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问道

礼士营城|北京综合交通规划实施评估及对策研究


30周年作品集

在北京市规划院建院3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编撰了《礼士营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品集》。作品集包括战略引领、用地管控、保护更新、生态低碳、民生服务、村镇规划、交通支撑、市政保障、技术方法、建筑设计共十个板块,选取了我院近1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140余项重要规划研究成果,全面展现了我院在服务首都发展,推动规划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与积极探索。该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将于近日发行。现选取作品集中近20个优秀项目在本公众号上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北京综合交通规划实施评估
及对策研究

曾获奖项:
2015年度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

编制起止日期:
2014.3-2014.12

主要参加人:
高扬、郑猛、张宇、汪洋、刘立早、李惟斌、张亚芹、陈洪亮、魏贺、姚智胜、孙蕊、于海涛

编制单位: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

一、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批复后,北京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人口规模迅猛增加,交通需求持续不断增长,2013 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已达到2115 万,机动车保有量达540 万,两者的总量均突破《总规》的预期(1800 万,500万),随之交通需求总量也基本与《总规》预期相当。此外,这十年发展中,人口控制、城乡统筹、环境治理,逐渐成为北京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新的难题。面对上述十年的发展和北京面临的新形势和问题,我们需要对总体规划实施10 年来的成败进行总结,同时结合新的形势提出对策和建议。

2.研究意义与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包括:
(1)为《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的修改工作提供支撑。
(2)为下一版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提供前提。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为:
(1)研究分析《总规》十年来北京交通系统规划发展变迁及实施进程和效果,总结成绩,解析问题,为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2)基于《总规》十年来城市发展建设局面,分析交通各子系统发展协调性及其与土地使用状况、城市功能结构布局的协调性关系。

二、研究框架及项目组织

1. 研究框架

 研究从2004年版《总规》入手,针对其中提出的交通规划思路与方案设想,遵循“评估—审视—建议”的分析主线,逐步进行剖析。

(1)全面评估:
总结《总规》中交通各子系统10年来的规划实施情况及规划发展变化,深入分析上述成败背后的原因及症结。

(2)客观审视:
基于新形势下城市发展态势判断,对《总规》交通发展策略中的规划目标、模式、战略、策略进行重新审视。

(3)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形成《总规》修改中交通规划系统的修改建议,为下一版综合交通规划奠定基础。

图1研究框架示意图

2.项目框架

课题研究遵循“专家指导、多方参与、国际借鉴、深入评估、针对建议、成果总结”的工作方式。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作为研究的牵头组织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课题的主要承担单位,通过专题委托、国内外经验借鉴、交通各部门进行交通十年总结等多样化的方式,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三、项目特点

1.秉承专家指导、多方参与的组织方式,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成果的可实施性
通过专家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规划、交通专家对北京总体规划中交通规划实施十年来的成效和问题的意见,咨询专家对未来北京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的建议。工作过程中,采取多方式征求各交通责任部门对交通子系统发展十年来的成败与深层次问题总结,为项目提出针对性的规划建议和意见提供了扎实的实地一线经验基础。

2.基于北京交通信息中心数据平台,对北京交通十年变迁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与总结
项目通过与北京交通信息中心合作,基于北京交通信息中心庞大的北京交通数据信息平台,完成了各专项数据的历史变化分析、空间分布分析及表征特征分析等内容,整合公交IC 卡数据、个人信令数据、浮动车数据等多数据口径,分析北京市交通出行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图2数据分析挖掘流程图

3.组织国际研讨会,广泛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优秀经验
组织承办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实施评估及对策》国际研讨会,邀请了美国洛杉矶、新加坡、韩国首尔、香港、上海、广州、深圳、珠海等八个国内外城市的专家学者就各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实施评估情况进行深入探讨。

4.突出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评估,从城市整体视角解析交通问题
从综合交通系统建设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与交通出行,轨道交通建设与周边土地使用三个方面对交通系统与土地使用协调性展开评估,在建立交通与土地供需平衡机制,调整城市中心地区、边缘集团与新城功能结构与交通模式,优化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研究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规划实施协调度和分级标准,建立了一套定量分析方法,在国内城市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图3 交通与土地协调发展评估示意图

5.注重交通各子系统间的协调性分析
从综合交通子系统间的空间属性、方式属性、功能属性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各个交通子系统间的实施协调性。尤其分析了交通子系统配置下其协调性对接驳系统、路权空间、换乘效率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情况。通过现状交通系统间的协调关系评估,发现问题,寻找优化途径。这种分析方法得到评审专家的肯定。

图4 交通子系统分析示意图

6.系统梳理北京交通系统问题,结合新发展形式对未来规划提出合理建议
项目遵循着“全面评估、客观审视、针对建议”的工作思路,在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和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对目前北京面临的新形式、新问题及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等对未来交通系统的规划发展要求进行了剖析,针对性的提出北京交通系统未来发展的合理建议,为北京总体规划的修改工作提供参考。

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已经纳入北京市总体规划修改的相关工作,项目研究意义得到体现。评审专家一致认可项目研究内容与方法,认为可为国内其他城市类似工作起到示范作用。项目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北京规划建设》杂志上以专刊的形式发表,内容包括“专家访谈”、“北京交通子系统十年发展变迁”、“北京交通规划实施评估研究”、“十年北京优秀城市规划实践”、“他山之石”和“北京交通规划建设十年大事记”六个部分,为项目研究成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分享与展示的平台。专刊共发行2000 余册,课题组为国内40余家单位提供了免费专刊赠阅,研究成果获得大家的广泛好评。

图5 成果专刊封面

赞(0)