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科研创新】未来30年世界城市体系及全球城市发展及上海的地位与作用


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2049年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届时我国将建成经济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面向经济全球化进程,上海需要思考迈向全球城市的发展战略。为此,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分为五个领域的系列研究,包括战略环境及变量研究、战略性资源及变量研究、战略驱动力及变量分析、发展趋势与愿景分析、发展思路与应对策略研究。本课题属于战略环境及变量研究的六个专题之一。

 


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亚洲、新兴经济体和中国大陆正在迅速崛起。至204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上海需要思考迈向全球城市的发展战略。本项研究分为具有逻辑关联的四个部分,包括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世界城市体系的变化趋势、全球城市的发展框架、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战略思考。


第一部分: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地理上高度扩散和功能上深度整合相结合的经济活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活动的地理拓展和功能整合是相互协同的,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的变化也具有显著的关联性。通过生产、贸易和投资三个维度,可以分析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趋势。


第二部分:从四个维度考察世界城市体系的变化趋势。其一,基于跨国公司总部及其分支机构网络,考察全球资本支配体系和全球资本服务体系;其二,无论在全球资本支配体系还是在全球资本服务体系中,考察城市的总部集聚度和网络关联度;其三,针对城市的网络关联度,考察城市在企业关联网络中的外向度和内向度;其四,基于城市在企业关联网络中的外向度和内向度,分析城市的网络实力和网络声誉,识别城市的中心属性和门户属性。


第三部分:不同的全球城市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总是不完全一致的,但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基于四个综合性城市排行榜(包括英国经济学人情报中心发布的全球城市竞争力指数、美国智库“AT Kearney”发布的全球城市指数、日本森基金会城市战略研究所发布的全球城市实力指数、普华永道发布的机遇城市指数),试图较为全面地考察全球城市的发展维度。


第四部分:识别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当前坐标,包括三个发展维度和四个支撑维度;解读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对标案例,包括纽约和伦敦作为第一层级的对标案例、巴黎和东京作为第二层级的对标案例、新加坡和香港作为第三层级的对标案例;明确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未来目标,包括维度、属性和层级;提出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发展策略,包括发展框架、阶段进程、国家语境和地区特色。


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的关联变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变化趋势,亚洲、新兴经济体和中国大陆正在迅速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城市体系的变化趋势具有显著的关联性,世界城市体系的变化趋势应当把握四个分析维度。亚洲、新兴经济体和中国大陆的主要城市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北京和上海的发展前景无疑是最为令人关注的。


全球城市的发展维度和支撑维度

全球城市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归纳为三个发展维度和四个支撑维度。全球城市的三个发展维度包括经济影响力、科技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全球影响力的四个支撑维度包括体制资本、人力资本、环境资本和物质资本。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战略思考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当前坐标:在全球影响力中,上海的经济影响力大于科技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在经济影响力中,上海作为境外跨国公司分支机构集聚地的“门户城市”属性大于本土跨国公司总部集聚地的“中心城市”属性。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对标案例:作为全球中心城市和区域门户城市的纽约和伦敦是第一层级的对标案例,作为全球中心城市和国家门户城市的巴黎和东京是第二层级的对标案例,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和区域门户城市的新加坡和香港是第三层级的对标案例。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未来目标: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最终目标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发展定位的解读。其一是综合性全球城市,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其二,在经济领域,既是全球资本支配中心,也是全球资本服务中心;其三,无论在全球资本支配体系还是全球资本服务体系中,既是全球层面的中心城市,也是所在区域(亚洲)层面的门户城市。


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发展策略:(1)发展框架。在全球城市的三个发展维度中,上海的经济影响力高于科技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在全球城市的四个支撑维度中,上海的物质资本优于体制资本、人力资本和环境资本。为此,上海应当在继续提升经济影响力的基础上加速提升科技影响力和文化影响力,在继续优化物质资本的基础上加速优化体制资本、人力资本和环境资本。(2)阶段进程。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最终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分别对标不同层级的全球城市。第一阶段发展目标是从国家中心城市到区域(亚洲)中心城市和从国家门户城市到区域(亚洲)门户城市,主要对标案例是香港和新加坡,也要借鉴纽约和伦敦的区域门户城市属性。第二阶段发展目标是从区域(亚洲)中心城市到全球中心城市,主要对标案例是纽约和伦敦,也要借鉴巴黎和东京的全球中心城市属性。(3)国家语境。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发展进程与国家总体发展进程是密切相关的,受到国家体制改革进程的决定性影响。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上海才有可能迈向更高层级的全球城市。(4)地区特色。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级制造业基地,上海应当更好地发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门户城市作用,向外连接全球网络和向内辐射区域腹地,在引领长三角地区迈向“中国制造 2025”的进程中不断提升上海的全球影响力。


课题负责人:唐子来

课题组成员:李粲、王兰、肖杨、田莉、杨辰、李涛、黎智枫

课题阶段:已结题

课题来源: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系列课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研项目


请戳 →2040,浏览“聚焦上海2040”专题系列讲座集锦

请戳 →⑤金经昌,浏览“第5届金经昌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论文集锦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