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美文:老城墙畅想曲

10多年前,因为要拓宽南京城太平门外的大街把太平门西面残存的一段城墙拆了。大型施工机械轰鸣着,围着老城墙就像众多的蚂蚁啃一块骨头,没几天就把那段城墙吞噬得一干二净。那种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动人极了!许多人因此摩拳擦掌、激情澎湃,为一个新建设时代的到来而欢呼雀跃。不过是一段长约百米的断桓残壁,清理干净后居然在上面盖了七八幢商品楼。每平方米要卖到4000元人民币,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个真令人乍舌的价格,令人唏嘘不已。太平门东面的城墙没有拆。沿着墙根修建了一条柏油马路。黑色的路面顺着蜿蜒曲折的青灰色城墙盘旋,像一条飘落的纱巾环绕在城墙脚下。有些路段,柏油马路的一侧紧贴着墙根,另一侧就是几十米深的陡坡,和紫金山的山谷连在一起。

这些城墙是600多年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听从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策修建的。城高五丈,城头上马车可以并行,内城有城门13座,倾全国之力花了21年的时间才建造完成。内城建完以后又修筑了外城。周长有60公里,并修建了18个城门。城墙为砖石结构。基础用条石砌成,上面垒以青砖。每一块城砖上都烧制着制砖日期以及州、府、县及工匠和监造官的姓名。600年过去了,历经风霜雪雨高达的城墙巍然屹立,城砖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辨。我们祖先的名字呗镌刻在城墙上。城墙成了南京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南京城墙石头城有个绰号,叫鬼脸城
朱元璋为什么要修建如此坚固的城墙呢?那时候他的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已经是天下无敌了。他还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想必是为其子孙们着想吧?朱元璋在世时他所钟爱的太子朱标死了,于是就立其嫡孙为皇储。可是当他撒手人寰以后,小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就带兵从北面的金川门进入了南京城。城墙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说来不无讽刺,大约在500年以后城墙才发挥了重要作用。那时候,朱明王朝早已灰飞烟灭,推翻他们的满清帝国也摇摇欲坠。太平天国在天京(南京)建都与北京的清王朝分庭抗礼。投靠清军的首领曾国藩,其弟弟曾国荃带着湘军把南京城围得里三成外三层。太平天国的将士们凭借着坚固的明城墙誓死抵抗,保卫着他们奄奄一息的天王。南京的城墙在抵御灭亡明朝的清军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说来不无讽刺,这似乎就是一种“报应”呢?……清军久攻不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末了,一个衰老的谋士查看了地形。他向曾国荃献计,就在太平门外柏油马路的陡坡处挖坑道、填炸药,把城墙炸开了一个缺口。清军从炸开的城墙蜂拥而入,杀人放火、屠城三日,南京城遭受了灭顶之灾。


有传说,南京主城区(沿城墙)外形像一个古代男子的侧面头像,或许是朱元璋本人?

又过了100年,日本鬼子开着坦克、架着大炮瞄准了南京城。中国军人发誓守住南京城,几十万中国军人站在了城墙上。但是,时代变了。血肉之躯顶不住小鬼子的枪弹,厚实的城墙也挡不住日本人的炮火。在战斗中,聚宝门(中华门)的镝楼被炸掉。成千上万的士兵血流成河。日本鬼子端着刺刀冲进城来,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在短短的几天之内,30万士兵和平民惨遭杀戮。南京城见证了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时刻。

城墙在火药的爆炸中倒塌了。火药,这个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东西在游历了西方以后回过头来又把老祖宗的盾牌炸了个稀巴烂。热兵器宣告了城墙时代的结束。20世纪的60年代,为了抵抗来自北方虎视眈眈的入侵威胁,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深挖洞、广积粮”,不把共事建在地面而是指向了地下,建成了“地下万里长城”。如果说城墙是一个城市的盾牌,那么长城曾经是我们整个国家的盾牌。但是,与天时、地利相比,人的因素更加重要。在清朝,康熙皇帝审时度势曾经否定了大臣们要求修缮长城的奏请。这与2500年前孟夫子“固国不以山峪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的思想是相通的。

今天,古老的城墙依然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当我们徒手站在城墙下面仰视城墙上的箭跺时,仍然能够感到城墙的高大雄伟。在城墙内生活的南京人想到四周有高大的城墙护卫着,心中常有一种甜蜜的感觉。所以我们的思想意识会渐渐地变化。我们安全地享受着和平的生活对外部世界的变化会变得不太敏感。在城墙的包围下我们变得有点儿保守,有点儿缺乏进取精神。不但如此,城墙还使我们在柑橘上形成了一道无形的界限。在城墙内居住的人是城里人,城墙外边的是乡下人。由于大家都喜欢当一个城里人,城市人口就变得越来越多,房子越盖越挤,巷子也就变得越来越窄了。走在狭窄的小巷里,天天紧挨着街边的门走过,帽沿都会碰到人家的窗户上。所以,偶尔斜着眼睛瞟一眼人家屋内的设施也就不是一种多么过分的举动了。久而久之,窥视隐私变成了一种冲动和爱好。人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的隐私权被一点点地蚕食。进而人权的范围也被缩小了。在英国宪政初期,私宅的主人有一种神圣的权力。宅院的大门有所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宪政寓言。但是在中国,在拥挤的居住环境中我们私宅的门窗“能挡风,能挡雨,却挡不住人们好奇的目光”。

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人类修筑了建筑,反过来建筑又影响了人类的思维。在低矮的屋檐下,你要么弯下腰,要么低下头;而在高大的门楣下,你自然而然地会挺直了胸脯昂起了头。厚实的城墙对南京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使南京人天生有一种沉稳的性格。古老的遗迹又使我们自然而然地会以一种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思维被拉向纵深,会形成一种不急不躁的生活态度。我们因此充满自信。虽然看起来有点儿“呆”,其实心里很“有数”。所谓南京人“大萝卜”,有此一说。


十几年过去了,太平门东边的城墙依然屹立。还是那条沿城墙环绕的黑色柏油路,现在看起来却很像是一根缠绕在城墙脖子上的绞索。

每到周末,汽车和行人把窄窄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下车步行甚至比坐车还快。汽车排出的尾气咬噬着城墙,许多城砖表面在加速风化、不断地剥落。近来,突然看到了钉在城墙上白底红字的大牌子,上面写着“险墙勿近”的字样。看到这情景怎么不令人心痛?在太平门西侧,当年在城墙遗址上盖起来的商品楼显得有些破旧了。4000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如今在远离市区的地段都买不到商品房了。如果当年没有拆掉那段城墙而是让公路绕它而过,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够看见那些断桓残壁,历史的沧桑将会在你的心头激起什么样的浪花?透过这些断桓残壁,也许你能够听见枪炮隆隆怀抱炸药抗日救国英雄勇往直前的呐喊。饱经风霜的城墙啊!有多少泣鬼神、惊天地的英雄故事曾经在你的面前上演……

伫立在老城墙面前,读着城砖上我们祖辈的名字你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如果你了解她的历史,从中汲取了经验,把她融进血夜里,就能化作一股精神的力量。我们古老而又灿烂的文明就会像敦厚的城墙那样护卫你的尊严,无论走遍天涯海角,你都会有一种安全感,都会有一种自信和力量。

文/王少坤 江苏省药品检验所 来源:《文化与城市性格》

  • JUP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jupchina),如有任何需要请通过后台留言或者发送邮件至caoxc@jupchina.com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