出行范围受限制。


(2)中心城内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好


二环路以内,30分钟公共交通圈基本覆盖,这得益于二环高架快速公交的有效运行以及老城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的相比完善。对比来看,三环路以内西边及东北角仍存在公共交通设施豁口,45分钟内无法达到,影响市民出行。建议后期城市建设可考虑在三环路增设快速公交、并且加快建设10号线对接机场与3号线,4号线二期万年场站—十陵站。


3 其它领域实践


同时城市时间距离的研究及其利用方向涵盖社会多个领域。


(1)研究城市旅游客源市场


交通等时圈的应用可用于侧面研究城市旅游客源市场,在距离衰减规律的作用下,客源市场呈现以目的地(成都)为中心,向外衰减的同心圈层结构。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城市旅游影响范围,再根据游客数量的数据,可针对性地对影响范围内但游客来源较少城市加大旅游出行的宣传。此类方法可对旅游规划,市场开发,城市形象展示提供参考。


(2)研究应急设施实际服务范围


目前规划上对医院的服务范围往往以距离划分的,如原则上普通消防站辖区面积在4至7平方公里,但往往对于辖区内边缘位置的救援无法第一时间达到,研究以应急救援中心为出发点,按最佳救援时间为临界点,如公安和消防需接警5分钟内到达现场,根据周边路网结构,准确测算其在空间地图上的最大服务范围。有效提高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的有效运行。


4 结语


城市时间地图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它不仅能应用于居民日常的出行,提供出最佳的出行路线和出行时间段,也可以用来评价城市交通的时间环境,直观地发现城市交通症结之所在。










(长按二维码识别就可关注我哦^-^)

【前沿】成都市时间地图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